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tou_hong
我覺得 TOTK 的劇本寫得很用心耶。《薩爾達傳說》系列的主角一直是林克,可是故事名字卻是「薩爾達」傳說;這表示玩家要透過林克之眼去看到薩爾達的故事。薩爾達一直不在場、卻富有存在感,並且她的故事偉大到足以成為「傳說」。
目前感覺 TOTK 有做到這一點。BOTW 在這方面就較弱,但透過取回回憶,來讓玩家感受立體的薩爾達也不錯。
顺带贴出一篇端传媒上关于8964中学生对于工人的态度。
“学生们一直排斥工人组织进驻天安门广场。学生们甚至不愿和工人组织沟通,尤其是不待见建筑工人的组织(当时的建筑工人主要都是北京周边郊区的农民)。迈斯纳的研究也表明,在学生组织的几次大游行中,学生们手挽着手、在道路两侧搭起人墙纠察线,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避免市民“混入”游行队伍当中。也有运动亲历者表示,学生们在调配香港和海外捐赠的补给物资时,特别注意不让这些物资落入工人手中。
这里恰恰蕴含着这场运动的讽刺之处。运动中的学生领导者多次表明要用自己的行动“唤醒”民众,但从上述种种表现看,他们对那些根本没有在睡觉、不仅醒了而且还积极参与运动的民众爱答不理。”
我们并不是一个民主的国家,我们的任何政策,都没有经过不同立场、不同主张的人民的民主辩论,因此政策的变化并不是由“民意”决定的——然而我们的国家会假装政策的变化是由民意决定的。这就导致当政策的剧变导向灾难性事件时,人民之间会互相责怪,仿佛是不同阵营的人导致了这些灾难,而政府的责任屡屡隐身。白纸运动中,人们直指政府的责任,但是政府却用急转弯式的政策变化,佯装自己是在“顺应民意”,在猝不及防、毫无准备的、新的混乱和灾难中,把矛盾又变为了人民与人民的争执。支持防疫的人也并不喜欢做核酸、不喜欢封控、不希望有人得了重病无法就医、不希望家人去世无法回家、不希望有人破产、不希望有人饿死在家、不希望人们跳楼自杀、他们支持防疫,但并不支持这些悲剧。就像支持开放的人并不支持收垃圾的老人最容易被感染、最容易离世、不支持偏远地区的人们药被大城市里的人抢光、不支持症状较重的人们所受的煎熬和痛苦,他们支持开放,但也不支持这些悲剧。那么,是谁让防疫变成了一桩桩悲剧?又是谁让开放也变成了一桩桩悲剧?不是这些互相攻击的不同立场不同观点的人,因为对于自己能够如何生存,他们从来就没有过投票权,他们只是躺在电车难题的不同轨道上罢了。
@Acer Usually a mix of luck, scientific theories and trial and error. They don’t find the whole setup at once, they find parts of it and then wonder what can be done with the results.
在手機上拼湊了一個給自己唸epub的文字轉語音,拿些大頭部治治失眠
微軟TTS:https://github.com/ag2s20150909/TTS
App:@Voice
目前只在夠用沒有很滿意,另一個App 是TTS reader,這個換頁都要停頓,受不了。
Voice停頓好像也沒辦法降到最低,最奇怪的是他句子初始都會音量小,多唸幾個字音量才漸大,另外的app沒這個問題。
發音調教應該是照中國來的,有些詞彙發音聲調唸起來和台灣明顯不同,聽起來很彆扭。可以在voice裡面調整,但是我目前還很懶。
@board
问问万能的毛象,大家知道有什么为手臂残疾的人设计的,可以方便生活的东西吗,什么都可以
我家一位女性长辈现在左臂下肢截至了(保留了手肘和一部分的下肢),虽然有假肢,但还是很不方便,因为她是左利手。
现在也快到夏天了,她出门还是穿长袖和外套,不喜欢把假肢露出来,如果能顺便推荐一些透气宽松的薄衣服就更好了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