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头一次仔细听陈奕迅在Duo上翻唱的《约定》,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好几个字的正确读音是啥。王菲误我!

今天才发现,如果是“1个朋友读过”,这个朋友就是自己。

Show thread

给喜欢旅行的象友推荐一个app叫GuruWalk!
这个平台有全世界各地多语种的walking tour,报名不用付钱,也可以随时取消,只要结束tour之后按照自己的满意程度给tips就好!
我已经在各地参加过很多次了,tour guide基本都很好交流也很professional,跟着走两小时能逛到不少值得游览的景点,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概况,而且中间都会穿插很多fun facts让整个旅程都变得很有趣,比自己走马观花地看要有乐趣不少!不过缺点是app有点卡顿,以及无法预测团里的人数(几十个人的也有过,只有我报名的也有过,一般是十来个人的情况居多),如果人太多的话可能体验相对没有那么理想。
我在旅行做攻略的时候还会看airbnb/TripAdvisor上有什么当地的个人向导提供的一天或者半天的tour,特别是有一些local向导会带着去一般游客自己绝对找不到的地方!比如逛local market或者去一个in the middle of nowhere的地方徒步,如果是用户评分很高的tour一般都不会差!

越跟政策相关的研究,方法越保守。感觉这是个永恒存在的悖论,也完美解释了我认识的美国和英国学术界。

重点是不能用错的东西去忽悠自己。

怎么现在搜怎么防范网警的信息安全结果都是网警提醒大家要注意信息安全了 以前随便就能搜到的

不是,如果所谓“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发展方向是越来越多地出口中国商品换回人民币(而不是美元),那拜登要笑死了
reuters.com/world/china/argent

@linanxin1983 啊可是加拿大的大多数(如果不是所有)会证婚的牧师也都不会要求新人婚前守贞的……我努力回想了一下我知道的没有哪对是婚前不同居直接结婚的。其中包括了一对很虔诚的每周日去教堂的天主教徒。

感觉这种牧师也真的……很老派……像电影里那种美国南方小镇的牧师 :aru_0520:

别人喝晕后——开始酣畅淋漓的性爱
我喝晕后——想到耶稣上十字架和旁边的罪犯的对话叼着烟开始痛哭。
。。。。。。。

文字有一种奇妙的密度,和影视或图画给人的感受相去甚远。读书相比于看视频给我感觉更加自由,这么说是因为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地停留在某一个或一段文字上,也可以依据自己的状态确定一个合适的速度。

当认识到学习的本质是无限后,就仿佛触碰到万物流变中的恒定,美如珍珠。这个世界不会好起来,但我可以在清醒的厄运中也得以享受瞬间。

反间谍法太可怕了。。。。
附则里的兜底条款是我见过最害怕的兜底条款。
主要直接把查信息对个人主体进行监控放明面,那这个“进行其他间谍活动”的兜底成为了真正的无底洞
寻衅滋事罪算啥。

palliative
= 治标不治本
(of a medicine or form of medical care) relieving symptoms without dealing with the cause of the condition.

The Brooklyn Public Library has announced that any teenager in America is now eligible for a Brooklyn Public Library card.
Teens can sign out ebooks + audiobooks from wherever they
live.
The move is designed to combat censorship, with some titles listed as "always available."

bklynlibrary.org/media/press/b
#library #gop #censorship


It’s nothing wrong with it. It just.. won’t be good.

@teabagpot 好有趣!我司CEO创业前是google maps组的 他们真的要跑到非洲很偏远的地方 人肉画地图 蛮辛苦的
期待你最后的作品!

熟悉我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了,我一家將在下個月移民,離開這生活了四十多年的城市。讓我藉這篇文章正式公開這消息吧。
收拾家檔的過程很具啟發性。一方面為家中竟仍藏有幾十年前的物事而驚訝,凝視那些彷彿滿載故事,卻又面目模糊的物件,概嘆年華消逝,感激天人眷顧;另一方面好像更明白物件都是虛空,最重要留住的是精神,若不內化為底蘊,累積的物事終究只成為不見天日的廢物而已。
好些載有個人資料的文件要銷毁,我沒碎紙機,唯有選擇焚化;卻因此發現火在這種告別儀式中獨特的意義。那些銀行記錄、公司證書、物業契約、一切冰冷的數字流水帳,在被烈焰吞噬的一瞬,卻讓我聯想到過去廿年支持我建立家庭和自我的種種,片片飛灰彷彿幻化成如今處景的具像。
翻開少年時所寫的文章,讀到當年幼嫩的文字時不禁失笑,記載著的友情歲月提醒我世界確實有美好的一面。然而當年能持續存留的關係已寥寥可數,記錄若毁了便彷如永久失掉美善曾經存在的證據。於是我把部份文字掃描存檔,上載到區塊鏈,讓自己的歷史跟社群共存亡。
以這種步伐收拾細軟,實在舉步維艱;我只好把播放速度提升至兩倍速,重看一次自己前半生的影畫。把舊物丟棄後願能輕身上路,享受人生下半場的風光。

Show older

曳尾于涂's choices:

Qoto Mastodon

QOTO: Question Others to Teach Ourselves
An inclusive, Academic Freedom, instance
All cultures welcome.
Hate speech and harassment strictly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