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在理白集的版本。白晚年写全集五部分贮四方是很有名的事情,不过最近才知道五部的内容应该不同。白最早的全集是元稹为他编的《白氏长庆集》五十卷(后来也有用这个名字代指整个白集的)。之后白不断追加,最终结集的是长庆集、续集、续后集合计七十五卷。
白分藏的五部分别在洛阳、苏州、庐山的三所寺庙(都是和他有缘故的地方,洛阳是他晚年的归宿,苏州他曾经当过刺史,庐山在江州更不用说——只是为什么不放杭州放一部?)和侄子、外孙(他没有儿子,这是他的心结)。但这五部并不都是完整的七十五卷本,比如在苏州的是六十七卷,这是因为他寄放全集到苏州的时候完整的七十五卷还没有成书。完整的七十五卷本,应该只有侄子和外孙手上的两部,而那两部根本未曾流传。
现存的白集是七十一卷,缺少了最后的续后集五卷(卷七一是拾掇零碎所得)。这七十卷本是唐末取自庐山东林寺的藏本。白要是知道他的全集最后是通过东林寺本流传的话,肯定会把最后的五卷也送过去。
说这么多,其实是想说一件我一直以来在想的事情:白晚年是非常快乐的,真正躺平。但是,七十卷本截止在白去世前四年,而在接近截止的地方已经能看出阴影。白当时大病一场,为此开始料理后事,很多以前的兴趣也都放弃了。同时他晚年的老朋友们(洛阳老头俱乐部成员),令狐楚、裴度、刘禹锡等等,在这时候也都去世了。他的诗中已经透出彼时的痛苦了。
所以我就很好奇啊,那已经不可见的五卷白的最后的作品是什么样的——朋友们都先自己离去,自己的身体也远不如意,死亡就在面前的最后几年,他写出了怎样的诗,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他绝望了吗?
和朋友聊天聊到张爱玲,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很反感国内那种张爱玲晚年在美国凄惨潦倒的论调。今人谈论她,总带着一种傲慢,好像换做我们现代人站在张爱玲的年代就能做出比她更聪明的选择。但那时的她有这和胡兰成的这层关系,如果留在大陆,等着她的不仅仅是《小团圆》里的“汉奸妻,人人可欺”的欺辱,还有苏青、老舍、沈从文这样的在文革中被彻底摧毁精神或生命的结局。如果去台湾,她在台湾文坛就要面对和胡兰成交好的朱西甯和朱西甯的两个女儿朱天心朱天文。她死在自己的公寓里,人们为她整理遗物时发现了她房间里还没吃掉的六颗葡萄柚、奥顿眼膜和推理小说。晚年的她住在LA,依然写作,依然阅读,依然对美有着追求,她的人生在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里画上句号,这真的是悲惨的晚年吗?
菩薩清涼月,游于畢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