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小小的封城后遗症 

昨晚做梦梦到有人告诫我要封锁,让我收拾屋子,白天跟几个同事朋友开玩笑地提了提。正常地度过白天后,晚上回来做饭,吃饭,洗碗时透过窗户看见马路上连续开过了好几辆长长的运货的车,昨晚的梦就又浮现出来。回到客厅里一边听歌一边打开软件选购物资,耐储存的,从谷物主食到肉类到罐头到咖啡,包括一些日用品,以及水,都买了。选购的过程里其实已经有点崩溃,但忍住了,直到下单结束才放下手机蹲在地上哭了起来。因为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一件多么荒谬的事情,但是更清楚如果我不做我接下来的日子里就会时不时地想起来这件没有完成的隐忧,时不时地把每个无关紧要的细节对应到封锁的情景里去解读,我只有做了这样荒谬的事,才能让自己安心些,让自己感到安全些,而这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很痛苦的事,因为我觉得我不该过这种生活。封城的那个春天结束后,很多的快乐和幸福我主动浸泡在里面,有些东西不是消失了也不是忘却了,只是我恰好能移开视线,所以能够不长久地去注视它们。但今天再次与它们相面对,就不得不承认长久以来我所珍惜的生活,我付出了心力去维系的幸福与平和,其实都可以在巨大力量的轻微转向里被碾压直至破碎。我想要把我的生活,我所珍惜的一切,都放在小包裹里背在身上一起逃离,就像之前有过的梦境一样,逃离一切规则,逃脱存在的把控,置身于我全然安定的自由里。这当然无法实现,所以退而求其次,我所应该争取的就是尽可能最大程度的安定以及对外界能够建立信任的环境。趴在床上哭的时候,给同事发消息,她说不是所有人都懂这种焦虑,但她知道,因为她还会从被抓去方舱的噩梦里哭着醒过来,她家里也始终囤着速食麦片。当我说我觉得自己不是忘记了,只是让自己暂时看向了别的地方,她也感同身受,因为不这样的话她可能活不下去。同事提到方舱的时候,我也想起了更多细节,那几个月里我和室友在客厅里常备着一只行李箱,可以随时被抓去方舱就随时带走,里面有必备的物品,还有我偷偷放在夹层里的一把小刀。行李箱里的那把小刀是我在结束封城后才告诉室友的,她听了就笑起来,其他朋友听了也觉得好笑,我也觉得好笑,就跟我今晚下单那些东西一样好笑。我觉得自己始终没有放下过那把小刀,把它放在我生活大大小小的各个夹层里,而我觉得,没有人应该过这样的生活。

纠正* 不是物理学家 是研究科学史的
以及看完之后很好奇瑞典(因为也是我自己没选择的那个possibility)

Show thread

编辑重发一下:
看象友推荐的这个在线备份数据好有意思欸,不仅可以看到boost、点赞、书签的内容,居然还做了一个数据统计。

很明显能看出自己是工作日话最多。
日嘟毛象二十条,谁能比我更话痨。
截止目前已经在这号上发了两百二十多万字了。

还能看到自己的常用词、常有emoji以及最常互动的友邻。
(啊才发现棍老师好久不上象了)

备份网站是这个:
purr.neocities.org/

有门课要写个简单的poem generator,跟队友说如果需要诗人/诗歌reference可以问我,用python或者js都可以,后面如果要用stable diffusion或者midjourney或者tts我也试过,队友问,你到底是学什么的
我:。好问题

Show thread

还有一些细节。背景音有一小段是乐团开演前的调音,让我感觉熟悉而舒适,因为画面是其他图像,去掉视觉情境,只听这种声音,有一种各样器具、元素、绒尘慢慢落向秩序的感觉。
结尾有个人说我们要用她的这个机会改变艺术史的书写。这个using真是个小石头把我硌着了。不是说这样做不好,这样做当然有必要,只是又直指:一个人真实的人生体验,被别人拿去左右一种叙事。太常见。那么,这个故事的讲述之后呢?

Show thread

@syllistof

Hilma af Klint的纪录片

比康定斯基等人更早的abstraction painter 却因为是女性一直未得到过展出机会 而 重写艺术史又是多么困难 背后一整个市场与机构的机制 将寻求精神世界的艺术家排除开外 又同时成为今日的嘲讽:因为无法购买 所以更高价值

受托保管她数幅作品的侄子的儿子 听起来倒很像个art dealer 商人

里头的德语物理学家的认真劲儿蛮有趣,他说,现在的人们失去了marvel的能力,而彩蛋的部分也是他说,最后我们还是向自身寻求,因为我们最终都只是,going home.

有一幕许许多多女性艺术家的名字逐一出现 布满屏幕 还是有些想哭 果然有人把她的作品纹在身上 我也有点想

影院看the swan那个系列实在美丽 然而回来谷歌一搜 马上就是它被印在博物馆周边帆布包上的图片 过于讽刺

集美很想date,但是不想在软件上屎里淘金。。。真的很想问谁有好的date对象直接内推给我

好久没有能一秒影响情绪的歌,今年碰到的是ハツコイ娼女。非常神奇,配器的音色边缘是晕开暧昧的,但不杂乱,一种低温的靡靡。鼓点回应歌词里的心跳,伴奏整体是循环的小单位,像雨滴的波纹,是我自成圈,但我自成全。
以及还是走到看访谈这一步了, 当然她的歌都非常女性视角,不过原来她说过“让想让自己从这个世界消失的女生放弃轻生念头的使命感”这种话,而同个采访前头刚说了“我的作品都是描述女性变得丑陋/面目可憎的时刻”。这种矛盾融一非常美丽。

Show thread

我做的菌菇(干香菇切半+鸡腿菇切条)炖鸡腿(拌了面)好好吃啊,证明是本来想边吃饭边看点什么结果手机根本没拿起来直接吃完了

Show thread

课堂上只放了第三集,从不同于弗洛伊德的Wilhelm Reich讲起,上世纪美国反抗政府及资本(mass production)的运动如何因强力镇压转变为对自我个体的关注(期间出现许多奇形怪状therapy),政治的出发点完全被消解,再继而被营销研究者划分成可分类的消费群体(如,马斯洛需求层级),针对人们对“individuality”独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追求推出无尽的产品,继续这个巨大的消费经济系统。
和前段时间想法有点类似,个人喜好的“真实”是不是只有不进入交换的市场才能保持呢。

Show thread

@board

之前问相熟的巴勒斯坦朋友,要了解巴以之间的问题,应该读什么?ta 推荐了以下两本入门读物:

The Hundred Years' War on Palestine by Rashid Khalidi
The Iron Wall by Avi Shlaim

都可以在 Libgen 上找到。

很惭愧的是,我翻了翻前言就没继续往下读。还是找时间好好读读这两本吧。

找这两本有困难的话,可以从周轶君的书开始了解:

《走出中东》

《中东生死门》

《离上帝最近》

对象跟他妈妈学来的,他妈妈跟佛寺斋厨学来的这道菜被我轻易地po来毛象……!

1. 长茄子切薄片,两面拍面粉,锅里多下点儿油两面煎到金黄泛棕捞出来。

2. 准备一些比较味道温和又有点儿脆感/韧感的蔬菜(味道温和是不抢不冲酱汁的味道,有点儿脆感韧感是跟茄子绵软的口感形成对比)。对象用的是alfalfa(一种种子芽),据说芝麻菜也可以,我觉得绿豆芽焯一下水也可。

3. 再准备酱汁,黄芥末膏、蜂蜜或枫糖浆或其它什么糖浆、白醋=1:1.5:1.5,调匀。

吃的时候用煎好的茄子裹住蔬菜,淋上酱汁,一口塞进嘴里……!对我来说好陌生但好丰富的口感,茄子外表被煎得有点儿焦脆,里面软软,配上酱汁酸甜辣,有点儿油,但里面裹的蔬菜refreshing。连吃了两天 :0190: (第二天削微有点儿腻了 :0190:

#不是菜谱

来了以后已经碰到不知第几个nihao了。很好笑的是pride的时候我们有中文横幅,旁边来个老白男问Japanese or korean?朋友说Mandarin,他茫然走了。这会怎么不假定我是日本或者韩国人呢。

Show thread

我真,一边对荷兰这种种族教育仿佛没有感到无语,一边感觉莫名其妙地免疫,今天骑车一个拐角路口,迎面而来的车上的人对我说了句什么,骑过去了我还在想,干嘛突然对我学猫叫?我像猫?然后反应过来那人是很快地讲了声nihao.
我服啦!猫好,人不行。

Show thread

⬇️也的确是这两年的一种“意识到”,另一个层面讲是真正的改变并不从什么向外界等待的机会,而是要从自身生发。

Show thread

感觉自己是有思维上的误区的。我总觉得「正式的生活还没开始所以我现在只是最低限度地生活,不去考虑朝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前进」,其背后是因为我预设了一种「完美日子」,在这种日子里我没有琐事困扰,居住学习环境完美无缺,精神和身体完全健康,于是我就可以高效地为自己的理想生活努力。然而这种完美的想象,使得我对待任何不那么完美的日子都觉得不是「正式生活」。然而,哪里有什么正式/非正式的生活呢?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不完美的,都是有点不适,有点麻烦,但是也需要不断朝着目标努力的。现在,此刻,就是我所在的此时此地,就是我的正式的、不完美的、只有七八十分、但也在磕磕绊绊前进的,我的正式生活。

虽然也算不得睡到昏天黑地,这两天还是放任自己多睡了一点,看了眼镜子感觉脸上都有光了……

Show thread
Show older
Qoto Mastodon

QOTO: Question Others to Teach Ourselves
An inclusive, Academic Freedom, instance
All cultures welcome.
Hate speech and harassment strictly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