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douban.com/group/677774/ 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交流组织 这个豆瓣小组太唏嘘了……
最近北京高中女生剥削职高女生来做研究的po很火,让我不禁重新开始思考知识生产的privileged position。
这两天因为要赶一个论文,临时联系了一位女性熟人做了一次速访。我把访谈目的说得很明白:我在写与你生命经验相关的文章,希望能了解一些具体的情况。对方很坦诚地、近乎剖白地和我回顾了她的一些过往。事后我才知道,由于过去太过traumatic,她向我诉说的时候,甚至在发抖。完稿后,我把提到她的那部分和相关分析完整地发给了她。她沉默了一下回应到“谢谢你替我们发声”。那一刻我受到了冲击,这是多么微薄的work,又是多么真切的致谢。我当不起。
于是想回互联网那件事。到底什么时候,知识生产的本身具有privilege特性的遮羞布已经被扯下,并且被一些人毫不掩饰地贩卖?得利者真的在意那些成为工具的人群的生命体验吗?学术商品化以后,知识生产的本身还具有科学意义吗?
无意中看到孙渣的漫画好几次了 都挺有趣的 脑洞意外又合理
有点好奇他到底是什么人
讲台是高出地面的一片地上的台子 还是上面那个小桌子
上面那个小桌子应该叫什么?
我一个学生说他想研究网络平台派单外卖员,他去注册平台外卖员,送了几个月外卖,以外卖员的身份与其他外卖员成为伙伴。虽然他后来写的论文思路很乱,也没有想出好办法帮助这个群体。
但他是真诚的,他切身体会了这种工作并感到痛苦,以及他为自己想不出办法帮人而感到更痛苦,这都是真诚的——这些将是推动他继续思考的动力。
他没有打个广告:“邀请外卖员参加下午茶,分享你们的故事,(我将抽出宝贵的时间纡尊降贵)使你们被看见!还不快表扬我放低身段关怀社会正义的精神,我原本可以写篇平台优化算法的论文哦~”
2023年了,别人又不是不识字,别人愿意的话,可以自己写自己的故事,用不着通过你们这些上等人当二道贩子,才 “被看见”。
别人可以给你脸,赏个面接受访谈,帮你完成作业,也可以骂你一句 “又来捞素材!”——这是你搞学术研究或新闻访谈本该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