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关注#编程随想 的象友里,有多少人比较好奇他对于“革命“的态度?今天想起来翻了一下他之前整理的那份书单:https://github.com/programthink/books
刚巧发现了他在其中一本书的说明里,态度明确地讲到了自己的”非暴力革命“观,并给出了关于“革命”的理解: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1/12/revolution-0.html
尤其是他基于中国的现实,提出了自己的“非暴力”革命主张: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4/03/revolution-7.html
也解释了他所说的“非暴力”是怎样的: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2/08/revolution-5.html
以及为什么他认为“非暴力”的抗争比“暴力武装推翻”更适合中国现实,也更有可能解决中国的问题: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4/10/revolution-8.html
我只是随手列出了几个可能大家最感兴趣的,但实际上他自己很清楚地整理了9条。大部分的观点我觉得都是很理智的,也很认同。很推荐没读过他博客的象友去读读看。
@runrunrun 想问下有没有已经在海外的朋友在抵达所在国之后产生了“还想再润一次”的想法?可以说说所在国的什么缺点让你产生了“还想再去别的地方”或者“绝对不要留在这里”的想法呢?谢谢!
从我知道编程随想的事情开始,我内心最柔软的一个地方被触碰了,我觉得我一定要帮他。我也确实做到了一些事,我帮贝女士联系到了BBC,报道这几天应该就能出来了。我也找了联合国和NHK,但他们兴趣不大。无论如何我都要继续为这件事想办法。我记得刚刚听说阮晓寰瞒着老婆写博客的时候,很多人在毛象上批评他不尊重女性。我一开始和贝女士打电话时,也觉得她连老公哪一年开始不工作都不知道,这关系未免太疏远了。但贝女士对我说,他们夫妻的关系是很特别的,彼此很独立。没有孩子,彼此的财务也是分开的。尽管后来国保来劝她和老公离婚,她不为所动。虽然她之前不会翻墙,但她目前为止的行为真的称得上是『有勇有谋、女中豪杰』。我觉得编程随想的性格是如此的,这样彼此独立的亲密关系对他很合适。他们已经是中国历史上传奇的夫妻了。这次不明白播客出来以后,我对他们的了解又变得更加立体。我觉得有些所谓的女权主义者,总是以单一的女权理论去要求所有的现实情况,但其实现实是千变万化的,在没有具体地详细了解事实之前,就盲目地用女权理论去论断别人的家庭情况,是不可取的。
https://bgme.me/@bgme/109789798481336335
附上我之前对 nostr 协议的分析。
- 协议自带中心化趋势
- 离线消息极不可靠
- 媒体文件支持极差
nostr 协议某种意义上,可谓是集各家之短了。
完全去中心化的身份认证是好东西,但 nostr 协议为了实现完全去中心化的身份认证在其他方面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卡片盒筆記系統施工中
卡片盒筆記最重要的三種筆記形式,需要先釐清三者才能開始做筆記累積資料庫。
Fleeting Notes
手寫、Logseq Journal打字紀錄(以F作為開頭並簡單歸類)。
暫時的筆記,包含一個想法、靈感,作為trigger,簡要、自己看得懂即可,最慢兩天內要改寫成永久筆記或是刪除。
Literature Notes / Project-related Note
前者存在Zotero、後者置於Notion,Readmoo輸出劃線的csv檔案,實體書使用關鍵字標籤。
包含原文出處或專案日期主題,畫線重點及條列式的個人摘要與心得,盡量自己謄寫,不做過多的複製貼上。完成後妥善歸檔以便日後查找。
Permanent notes
使用Loseq的主要目的就是存放它們。
帶有問題意識的小短文,字數限制為不超過電腦螢幕,雙向連結下標以短句為主,描述欲解決的問題,盡可能一則一個核心概念。作為日後寫作的素材,由前面兩種筆記改寫而成,同時參照過去相關筆記形成自己的觀點或想法。
听了编程随想的妻子对他的介绍,觉得阮晓寰真是无限近我心中的理想人格:首先是安身立命的本事+极简生活方式,这是一切的基础;其次是充实的精神生活+温馨的二人世界,既不沉沦也不偏执;最后是尽可能保护自己和家人却也不回避风险,兼备智慧和勇气。人生在世,如果连真实的想法都不敢表达,跟死了有什么区别?只是想做个纯粹的人,就已经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了。
Zygmunt Waliszewski, Sketch of a landscape (1917-1920)
@poll @runrunrun @board
求助帖。背景是我国内硕士在读,为了润在没有告知父母的情况下申请了🇨🇦的二硕,被全奖录取了,并和那边的导师口头协定可以当学生科研助理。
现在拿到program的正式offer后,我和父母展开了交涉。为了提高父母这边的通过率,我上周和他们说是被录取了科研助理,把奖学金说成了工资,并说是为了读博回高校工作,他们那边勉强同意了(之前试探过,如果说是读二硕为了找工作,父母会用就业年龄驳斥我)
但这几天,我父母联系到了在🇨🇦的朋友,好巧不巧,在谷歌学术上搜索后发现这位教授朋友甚至恰好在我申请的学校学习过/教过书。现在他问我父母,想要看一看我的offer和导师信息。
求助的点:我之前和父母说的性质让他们理解为了打工,他们只知道工资(即奖学金),并不知道还有学费(我本身打算自己在🇨🇦兼职cover的),也并不知道就是二硕。如果把offer发给父母的这位朋友,这一切很有可能曝光,我也很有可能失去这次宝贵的机会。
就在刚刚,我妈妈催我发offer截图,我已经发过去了,请大家帮我想想看有哪些说辞能够解释得通让他们放我走
#horrific #Zel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