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RT @thecat@twitter.com

昨天跟客戶聊天才知道原來台灣職場談薪水的新常態如下:

員工開價年薪 150 萬,但人資會說計算基準為 15+n,也就是 150/15 = 10 等於月薪十萬領 12 個月,年終再發 3 個月補滿 150 萬,至於 n 則是多給的年終,例如今年年終 5 個月就是再多發 2 個月薪,但如果年終是 1 個月等於就虧了 2 個月薪🤗

🐦🔗: twitter.com/thecat/status/1613

2000年前后的《科幻世界》杂志上有一篇以围棋为主题的短篇,叫《唯美》,写得很棒,印象超深,但后来就再也没看到有人讨论了。
在这个顶级棋手都承认无法打败AI的年代,我还是常常会想起这篇里抓住了机器的算力虽然远超人类,但只有人能判断什么叫「美」这件事。

book.agoer.com/novel/Content/d

刚看到深圳又开了茑屋。深圳的诚品似乎是2018年元旦开的,疫情之前或者初期就关掉了,也提醒着对18、19年的追思之虚幻。我私心里当然是更喜欢万圣、豆瓣或者大学时遍布校园内外的打折书店,但觉得各地的诚品,或者其他的网红书店,都还是一个可去的空间;在苏州出差的时候晚上去金鸡湖的诚品,也是挺开心的。

一个冷知识:按中国现有的理论体系,只有国有和公有经济领域的才算工人才算工人阶级,私营、外资里打工的都不算工人阶级哈。

2023年工作相关 - 开一个thread 来专门记录,便于以后回顾的时候不看 

要被分出之前在的那个组了,感觉好开心。

之前也没觉得讨厌组里的人,就正常同事吧。但现在意识到以后不用跟这些人开组会了,心里:哈哈哈哈哈哈哈好!

但也不知道新组会如何。所以也不知道是不是高兴得太早了。

@fournoas 其实我以前搜过文献,没有确凿的研究表明马兜铃酰胺有显著的致癌作用。记得有一篇是香港某个大学的研究。有文献的请踢我一下

利益相关:对中医中药无语,反对看到什么不是市场化蔬菜的植物就想吃

Context补充:市面上很多精制白糖并不是全素的,都含有动物骨头的成分。

Show thread

看到有人探讨“人矿”这个词的恶毒之处,我再分享一个和它类似的令人不适的词——湿件(wetware)。以下有点长 

我在国内一家颇具规模的药厂实习的时候,讲师给我们讲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这是一个应用于食品药品行业的生产标准。其中分为三大部分,硬件、软件和湿件。湿件原本来自科幻词汇,它指的是人、大脑(想象一下机甲里放个大脑,大脑操控机甲),很有股赛博朋克味。然后中国抄美国FDA出的GMP标准时就把这个词用上了。现在我查了一下FDA的CGMP,人家已经用personal 指代人了,至于当年用的什么,没查到。
最让我恶心的是那时讲师说的话,他说“湿件,也就是人。本身就是个大污染源,一进车间,每一个毛孔都在发散n万微生物,一低头头发眉毛眼睫毛就往下掉,都会造成污染,说话呼吸,带不带口罩的都往外喷脏东西,更别提打嗝放屁了。”听他的形容我觉得他不是在讲什么湿件,好像在形容一口吐车间的老痰。我在底下听着恍惚以为机器人革命成功正在洗脑人类。
啰啰嗦嗦写一堆,其实就是想说从这个词可见,没有一个规则设定者把车间里的劳动者当人,只是一个经常犯错、很不好用、但取代成本暂时有点高的,湿件。

去Google化失敗惹,已經把iCloud+ 取消,打算下個月改訂閱Google One和家人共享空間,Google相簿、地圖、硬碟、Meet全都裝回來,大失敗~ :ikeasama057:

@Nagi
一个nas搞定的事情,要谷歌何用?

《中国的算法注册暴露出什么样的人工智能管控》yibaochina.com/?p=248965

「通过查阅用户手册,我们发现,注册机构对中国公司的要求,比我们之前所了解的,既有更多的一面,也有更少的一面。更多的一面,是因为该手册揭示了重要的新的披露要求,而这些要求并未出现在文件的公开版本中。列举数据集的要求是不言自明的,而算法安全性的自我评估,既可以粗略,也可以全面。关于要求更少的一面,是因为有些人曾经认为,注册备案的要求,意味着中国政府现在可以直接获取算法或底层代码。但情况似乎并非如此,进一步的报告支持这一结论。」

「“网信办”可能还缺乏体制内的专业技能,无法理解公司提交给算法注册的信息。一份报告描述了“字节跳动”的代表和“网信办”之间的会议,在会议中,字节跳动的员工“不得不依靠比喻和简化语言的组合 “,来与官员沟通。」

#AI
#人工智能
#科技政治

每次聽你國學術界八卦都覺得學術圈就是個黑社會,最近得知某常發頂刊的工科教授和本科生發生關係,回家把老婆打得頭破血流老婆還是他合作夥伴兩人經常合著,在課上用髒話辱罵學生,這種事蹟每隔一陣就能聽說,甚至不會激起任何水花

早起西方教会在似乎有从希腊而来的理性思辨的传统 想要一个人有真实的信仰常常需要有比较可靠的推断或有智慧的分辨的

他们的推断虽不可企及神的真道 甚至在我们看来也有很多明显受时代所限的地方 但是够在那个时代的他们用的

虽然我们的知识和工具过于那时候的学者 但是也许思辨能力常常不及的

也许不是思辨的能力而是思辨的意愿也有可能 他们很多论证篇幅都很长

也许不是意愿而是环境 因为我曾经在中国偏早期的互联网上见过那种类似的思辨氛围和思辨意愿

也许还有别的原因 可能受我语言和经历所限 欧洲现在是怎么样的我并不知道

以前听说德国的一些教会里神学很严谨但是太晦涩了没有多少人愿意来听 美国的教会找了很多人来但是人们更愿意听娱乐性的故事分享性的和最近热点事件有关话题的讲道 神学和思辨提到的分量很少

中国的地下教会有谈问题的方式我很喜欢的
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品味大众雷点在别人眼里就是:穿着防护服在化粪池里游泳

我们公司每个月都有为当月生日的同事办party大家吃一次蛋糕,感觉HR也蛮看人下菜,老板或者manager生日,买的蛋糕就是巴黎贝甜的(不怎么甜,大家都吃光了),其他同事生日就是到公司对面意大利蛋糕店买的老外蛋糕(非常甜,没人愿意吃)

@shiorireads 如果你的写的东西大多是文字而且喜欢极简风格的话可以考虑 bearblog,不用自己搭,使用很流畅
bearblog.dev/

Show older

曳尾于涂's choices:

Qoto Mastodon

QOTO: Question Others to Teach Ourselves
An inclusive, Academic Freedom, instance
All cultures welcome.
Hate speech and harassment strictly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