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这篇可爱,未尝不想写更多这种 

传火吗少年
2021-08-16

1.

汉世西域曾献火浣布,以火烧之则如凡布,但烧的不是布本身而是布上的污垢,垢尽火灭,布则洁白如新。汉桓帝时大将军梁冀,也就是被九岁汉质帝称作跋扈将军然后扭头就把小皇帝毒死的那位,还曾大宴宾客显摆过火浣布做的衣服。谁料也就过了半个世纪的光景,时人就开始怀疑这种东西根本不存在。这个时人,或许是指很多人,或许特指曹丕。曹丕在他的得意之作典论里论证了火浣布为什么不可能存在——“火性酷烈,无含生之气”,以正视听。

原生家庭创伤甚于碇真嗣并比碇真嗣更努力地直面创伤的曹叡,在主持建设第三新东京啊不新洛阳的过程中,把他父亲的典论刻石,和石经一起立在庙门外和太学,欲使之不朽。

景初三年二月,曹叡刚死了不到一个月,火浣布重出江湖,时隔多年再次由西域辗转献上。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在朝堂上现场做燃烧实验,给整个朝廷展示了科学的力量。

一直苟到东晋的吴人干宝在搜神记里写,于是魏人就默默把典论石上这段关于火浣布的论述铲掉了,“而天下笑之”。一直苟到刘宋的晋人裴松之在义熙北伐的时候随军到洛阳,看到太学的典论石还在,而庙门外的已经没有了。

如今石经残片出土有若干,而典论残石半块也无。

2.

隐士孙登对嵇康说:你懂什么事火?要想发光,得保住你的燃料吧。

嵇康在狱中反思:很惭愧,这火我传不了。

3.

永嘉之乱,山东人民纷纷进山筑坞垒自保。高平有个戍逻主叫张荣,看到山中火起,“飞埃绝烂十余丈,树颠大焱,响动山谷”,还伴着人马铠甲声,以为是当时横扫山东的叛军曹嶷打过来了,慌忙出去迎战,却看不到人,只有碎火滚来,灼烧人马,不得不退回去。第二天再出去探看,山中竟毫无着火的痕迹,只散落着上百个头盖骨。

4.

从西域传来的除了火浣布,还有佛法。

佛经里好些火的比喻。东汉时编译的四十二章经里有——“犹若炬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取其火去,熟食、除冥;彼火如故,福亦如之。”又有——“爱欲之于人,犹执炬火逆风而行。愚者不释炬,必有烧手之患。”

5.

颍川人朱士行,曹魏时在洛阳讲道行经,于甘露五年,也就是曹髦遇弑那年,从雍州西行,渡流沙,至于阗,取得梵文真经。

他想把经书送回中土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阻碍。于阗本地的小乘僧众上书于阗王,反对大乘经文传播汉地,于阗王还听从了。朱士行便向于阗王请愿烧经为证,临火发誓说如果此法当传,经当不燃。这经书果然烧不坏,还把火给灭了。

经书终于被放行,由他的弟子送回洛阳,此时已是晋武帝太康三年。而朱士行本人卒于于阗,死后火化,“薪尽火灭,尸犹能全”,把大家吓了一跳,直呼如果您得道了,法身就散去吧——然后他就应声碎散了。

6.

一些山东人民南渡之后寓居浙东,似乎对浙东峻峭山岭间湍急的溪流和莫测的山间小气候颇不适应。比如兖州人吕竦的父亲和琅琊人徐荣,都曾在溪中遇险,差点翻船溺水。此时他们习得了一些来自大乘佛教的观音信仰,经过一番生死关头的祷告,终于在满目黑暗混沌中看到来自虚空的火光照亮前路,指引方向,终得化险为夷。

用文字记下这两个观音应验故事的傅亮,在未废宋少帝之时的暮秋之月到宫中述职,下班之后夜游国家图书馆,满室飞蛾翩翩,争相朝着他的烛火赴集而来。“糜兰膏而​无悔,赴朗烛而未惩。瞻前轨之既覆,忘改辙於后乘。”

Follow

唉这篇可爱,未尝不想写更多这种 

@kamadhatu 特别喜欢这篇!!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Qoto Mastodon

QOTO: Question Others to Teach Ourselves
An inclusive, Academic Freedom, instance
All cultures welcome.
Hate speech and harassment strictly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