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也喜欢这位的这种观点:
At that time, my generation of artists were not at all exposed, or invited, or noticed by the European festivals, museums, and art centers. Only the international media were interested in Lebanon after the war. Journalists and some art curators were fishing for melodramatic stories about the horror of the wars and its atrocities, which reduced us to either victims or terrorists. Of course my generation was not interested in this, so we were trying to find our own way of producing works without sponsorship and funding. The lecture-performance is a form that does not need much money or can even have no budget.

One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n-academic lecture is its flexibility. It liberates me from the market, it frees me from any authority that is above me. I’m free to do whatever I want, wherever I want: in a theater, in a house, in a hall, in an art center.

Show thread

Rabih Mroué

Guest lecture应该也能算在这个list里吧. 黎巴嫩艺术家。开始前放了短片集,在其中一部末尾看到Hito Steyerl, 果然之后的(他称之non academic)lecture思路极类似,从基于图像的蛛丝马迹中找到可以贯穿更大领域的线索。听这种灵动的argument就明显感受到很多其他论述只是懒惰的拼凑。

从manifesto开始--How to film a demonstration,不要拍人脸,要拍标语,拍冲突,用现场声音和时间,等等可以保护抗争者、忠于现实的方式。幽默里有血,你笑,但是知道是真的有人死了。

然后从一个拍摄者被射击的视频切入,视频前段是一直抖动的居民楼画面,只有一两秒闪过持枪士兵,最后士兵正对镜头抬起枪,枪响。之后还有一个类似的视频,只是士兵换成坦克。Double shooting--三脚架的是固定、平稳的权威,绝对纯洁不朽,正如一把有固定枪架的机枪;而抗议者必须在动态中,是不稳定的手持。枪与手机镜头,几乎是两个世代的对立。

最后是一个对我而言新而有力的解读。你认为视频拍摄者还活着吗?在枪与手机镜头的对立背后,再加入一层观者。如果子弹打入镜头,那么也应打入与拍摄者站在同一视角的观者的屏幕。如果观者仍然活着,那么他们就应该活着。区别于图像亦可作为武器的胜利者论调,而是提问,如果背后拍摄图像的人被杀害,图像为什么没有能成为杀死观者的武器?或者其实是的。

还有图像如何进入官方渠道,艺术机构对这种战争画面的“需求”,图像被传播的前提,等等问题。我其实想问他的影片在母语者间放映反响如何。

@syllistof

会遇到这种事情其实很微妙。我和中国女同事处在德国最高薪的行业之一,面对的是掌握着这个国家财富和权力顶层的一群人,他们不像极左极右那样高调,但是他们无声地左右着这个国家的走向。在路边的女装店,超市里,你会看到更多的女性,外国人。但是在我们这种公司里,无论是乙方还是客户,都是清一色的白男和未婚的白女,还有一小部分我们这样overqualified但是隐形的外国人。我和同事一直在问,德国的育龄女性在哪里?你看不到汽车,金融,IT 行业的女性,她们因为种种原因,莫名其妙地从这种高薪行业消失了。在工作里被歧视被边缘的时刻多了,才能慢慢理解为什么afd在德国崛起。别看媒体很多政治正确做的很好,但是德国金字塔顶端是销售白男和工会主席这样的人。他们是打从心底里觉得德国人这样处理事情没有问题,德国的制度也没有问题。所以在组里其他的同事面前我一个字都没有提,因为我觉得他们的态度和工会主席还有经理都一样,都觉得我在小题大做。

但是我不在乎,你们怎么想是你们的事情,但是我必须要为自己发声。 I need to lift my people up。我有勇气,敢把事情闹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不是新人,我工作能力也比较强,素以我知道我的存在和我的工作对组里非常重要。另一个是因为我已经拿了永居,没有签证问题。这两点让我有了很多底气,不怕自己找不到工作,我也不怕他们报复我,或者对我说难听的话,大不了就开除我,我还可以拿退职金和失业金,再也不干这个行业。总之,生活不会比现在更糟。

就算这样,我开完这个会还是觉得好累,回想职场里我学到的最多的东西其实是怎样正面处理冲突。现在我觉得在管理冲突这条路上,我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我在家庭生活中学会的是错误的处理方式,在我父母身上我只看到了歇斯底里和passive aggressive这两种经典模式,我不想自己以后也这样,用伤害自己的方式伤害别人。如果没有人可以站在我这一边,至少我自己还和自己站在一起。总之,今年我最大的进步就是我非常重视自己的感受,并且再也不会委屈自己了。

Show thread

#备餐
我现在也尽量每周末集中处理食材,虽然不会一口气做一周的饭(不想被自己剧透接下来一周吃啥😂 )。
主食如果打算吃米饭🍚我就会煮一大锅杂粮饭(大概三天的量),看心情加入红薯或者玉米,然后放冷藏。如果打算吃米线🍜、Pha Thai之类的,可以把干粉泡凉水然后冷藏,吃的时候直接炒或者烫一下就好。

肉类(1)如🐔鸭胸/腿🍗,洗净,擦干,然后用粗盐+香菜籽+花椒+茴香籽+沙姜粉腌制,一半冷藏,一半冷冻。吃的时候按自己胃口大小适量取用。冷冻的可以提前一天放入冷藏化冻。吃的时候先冲掉表面的调料,蒸也可以,我常常用微波炉的蒸盘叮一下就好,搭配各种蘸料或者就这么吃就很美味。经过盐腌制,普通的鸡肉会变得结实一点儿。

(2)猪🐷、牛🐮、羊🐑肉或者鸡肉不想那样吃就可以先改刀切成片。牛肉想要嫩滑可以在切好后放入加入小苏打(大致一茶匙)的凉水里浸20分钟,然后捞起再用清水漂洗。其他肉类不用这个步骤。然后按自己口味加入姜汁、生抽、料酒和蚝油腌制15分钟,最后加入水淀粉上浆(也可以不加)。这里可以分成两个做法,天气热胃口不好的时候可以在做前面准备工作的时候烧一大锅开水,然后把上好浆的肉片少量多次投入开水烫熟,然后加入自己喜欢的调料和蔬菜做成凉菜,然后冷藏。或者分一半冷藏,一般冷冻,可以做快手肉片汤或者炒肉片。我自己冬天喜欢用一小罐意式番茄膏+一罐番茄先烧成比较浓的汤🍲,然后把肉片下进去烫熟吃,热乎乎,舒服!

(3) 鱼类🐟和海鲜🦐🦞🦀🦑🐙🪼,还是现吃现买吧!

蔬菜(1)叶类🥦/豆类🫛,洗净晾干/擦干,保鲜盒底部铺一层厨房纸巾放入叶类蔬菜,顶部再加一层,可以吸附一部分水汽,然后冷藏。包菜、大白菜可处理可不处理,包起来放冷藏就好。球状生菜如果想要脆口,可以学中餐馆用大个保鲜盒装入凉水把生菜泡进去然后冷藏。

(2)根茎类🍠,放在遮光的地方。或削皮按自己习惯切割后泡水放冷藏。
调料,大蒜🧄、洋葱🧅、姜🫚一类都不需要冷藏。葱可以洗净按叶类蔬菜处理,如果很多可以切成葱花,晾干水汽放入密封袋冷冻,随用随取无需解冻。调料用的新鲜辣椒🌶️也是一样,切不切都可以,洗干净晾干水汽,冷冻。

这么做每天/每餐还是要动火,但适合我这样每天想法都在变的人😉

@syllistof

最近课上课下看了挺多片,比较神奇的是地点相同

上周有个ENFF,东边的领居电影节,都是东欧片

Kaymak
比较神奇的3(富裕夫妻找乡下亲戚代孕) vs 3(拮据夫妻男出轨被撞破后结果女女变成真爱)并置,议题其实复杂但被幽默淡化了。what comes down goes up,羽毛变为子弹。

The Cremator
这演员好典型的长相,剪切出普通人变成纳粹好瘆人的氛围,看到西藏部分还是有点好笑

All men become brothers
抱歉实在不了解这段历史,但共产主义元素大家都很熟悉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当街被人骂的镜头,和最后重返故地的Sasha. 和大家多多少少被困在一种叙事里的凉意。

Shorts比较普通

Christina和Bread and Salt,两部东欧lgbtq片,意外没看成,mark在这里

在英国工作久了逐渐注意到一个怪象。先说个前情状况就是,英国的工签条件非常苛刻,起步33k英镑以上的年薪要求和五年起的雇佣期就让大部分雇主没有任何理由给职场新人出工签,而我毕业那阵不幸赶上英国PSW签证取消的那几年(这个签证可以允许毕业生在这边合法找工作两年),所以留在这边工作的大陆背景华人本就不多,在电影行业里的更是少之又少。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的确算是“幸运”的少数。于是工作中闲谈时经常会被问起个人情况,我倒也不是很介意透露,但是我发现,当我和对面的(通常是本地白人)做出以下对话“你结婚了吗?”“我有伴侣。”“他也是中国人吗?”“不是。”之后,对方的脸上往往会露出一种了然的神情。这种了然背后的含义非常简单,那就是对方自以为了然了,一个亚裔女性之所以年纪轻轻就在英国电影行业干得小有眉目,不可能有别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她嫁给了一个英国人。他们当然不可能想到,我的民事伴侣并不是英国本地人而是欧洲人,而他也是直到去年英国脱欧之后才不得不去换取了英国护照,他们更不可能想到,我留在英国之后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借助任何我伴侣的身份来获得在这里合法工作的机会,疫情之前我和他之间甚至没有法律认可的关系;这些“了然”的人不会想到我获得当下职业状态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超乎常人的时间和精力,独自编写完整商业计划,和学校的相关部门pitch,注册并成立公司,一边寻找专业不对口的临时雇主解决生计问题,并且还要运营公司,在获得青企签证的两年中实际运营业务,每年三次向学校为我提供签证的部门提交季报。在这个过程中,我还经历了英国政府强制执行的我所拿的那个签证类型的转变(从T1青企变为Start-Up签证,也就是说我一开始通过商业计划申请到的签证只用了一年就被完全吊销了)、雇主的数次改换;我在全职为中国人比较容易入职的房地产公司做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利用业余时间兼职接制片项目,我什么都做,广告、音乐电视、微电影、TVC……直到我有能力和经验全职从事影视制片之后,我离开了房地产公司……总结下来可以说,我留英这些年之间,没有一年没有在为签证的事情奔波。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一句“你‘老公’是中国人吗?”“不是。”当中被轻而易举抹去。我当然不会指望本地人对一个中国人在英国合法工作的签证获取和持有过程的复杂程度有深刻的了解,然而让我无奈的是,一个人,尤其是一位亚裔女性,数年来凭一己之力所做的所有努力、经历的困境、面对的压力,都可以在一个简简单单的“她的‘老公’不是中国人”这样的身份标签面前,从任何一位受教育程度良好、思想相对平等开放也无需面对任何强烈的阶级矛盾的普通英国人面前一笔勾销。甚至不单单是英国本地人,我在这边的任何情况下遇到的任何人,几乎都会在了解到这样的“内情”之后,脸上露出那种我很熟悉的了然的神情。随后这个话题就不会再继续了,人们不会再问我做到如今这样付出了什么,他们不再视我为一个有趣的值得了解的优秀的人,自然也不再视我为某种竞争或是“威胁”,或是怀着焦躁不解的心情继续打探我“成功的秘诀”,因为他们都自以为已经挖到了最能够为他们带去舒适感的真相。次数多了,有时候,我为了省力,干脆直接抛出这一条来结束对方的探问。到目前为止,百试不爽。

突然间看懂了Haribo包装上写的一句法文(你不是德国牌子吗

Show thread

烦的了……荷兰申请入台证不仅线下而且入学证明还“需經荷蘭外交部驗證”,查了一下法国线上可申且只需要学校开具入学证明,我现在跑到法国跟老天鹅说pls adopt me还来得及吗

Show thread

【專訪《石門》導演:通過電影,把那些難受、恥感的痛與經驗拍出來】全文:bit.ly/3uC1Z5J

今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大獎由《石門》爆冷奪得。它由黃驥和大塚龍治共同執導,講述湖南長沙一名女大生未婚懷孕的故事。

它介入了中國現實、掀開女性之痛,而它在中國豆瓣電影網站也早已被刪除頁面。

整部片誠懇而扎實,有如家庭作坊的拍攝方式,拍了足足十個月,最令人詫異的是,整個攝製團隊只有三人;演員全是素人,包括黃驥的家人。

這對導演夫妻檔已經用此法炮製了三部長片,每部都和黃驥的成長背景緊密相關──包括留守兒童的時光、遭親戚性騷擾的創傷、不愉快的初次性經驗……

「因為實在是太難受了,堵在心理,又不能去傾訴,這在當時還是很恥感的事。我通過寫劇本,想把它拍出來。」

端傳媒專訪到兩位導演,聊聊他們的童年經驗、兩人成為彼此的創作夥伴和人生伴侶的路途、還有那些不為人知的「痛」:bit.ly/3uC1Z5J

然后之前找到过的比较符合期待的研究全是一个德国曼海姆的researcher做的...很震撼的,搜来搜去都是他

Show thread

今天同事讲了个多年前被打劫的故事。夜里走街上,被一年轻人拦住打劫,钱包交出来,于是同事就把钱包掏出来,跟打劫的小伙子说给我留两块,明天好买咖啡,小伙子同意了。同事拿出来一个硬币,把钱包递过去。小伙子把钱拿出来卡什么没要,把钱包还给同事,跑了。同事打开钱包发现结婚戒指没有了,他说这是家传戒指,爷爷传下来的。于是他心里很难过。收好钱包继续走,结果那个小伙子跑回来叫住他,Sir,背过身伸出手,同事接住,戒指。sorry, Sir。小伙子说,再一次跑了。
我笑的喘不过气。Canadian style 打劫。同事说可能这个年轻人正在 实习学坏,but he's not good at it.

怎么有约老师线上office hour直接给电话号码的,我……轻微的荷兰震撼。

Show thread

看了两天青森的苹果网站,真的太好了,信息又多又清晰又详细,从种到吃,历史、营养、50多个品种,学到了富士是国光和蛇果的混血,还有当月美丽壁纸……能感受到浓浓的对本地苹果的骄傲和热情,用bing一搜就能找到。
瞧瞧人家的互联网,唉。

Google将清理两年未活跃的账户,编程随想博客将在12月被清除

表哥婚礼前一天,九十多岁已经老年痴呆的外公,在大大的喜字下面,在周围人的欢声笑语里,全神贯注地阅读《玉历宝钞》。查了一下,此书“专门介绍阴曹地府详情”。
这是我见过最叛逆的画面。

2022年11月27日 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白纸街头抗议合集(内容较长,请点击下拉查看 

27日白天,浙江乌镇,一位女性手绑铁链,以黑色胶带封住嘴部,举着白纸在街上行走。

下午两点到四点左右,福州东街口达明路一位女性举牌“尊重科学、生命、自由、事实,请声援全国各地受苦的人民”。

四名青年在成都玉林路举起白纸表示抗议。

南京新街口孙中山雕像旁,有市民不戴口罩前往缅怀逝去同胞,他们记录称“我们是一张白纸”。不久后,孙中山像遭到警力严守。

傍晚,新街口地铁站一位孤身举着白纸的女性身边逐渐出现了其他手举白纸的市民,他们站成一排。

当晚的云南大理,一群市民组成队伍,手举白纸,一边行走一边歌唱。部分参与者一边游行一边弹奏吉他,演唱的歌曲包括了《国际歌》等。

除以上行动外,长沙黄兴广场、天津滨江道、杭州西溪天街等地均出现了市民在街头手举白纸抗议的照片或视频。

(抗议活动数量众多,此处由于字数限制无法尽述,未竟之处,敬请谅解。您也可以在李老师的WP博客[lilaoshibushinilaoshi.com/whit ] 阅读更详细的事件记录。)
#白纸运动实时播报

我懒做饭:自制酱汁拌一切
我懒甜食:鲜奶油涂白吐司放两片黄桃

Show thread

#白纸运动实时播报
2022年11月26日
下午5点左右,南京传媒学院一学生在校园内一台阶处举起白纸。网传视频显示,一位校方人员从该学生手中拿走了白纸,周围的学生们发问:“白纸能有什么攻击力啊?”在纸张被取走后,该学生仍以手举白纸的姿势静默站立。

Show older
Qoto Mastodon

QOTO: Question Others to Teach Ourselves
An inclusive, Academic Freedom, instance
All cultures welcome.
Hate speech and harassment strictly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