非常残酷的内容,会对每一个中国人造成巨大精神冲击,慎入
前些年的时候我去Atlanta游玩,和当地一个朋友一起约了去看一起尸体标本展出:Bodies The Exhibition https://bodiesatlanta.com/
我想去看是因为我对生物学和医学一直很感兴趣,希望自己也能有参与尸体解剖的机会,既然没有专业机会那就很希望能去看看这种专业的展览。我特别期待去看这次展。
但是到了地方,朋友却迟到加堵车了,一小时左右都到不了,只好我先进去。我进去看展的时候大约下午两三点,绝大部分展区就只有我一个人,非常安静地看完了整个展览。标本非常丰富,大约有一百多具成年人身体,男人女人都有。更令人惊叹的是,展览专门有一个胎儿展区,展出了从怀孕第一周开始的每两周的胎儿样本。这是我最开始产生的一丝疑惑:既然都是真实人体样本,他们是从哪里获得的这么多不同发展时期的胎儿的呢?这真的是像我来之前假设的那样,合法地从自愿捐献者那里合法获取来的尸体吗?
作为医学生物学爱好者,我独自一人在阴暗、寂静的尸体展馆里游荡了两个小时并不觉得有任何恐慌之感,但是我没想到,将烙印我一生的恐怖体验发生在看完展走出去之后。我看完了,去前台兑换朋友的那张票,一个黑人小哥很热情地问我觉得展览怎么样。我说都挺好的,很具有科学性,然后开了个玩笑说,那里面有一具男性尸体标本长得有些“面熟”,好像在哪见过。小哥的微笑顿了一顿,突然问我"Where are you from?" 我说🇨🇳。他神情复杂地告诉我,本展览所有的尸体标本都是从🇨🇳获取的,据说可能是某次矿难/自然灾害死亡人士的尸体。
巨大的恐惧感攫住了我。我不记得那天是怎么从展览处回家的了,也不记得后面与朋友如何见面。我对人印象极深,虽然不擅长记名字,但对于人脸、对于见过一面的人可以说是过目不忘。那具标本的面孔,极有可能是我在国内坐火车往返京沪两地时见到的(因为独自办理留学相关事务,我有两年频繁搭乘火车)一个中年男人。为了省钱我基本坐的都是硬座,身边同行的乘客往往是往来华北地区的打工人、农民。我几乎可以肯定也就是四五年之前我见过他,活着的他。而那一天,我成了悠悠哉买票、看展的游客,他却成了供西方世界的人们赏玩的一具标本。这个展览在🇺🇸有四五个同时进行的展览地点,除了Atlanta外还有Las Vegas和纽约。几百具、上千具尸体,全部,都是🇨🇳中国人。
然而这并不是可怕的真相。这件事对我影响很深,目睹曾有一面之缘的同胞被做成尸体标本(生长在🇨🇳的一切经验与本能告诉我他们“自愿捐献”自己遗体的概率几乎为0)具有很强的精神创伤。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本能,这件事被我遗忘了许多年。直到刚才看到了新一期Stephen Colbert的夜间脱口秀节目A Late Show,调侃中国政府并不擅长礼貌征询他人意见,放出了一张来自该展览的尸体标本图片。我进行了简单的research后,发现了更令人毛骨悚然的结果:
这些尸体,并不是来自什么大型自然灾害(想也知道不是,矿难地震之中如何能保留下这么多中青年男女非常完整的尸体??),而是很可能来自中共的监狱、劳改系统之中,来自政治犯。
https://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5637687
“Roy Glover, spokesman for BODIES... The Exhibition, says its cadavers -- all from China -- did not come from willing donors.
"They're unclaimed," Glover says. "We don't hide from it, we address it right up front."
”For that reason, many venues will not display BODIES... The Exhibition. Groups such as the Laogai Research Foundation, which documents human rights abuse in China, have charged that the category of unclaimed bodies in China includes executed political prisoners.
”When BODIES... The Exhibition opened first in Tampa, Fla., last summer, the state anatomical board requested documentation proving the corpses were ethically obtained. Dr. Lynn Romrell, who chairs the board, says it got only a letter from the show's Chinese plastinator asserting that they were.
"He stated that none of the material came from criminal institutions or homes from the mentally insane. But just his word on that, no documents," Romrell says.
“Romrell wanted to close the exhibition down, but says the state anatomical board lacked the authority.”
该展览Bodies The Exhibition的尸体涞源直接来自🇨🇳提供方,而负责进行全部尸体的生物塑化防腐处理的人士只提供了一份声明,口头保证一切尸体来源于合法捐赠,却从未出示任何支持该声明的事实证据。负责调查此事的Dr.Romrell试图关闭该展览,却并没有如此权力。
现在,这个展览依然在New York City等大城市公然举办。我们的同胞兄弟姐妹们,在被中共攫去、害死后,依然要被当作可牟利的工具,尸体作为猎奇的玩意儿供西方人赏玩。
看到这里,你应该清楚今日的你我,如有一分不够幸运,也很有可能成为那些尸体标本里的一具。It could have been any one of us, any one of our loved ones.
然而热爱这种展览、想获取科普知识的游客特别多,这一类展览给博物馆等主办场所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因此,由资本主义主导的民主国家并不会为了人权问题而放弃利益,从私人机构公然收购这些疑似劳改犯、政治犯、死刑犯的尸体到公然办展,每一个环节都并没有任何实际的阻碍。我去看展的那天下午,在我快要看完之时,已经来了好几户人家,都是体体面面的中产样貌的白人父母携带着自家小孩子,忙着指着我们同胞们的身体为自家孩子做科普。这是最残酷、最直接的对比,生在西方世界的西方人,从出生开始就绝不可能有沦为展览上无名尸体标本的命运,他们只有看展览的份,而我们必须夹着尾巴24/7小心提防才不会变成一具无名尸。这就是血淋淋的,一个🇨🇳人的命运。
另:这种事情并不是只有🇨🇳做过,前苏联与现今的俄罗斯就曾大批将*来路不明的
尸体*(细品这个概念)贩卖给想借科学之名牟利的西方机构与个人。一些道德感稍微强一点的懂得在丑闻被揭露后停止购买(只是迫于舆论压力罢了,资本家从不在乎这些的,他们在摸清购买渠道之前就一清二楚他们在做什么),大部分则毫不在乎。我重复一遍,这些展在今天都还在办。
普通🇨🇳人的苦难,被夺走的身体与人生,终于只是供西方人观赏、学习的标本与玩物。
#长毛象安利大会
@broad
感谢象友推荐的refold学语言网站 磕头
这个网站推荐的学习工具都太强大了,是我梦中情tool,震撼得屏住呼吸了
它有完整的学语言的理论和循序渐进的指导步骤,以及配套的推荐网址和资料,如果你点进学中文的Google drive文件,你就知道它有多强多细致
它推荐的工具,目前我用了language reactor这个插件,可以看YouTube和Netflix视频的同时,看字幕单词和句意释义,并且加入生词本,可以导入anki;另一个主打是网页,也可以用在视频字幕上看词汇短语释义的pop-up插件,并且也有anki组件,可以自定义词卡显示方式,一键加入anki词牌组。而且这两个插件的释义都很简洁精准。
我语言组织能力一般,大家一定要亲自试试!!
https://refold.la/
『谁会被驯养』
作者:柴静
陆地上有148种大型食草野生哺乳动物,最后只有十四种通过人类的试验,成为家畜,而且清一色都出现在欧亚大陆,这也是后来为什么是这些人,而不是其他大陆的人拥有枪炮,病菌和钢铁的重要原因。
这是饭桌上一直最富争议的问题-------是非洲或者美洲的人更笨吗?
为什么欧亚大陆的马能够驯化,但斑马不能呢?为什么我们能驯养出绵羊,但美洲土著不能把他们的加拿大盘羊驯一驯呢?非洲人哪哪儿都是河马,怎么没见有人用它犁地呢?十七世纪马从欧洲人定居地逃出来,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印第安人就兴高采烈地骑着它打猎了,那他们之前干嘛去了?
贾雷德在这本书里的解释是,这是安娜·卡列尼娜原则-----驯养的动物都是一样的,没驯成的各有各的不同,全世界得到驯化的野生动物都必须同时具备以下特点,少了哪个都不成。
这几个原则看了让人挺感慨:
1 不能吃太多
也不能非吃肉不可,你吃得比主人还多还好,养你干嘛?所以象树袋熊这样比较挑食娇贵的就不行。
2 得长得快
人天天得吃肉挤扔呢。这样就把大猩猩和大象排除了,虽然他俩都吃素,绝对不挑食,身上肉也多,但谁有耐心等个十五年等它长大?
3 能被安排繁殖
有的动物不喜欢在众目睽睽下性交,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对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猎豹兴趣强烈,想驯化它,印度有个皇帝养过1000头,全是从野外捉来的,想让它在圈养中繁殖几乎是不可能的,几个猎豹兄弟在野外对一头雌性的追逐要花好几天,他们需要这种粗鲁的,长距离的求爱,不是在笼子里被策划的程式。
南美小羊驼是安第斯山脉的一种野骆驼,它的毛是兽毛中最细最轻的,虽然有金钱和名声的刺激,但所有想圈养繁殖它的尝试都失败了,就是因为它需要长时间的复杂的求偶程式,这在圈养中做不到,而且它们需要分开的睡眠区。
印加人只能把它赶进围栏后,剪完毛再放它走。
4 乖
不乖的,如非洲野牛,很快就长到一吨,臀大肉沉,爱过群居生活,它跟河马一样,其实挺合适当农家的大牲口的,如果不是因为他们每年杀的人比狮子还多的话。
倒霉的非洲人费劲让斑马学着拉马车,但只要它长大一点,可比一般马凶多了,它咬了人是不松口的,被它们咬伤的动物园饲养员比老虎咬伤的还多,想要给它装上马鞍或者骑上去比登天还难,它还没法用套索去套,就算过套马冠军的牛仔也不行-------它有个万无一失的本事,绳套飞过来,它头一低就躲过去了。
5 麻木
有一类动物会对被捕猎作出强烈的反应,神经紧张,动作敏捷,立即逃走。
绵羊不到必要是不会逃跑的,但是你试着驯驯瞪羚看?-----几千年来,人们最常抓到的就是它,但从来没人成功驯化过--------它要么为了逃生一头撞上围栏上撞死,想放牧它?它一跳就差不多30英尺,跑起来每小时50英里。
6 乐于接受驱使
几乎所有已驯化的大型哺乳动物,他们的祖先都生活在群体里,有一种等级结构,比如一个野马群,里头一匹公马,六七匹母马,一些小马驹,公马走最前头,然后是母马A,后边跟自己的马驹娃娃,再后面是母马B,后边是它的娃娃……一个支配一个,依此类推。
每个马都知道自己在马群中的地位,在幼兽长大时,看到身旁的人,就把人牢牢记住。
它们会本能跟着一个起支配作用的领袖,乐于接受驱使。
群居动物在拥挤不堪的条件下也能长得不错,因为它们从来就习惯生长在密集的群体中了。
相比之下,独居的动物不能集中起来放牧,它们没有把人牢牢记在心上,也不会本能地顺从,非洲羚羊是地盘性的,见面就争斗,犀牛也一样。北美的加拿大盘羊也一样,跟咱们绵羊很多地方都象,只有一个方面,它们缺少一个特点“某些个体对另一些它们承认其优势的个体表现顺从”。
#TIL
刚刚在《speed reading》这本书里学到了一个震惊我整个人生观的(英文)阅读小技巧:不要看单词文字,而把眼睛聚焦在间隔单词中间的空格上。
我浅试了一下。效果立竿见影,我震惊到下巴脱臼!卧槽,我为什么今天才知道!
大家来试试。记住,不要看单词,把眼睛聚焦在单词中间的点上:
Even • though • you • are • not • looking • at • any • of • the • words • in • this • paragraph • your • eyes • and • mind • are • still • able • to • pick • up • the • text. • This • happens • because • paying • attention • to • the • spaces • prevents • your • eyes • from • narrowing • their • focus • on • individual • words.
是不是立刻快了很多!!
熟悉了以后,就不用看每两个单词中间的空白了,而是每三个、每四个单词的空白。
比如:
Even though you • are not looking • at individual words • in this paragraph • your eyes and mind • are still able to • pick up the text. • This happens because • paying attention to • spaces between words • prevents your eyes • from narrowing their focus • on individual words.
甚至再往后,可以只看每行中间部分,然后就可以立刻扫描过了。
我是皮蛋粥,no姜丝in皮蛋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