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感想
趁下声音素材和导出序列帧的时间读了tfsd设定集里井上的访谈,后篇里有这样一段:
「……他和工作人员开始无止境的重做。像是跳跃着地后的身体平衡、膝盖的弯曲程度、开始与停止时的重心……将动作调快或调慢几个cut,或者是以一度的单位去微调手脚的角度。换算成时间就是零点几秒 ,换成图画就是几公厘。在些微的差异中,有着写实的界限。
“拍摄好的影像只是素材,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直接拿来用。拍摄结束后我逐一调整了全部的动作。虽然看不到尽头,但在这个时间点,也不知道终点在哪里。只能全心全意做好眼前该做的事。”
他并不清楚在其他电影制作的现场这么做是不是理所当然,只是不断的重做到自己认同为止,重看的次数几乎要让人失去意识。……」
井上形容作为直觉型漫画作者,担任电影监督就像他说的“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攀爬一座山,没有guide book,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摸索”,我作为对动画作画的经验几乎是0的插画作者,此时感同身受到了井上的情绪……不知道什么才是最好的,只是有一个大概的感觉,所以笨拙地用最朴素的方式去做到最好,调整是痛苦的,会把一个cut翻来覆去看到麻木,真正做完的那一刻已经不知道到底是好还是不好,靠他人的反馈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作品现在是什么程度
所以比较能理解他会说也可能想画tssd也可能不会画,创作出跃动的作品是幸福的……但没有理论指导的慢慢磨也是如同辟谷修仙一样痛苦的……
长安三万里整理串
长安三万里和三伏都是和特定历史背景有关的作品,然后都颠覆了我“人不必有社会历史知识也能写出好东西”的认知:这两个东西的完蛋固然和主创的鸡贼+不会写故事有直接联系,但其完蛋的基调还是由staff的文化程度奠定的。这里的文化程度甚至不是说能不能搞清楚安禄山造反的时间线、90s从火车站打车到朝天门要几多钱,而是对于时代整体气质的把握。比如三伏,90s公检法到底在整个社会体系里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比如长安三万里,你说的这个礼拜他到底是一个什么语境下的礼拜,你要怎么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与政治的关系(which is大学语文课纲内容)。感觉就是,俗谚有云:不要向大家展示你的真本领,否则大家就会发现你没有真本领;同理也不要向大家展示你的文化……
菩薩清涼月,游于畢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