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ha
请问亚洲象是什么事情啊
根据美国科学家在Nature上公布的最新研究,河狸(beaver)筑造的水坝可以有效地抵抗山火。
通过使用最新的无人机照片和卫星地图数据,Stanford和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科学家研究了超过1500个河狸筑造的水坝,这些水坝都在当地构建了被科学家成为“beaver complex”的生态系统(图2),有助于增加蓄水量、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提供了对抗山火的缓冲地带。
另一份早年的研究显示,同样是经历山火,有河狸水坝的区域和没有河狸水坝的区域相比,肉眼可见得要生态丰富得多(图3)。简直就像做了AB test一样。
不过加拿大的山火专家Marc-Andre Parisien也说了,近年来山火规模过于巨大,河狸水坝也很难完全挡住。"I wouldn't say that you can count on beavers to stop big fires ... but they fragment the landscape in terms of the fuel continuity, and you can work with that."
要我说,多些河狸少些人类,对大家都好。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247-025-02573-x
https://esa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eap.2225
https://www.cbc.ca/news/canada/canada-beaver-dam-wildfire-prevention-1.7620237
昨天闲着没事坐那和白人友人谈论全球难民问题,尤其是英国这边收留叙利亚难民的问题,起因就是最近那个Bell Hotel收治难民的事件,以及后续一系列的英国本地居民聚众抗议冲突。最开始是这个白人朋友跟我提起来的,说“英国政府把叙利亚难民安排进四星级酒店还给他们每人每月2000英镑的补助”(后来经过我的信源核实发现这是谣言,我后面会讲)、“拿着豪华手机在街上游手好闲”(也是谣言)等,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英国本地居民的不满,并在难民聚集区楼下聚众抗议。这个白人朋友起先站在英国人这边、和我控诉这些难民有多么高的犯罪率,强奸附近学校的未成年学生(这件事后来也被官媒报道为谣言,但性骚扰事件是存在的)云云。尽管听说了这种新闻当地居民生活安宁被扰的确是一个问题,我作为一个在英国居住十余年的人自然也不会对这些问题不闻不问,但我总觉得这种观点里面有一丝别扭。我在进行事实核查前的第一本能反应就是觉得舆论的聚光灯在政府的引导下聚焦在这些难民的缺陷上了。强奸与其他犯罪在叙利亚难民被引渡进英国之前并非是不存在的;白人本地人的犯罪率也依然常年居高不下(这点我后面找到数据支持了)。那么这些白人住户之前为什么没有去抗议自己本地居民的犯罪呢?我认为这个事的核心矛盾的点应该是政府的不作为。我这个白人朋友听了有些动摇,但还想为自己原先的观点狡辩,他声称这些人当中的大部分人就是在抗议政府不作为的呀。(此时镜头正好给到三位英国白人受访者在同一种很愚蠢的很privileged的方式控诉叙利亚人,并拿出了他们的宗教作为反例:这些人九岁就允许结婚了……显然他们并不深入了解这个宗教以及信仰这个宗教的群体。)我反问他,那为什么他们的抗议地点在这些叙利亚难民的楼下,而不是英国政府大楼的楼下呢?他被我问得哑口无言,过了一会儿又提出一个新论点:“我作为一个欧洲的移民公民辛辛苦苦几十年给英国政府交了不少税,这才成为了英国公民,凭什么这些人随随便便坐艘船就能入境在这里安定,每月还能领钱呢?”他因此感觉到不公平。我问他那么你来到英国的此前一生也是和这些人一样,生于长于一个战乱国家、无法受教育、基本的生活条件不能保障,居无定所也没有任何民族归属感吗?如果是的话,你或许有条件感到不公平。他又被我问住了。最后一问,是我的继续推进,我说你的这种言论就像是一个privileged hater会提出来的,你没有看到这件事的全局,只是像飞蛾扑火一样被舆论操纵到了全球难民问题的矛盾产生中心的聚光灯下。他反驳说那么我认为你的这种人人都需要被公平对待的想法也是一种身在高位的人傲慢的态度,你认为这些人很可怜所以才会这么想。我听完之后仔细内观了一下,发现我真的没有这种想法,我阐述这种不公平时是将它当作一种事实来阐述的。而我相信公平应该被尽可能深入地在这个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身上去实现,这种相信也是出自一个非常纯粹的地方的。我真的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的国家有权将另外的国家变为自己权力斗争与资源争夺的战场。
我之后在数据查证过程中首先是发现了一个很讽刺的事实:实际上这些战乱地区的难民主要被邻近的发展中国家所接纳,而非富裕西方国家,例如,土耳其、约旦、黎巴嫩等与战区接壤的国家分别收容了数百万叙利亚难民,远超欧洲各国接纳的规模。根据国际救助机构统计,全球难民约84%由中低收入国家收容,而世界六个最富有的国家仅接纳了不到全球难民总数的9% (这其中就包括了英国)。原来这些英国本地人和欧洲白人移民叫嚣的难民收治过度根本就不及总比的百分之十。而且英国的难民收治比例在整个欧洲国家里面都是相对偏低的,我记得好像是排到第十四还是十五。【信源:http://t.cn/AXv9POz1’s%20refugees,http://t.cn/AXv9POzd】
不过近年来,英国难民庇护申请的比例确实是创下了历史新高的。对于本国居民来说,这一变化的确有可能造成一种事态正在滑向不可控局面的体感。于是接踵而至的一个矛盾点就是难民在英国的安置政策和成本争议问题。我专门按照官媒相关新闻的发布时间线去追踪了一下,发现英国政府在收治这些难民的功能性表现方面一直都处于落后的状态。难民寻求政治庇护的申请一直积压严重(这个我一点都不惊讶,英国政府处理各类外来事务申请的效率一直都是极其低下的),截至2024年中旬有约22.47万宗庇护案件尚未结案,其中8.8万等待初步裁定,近13.8万则在初次被拒后进入上诉或遣返阶段 。正是因为庇护审批的滞后,大量申请人一等就是数月甚至数年,使得政府不得不为他们提供临时住宿。这才引发了如Bell Hotel这样的关于英国难民安置问题的一大争议:政府转而将寻求庇护者安置在酒店。早在2019年,英国内政部就与多家酒店签订了长达10年的合同,把部分酒店空置客房用于安置难民,预算高达19亿英镑 。随着申请人数飙升,2021年以来使用酒店安置的规模迅猛扩大,一度全国有超过220家酒店、近5万人在住 。到2024/25财年,政府在酒店安置难民上的支出高达每月1.08亿英镑 。换算下来,平均每名寻求庇护者每晚的住宿成本超过百英镑,等于每人每月约2,000至3,000英镑的开销,所以2000镑的数目并非讹传的政府给每位难民的每月补助,而仅仅是他们的安置成本。这些高额费用并非直接发放给难民个人,而主要是支付给提供食宿的承包酒店和服务公司 。实际上寻求庇护者本人能拿到的生活津贴十分有限。根据一个数据库网站fullfact.org的记录,如果庇护申请者住在提供三餐的集中营地或酒店,每人每周仅有约9.95英镑零用金 ;即便是在提供炊事设施的宿舍自行购食,成人每人每周也只有约49.2英镑补助 。这相当于每天仅7英镑,仅够勉强维持基本生活开销,英国公益机构的事实核查也表明有关难民“拿着高额现金补助、配备豪华手机”的说法属于严重失实;除此之外,英国政府还设有限制刚刚入境的难民寻找工作的“缓冲期”,通常为期十二个月,在这十二个月内,领取公积金补助和求职都是不被允许的。绝大部分难民实际上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在安置国稳定下来,“我不需要免费的房子或食物。我只想快点拿到难民身份,然后我可以工作养活自己,付自己的房租” ,“只要不让英国人觉得我白拿好处”。【信源:http://t.cn/AXv9POzd,http://t.cn/AXv9POzg,http://t.cn/AXv9POzr ,http://t.cn/AXv9POzD ,http://t.cn/AXv9POzD】
最后我来补充一下这个关于安置难民正当性的基本概念好了,以及为什么近年来大批战争频发国家的寻求庇护者来到欧洲发达国家寻求帮助。从全球视角看,冲突造成的难民主要由邻国和发展中国家承担,本就富裕稳定的西方国家却常背负较小压力 。例如英国国内有人抗议安置了几万难民,但仅乌干达一国就收容了同等甚至更多的难民,却几乎没有全球媒体关注。再例如中东战争中,黎巴嫩、约旦等小国的人口中难民占比高达四分之一以上,远超英国的难民占比0.6% 。Oxfam等国际组织呼吁富国应承担与其国力相称的份额,不应让最贫穷国家独自承受难民潮带来的教育、医疗和治安压力 。从这个角度看,英国社会讨论对几万难民的安置开销时,也许需要对比一下那些更穷国家为百万难民提供庇护所付出的代价。公平并非只在国家内部考量,也应有全球尺度的衡量。当发达国家因战争介入或历史殖民而与一些地区的动荡有间接关联时,为逃离战火的人提供避难,本身也是国际义务与道德责任的一部分。国际公益组织UNHCR(联合国难民署)也在一份信息普及类的文件中说明,1951年《日内瓦难民公约》明确规定:避难申请者由于逃亡紧急无法合法入境的,不应仅因非法入境行为而受惩罚 。换言之,国际法承认战争难民很可能“无证而来”,但出于人道不得拒之门外。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本地公众明白:难民并非存心违反规则,而是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从宏观的人角度上看,现今发达国家因战争介入或历史殖民而与一些地区的动荡有间接关联时,为逃离战火的人提供避难,本身也是国际义务与道德责任的一部分,但这一点如今并不被许多发达国家的本地居民所理解。【信源:http://t.cn/AXv9POze,http://t.cn/AXv9POzk 】
~写文好烂是为什么~游戏/小说/网剧业内黑话版~
语句啰嗦→文案是按字数结的工资
词汇贫瘠→压稿酬/多层外包,导致文案素质低,不是歧视,用香蕉做工资就只能雇到猴子
剧情老套→主策划和编剧决定使用市场调研看来好卖的剧情模板
情节离谱→人气下滑,编剧被命令制造爆点
人物扁平→人设是基于市场调研看来好卖的卖点设计的,并不遵守人物行为逻辑
节奏拖沓→卡付费点,骗充值
立意浅显→故意的,为了满足底层客户需求,向下兼容
模仿痕迹重→策划和运营研究竞品、拆解亮点、要求重组后,和执行方的文案/美工/其他设计沟通不良,导致后者被命令“抄这个”后真的“做了和这个一样的作品”
大纲崩盘→因为项目取消或者团队换血导致编剧魔改原剧情
卡文崩溃→行业内没这个说法,你做不出来就让同事和外包做,所以很多作品看起来前后不一致,因为底层员工都是拼多多的组装写手
角色OOC→人气下滑,编剧被命令制造爆点;写手换人,前后对接没做好
对话尴尬→负责校对的写手或者主编/主策摸鱼,质量把控不负责
2024年,美国华盛顿州的鲸鱼研究中心申请到了一笔经费,购买了一家新的无人机。通过这架新无人机,科学家们发现了关于虎鲸(orca)的一个有趣现象:它们会把海带做成工具互相“搓澡”。
虎鲸会用牙齿把海带(kelp)茎段撕成小条,然后两两为伴,将海带放在两者身体之间,通过身体旋转扭动实现梳理皮肤的功能,有助于清除死皮和寄生虫。研究者猜测这一行为也具有社交性:好朋友之间才会这么做。
虽然也有哺乳动物会使用工具(比如灵长类),但海洋哺乳动物制造工具并进行双向社交清洁行为,还是首次被发现。尤其是这个双向性——不像一只猩猩给另一只猩猩单方向地抓痒,虎鲸们是两两一组同时互相搓。这个又聪明又极度社群抱团的习性,怎么说呢,就很虎鲸。难怪科学家说:"It's not all that surprising that they're able to do it; what's surprising is that we didn't know about it from over 50 years of study."
《为什么杀人鲸朝我们扔鱼》 根据发表在《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世界各地经常观察到的虎鲸(或杀人鲸)朝人类扔鱼或其它猎物的现象可归因于它们想和我们交朋友。研究人员在过去 20 年记录了 34 次此类遭遇,即使人类拒绝了它们的礼物,虎鲸仍然会满怀期待的继续逗留,有时候还会再次尝试送礼,表明了它们奇特的建立关系的动机。论文主要作者、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 Bay Cetology 的 Jared Towers 说,虎鲸经常互相分享食物,这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是它们建立关系的一种方式。它们与人类分享食物,可能表明它们也有兴趣与人类建立联系。 | https://www.solidot.org/story?sid=81738
@shiguredanjyou @Tuilindo 大山津見神把两个女儿磐長姫、木花开耶姬都嫁给了天照大神的儿子瓊瓊杵,但是貌丑的磐長姫被退还,瓊瓊杵只娶了貌美的木花开耶姬。大山津見神说:“我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天神的儿子,如果他娶了磐長姫,他的生命就会像磐石一样永恒;但他只娶了木花开夜姬,他虽然会像树上的花朵一样繁盛,但生命却转瞬即逝。”
火鸡的名字居然也有荷兰豆中国豆……
有趣的是,在这么多语言中,只有英语才把火鸡叫做turkey;而在土耳其,他们并不认为火鸡是自家的特产,他们把火鸡叫做hindi,即“印度鸡”,和土耳其语类似的是法语和俄语, dinde和индейки也是 “印度鸡”的意思。荷兰语中,火鸡叫做Kalkoen,即“卡利卡特鸡”的意思,卡利卡特是印度西海岸的一个地名;北欧的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和冰岛的叫法都和荷兰类似。德国人相对客观,因为火鸡喜欢trut-trut地叫,所以他们发明了个象声词,把火鸡叫做Truthühner。
当时的欧洲人中,只有海上霸主西班牙和葡萄牙对火鸡的产地比较门儿清,最先到达美洲的西班牙人用pavo(孔雀)来称呼火鸡,而葡萄牙人则把火鸡称为peru,即产自于秘鲁的意思。因为葡萄牙船队是当时连接欧洲和东方的海上纽带,他们也把peru这个名字带到了印度,所以尽管不少欧洲语言中把火鸡叫做印度鸡,但在印度,火鸡被称之为秘鲁鸡。挺复杂的了……
更复杂的是,随着更多的西方殖民者在东方的拓展,他们将火鸡带到了东南亚、东亚一带,所以在马来西亚,火鸡被叫做“荷兰鸡”,在越南,人们管它叫“西方鸡”。在日本和韩国,因为火鸡激动时脖子上的皮肤会变成红色、白色或者蓝色,他们把火鸡叫做“七面鸟”,意思是面目多变。
一年一度占用公共资源 @board 🙏
我们新一期有关“Les➕杂志”的播客上线啦!这次邀请到了中国首对拉拉婚礼当事人、“活化石”Tori和正在尝试运营本地社群的队长一起畅聊不同世代的感受。
在2008年“多难兴邦”的背景下,“les杂志”意外地保持了稳定的双月刊模式,第13-18期内容涉及地震、献血歧视、奥运、婚姻平权、自我认知、生育养老和未来展望等话题。现在回过头看仿佛仍在昨天……
虽然播客被我们拖延成了年更,但再次相聚一点也没有生疏,甚至意犹未尽没有聊够。我们优秀的Ally主播剪刀手奥德华表示,“下次更新不会是2026年!”我表示期许
总之,欢迎大家收听,订阅,夸夸和催更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1pE8UF2B0uIfQ2rbaiwNMu?si=-TurMqhPSYeu6V35rYYpUQ
#lgbt #播客
煎饼(王建兵)的微店。
【当季大樱桃鲜货】天水当季晚熟套袋大樱桃5斤装(顺丰全国包邮,为保证新鲜度,每天早晨10点前发送前一天订单。) 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7491812242
强推一个(可能是)全网最划算的买书网站:
全站所有书都是原价的一折,所以一两欧两三欧就可以买一本,而且都是全新的书。刚刚试买了第一批,加运费花了20多欧,书还没拆封呢,发货也很快!
书的类别以人文类学术书籍为主,另有部分其他学科。德语版占主导,英语版也不少。
网址:https://www.humboldt-mommsen.de/
Midsummer in the south of Finland, meaning sunset at 11 pm. Even #owls have to cope with it. Tawny owl hearing his nemesis, the Goshawk. 🪶🦉🇫🇮 #BirdsSeenIn2025 #naturephotography #birdsofmastodon
A humble satanist🙏
honorary inverteb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