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more

还有一点大概就是在SNS上会相对来讲放松一些,在这里的互联网对我来讲相当于没有记忆……所以会采用那种最为放松的语言风格,就像这样哈哈哈,啊,好不像我。

毕竟,没有什么认识的人,我的朋友之类来这里看看也就走了,来光顾的也就只有萍水相逢的象友,其实只要没有什么特别强烈的要找寻真实连结的想法,来这里也并不孤独。

话说回来,社交媒体似乎已经被我玩成了个人媒体……我能说自己三个月只打开过一次时间轴吗?剩下的时间都是看着自己以往的嘟文和主页思考接下来写点什么。

社交基本上是不存在了。手动笑哭。

Show thread

玩社交媒体无法获得真正的联系,归根结底,人仍然是孤独的。

大概是正确的,毕竟我也并没有从social media相关获取过什么很深入的联系,“归根结底,人仍然是孤独的”,既然本来就是孤独的,埋在无穷无尽的新线程中麻痹自己不也是无所谓的嘛,即使是虚伪的快乐,也没有必要戳穿,反而让自己不快乐。

:rick: 有过制作一个个人ai的想法吗?瑞克表情包是个人私心。

真情实感记录自己的想法,以及生活中所发生的(当然不包括自己的隐私)事情,然后通过收集这些内容训练模型,制作一个个人ai,让意识永远保留?(这样说是有些早了,以现在的技术和快时代下每个人的记录量和记录内容的深度,很难让训练后的和自己意识相同)、

不过,如果要拿这样的ai来与人交流,被问及诸如“你的银行密码是多少”“男女朋友是谁”的问题,还是无能为力呢。

但思虑再三,我还是没有退出,长毛象的架构保证了我随时卷铺盖走人的权利,而正因为这个,我并没有走。

我把更多的精力留下经营花园,也仍然偶尔更新一些嘟文,但也一直在思考关于社交媒体的事情。

自己从一开始就只擅长写长文,而没有一点发微博和朋友圈的习惯,所以,究竟是在纠结什么呢?我还不是很清楚。

为什么需要一个社交媒体呢?

我曾很多次想过这个问题。在我暂停更新的这些天,部分原因是qoto.org被拦在墙外,部分原因则是考虑究竟要不要留下SNS。

我最开始的社交媒体就是长毛象,那个时候并不是因为我有多么注重隐私,也并不是要找一个发泄思想的空间(如果你了解我,会知道有一个花园存在),只是单纯的觉得,自己应该有一个媒体。

但后来我开始对这点感到怀疑,我真的需要它吗?

首先,一个理想中(即完美符合使用者需求的Wiki)的TiddlyWiki非常适合用来实践数字花园的理念。

至于究竟如何理想状态,则是之后这个线程中会涉及到的内容。

Show thread

“当社交媒体陨落时,你从他人的列表中消失不会有人注意”。

我不清楚如果我某天突然因为某些原因弃用了社交媒体,是否会有某个人注意,哪怕只是发现关注的人中少了一个。

而其他人呢?

lainchan是一个欣赏lain实验动画系列的匿名版,/zzz/板块很有意思,你有梦见过lain吗?

lainchan.org/

来到了久违的社交媒体,这是最近在做的事情:

  • 写了一篇关于lain的博文:fcjz.github.io/notebox#lain

  • 更多关注数字花园相关信息但有些忽略了社交媒体

  • 试图搜寻更多匿名文章

  • ……

其实还有很多,但已经并没有什么宣传作用了。所以,去我的网站上看吧。

:ablobcatneon: 科幻动画方面,lain和eva比较相似,那么,为什么热度相差会那样大呢?有可能是它们的中心思想不同,即eva探究人们对连接的决定权,而lain探讨人们在失去连接后是否存在,知乎上也有人说是“爆点”不同,但根本原因尚未可知。

@pimgeek @zoomq
emmm差不多吧,我们这里也有迁移过来的,我无法看到他在另一服务器的消息。

方法方面,备份数据然后导入或者逐条复制……?这我还没用过,不知道具体过程,另外,迁移是不允许频繁迁移的,具体请去看文档。

@pimgeek @zoomq
应该是可以的,我现在在用的这个服务器也被墙了,如果有一天没有工具的话可以尝试迁移,毛象有这个功能。

但是迁移也有缺点,比如说,之前发过的嘟文会保留在原来的服务器上……仍然要参与讨论的话可能要去搜这个线程。

论用邮箱做知识管理的可行性,也许还要再加上一点,大多数专用的知识管理客户端并没有多少官方联动,loop受人关注的一个点就是它出来之后就必然要和微软其他套件联动,这会在知识生产中非常方便,但loop可以的话,比loop成熟太多的Outlook也许也不错?

nethack是个富有魅力的游戏,因为它非常简单,并且考验运气。
下面是遇到一处水池,选择喝水:
*一口喝干
*喝出宝石
*喝出水妖被打死
*喝出水妖被报恩可以许愿要某样物品
*喝出喷泉受伤
*喝出褐鼠
*喝出毒蛇
*喝出对自己的认知
……
这个游戏,尤其是巫师及游客职业,谁玩谁知道。

建立一个开放的讨论平台,首先应该设置宽松的入门门槛和方便公开的聊天记录,尤其在要宣传一个概念的时候。

之前觉得gitter是个好选择,对于国内比较友好,聊天可以被搜索引擎检索,还可以在网站上挂sidecar小窗口加入讨论。

但现在转移到了martix,国内无法翻墙的用户就会有些麻烦,搜索引擎检索也没有了,sidecar之前出了问题,现在也不知道有没有修好。

不知道哪里还能有这样的平台,我现在仅有的方案是在每个人的数字花园里建立一个类似评论区的东西,大家互相评论……这样访问网站的人也能看到,不需要注册什么其他的东西,只需要一个github。

不过众多评论区的同步也是一个问题。

这是一个数字花园嘟文 (集合帖)

关注这个概念的朋友可以分享一下自己对它的看法,并且可以展示自己的网站。

关于数字花园这个概念本身,详见什么是数字花园数字花园的历史与精神 .

这个概念目前在国外比较火热,不少外国朋友也有自己的网站来记录知识,但在国内还算是不温不火,或者说,很多人其实还没有在心里形成这样一个印象。

但国内也有类似集智的讨论组会关注这类话题,在gitter(现在的话应该是martix)中有一个数字花园聊天室,感兴趣可以加入,关于搭建数字花园的工具,这里推荐 ,这里不多说,日后会发表更多相关嘟文讲解软件使用。

这里主要探讨数字花园这个概念的思想和疑惑,算是理论方面的,也算是在mastodon建立这样一个集中帖,我搜索了话题,发现似乎没有很多这样的帖子,于是就自建了一个。

I have a wiki site: fcjz.github.io/notebox, made using Tiddlywiki, Chinese wiki. Most people don’t care about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website, but as one of the few who still value it,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such a website.

最近好忙,已经快一个月没法嘟文了……

最近也有几次陷入自卑之中,也自己总结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写着写着,渐渐发觉,缓解自卑,找寻自我价值的最好办法实例是做创造性工作,即写一篇故事,画一幅画,编写一个方便的小程序之类,最好是完成之后能让自己感到独一无二的东西,最能从中感到自己的存在感,进而缓解情绪。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人在陷入情绪漩涡后,很大可能不会像我一样愉快地做这种活动,这就得思考思考了,但是也没有人规定不能创造负面的东西吧。

讨论不只在于知识与见解的交换感悟,还有态度的交换。鉴别一个人能否深度交流,只需要向他说明自己对某一件事的看法,越详细越认真越好,如果对方的回答和你的态度同样认真,你们就已经拥有了深度交流的一个重要基础。

“作者之死”是罗兰·巴特提出的一个文学看法:tvtropes.org/pmwiki/pmwiki.php

↑TvTropes的条目解析,英文。

我对这个观点的看法在notebox中有详细条目,这里主要总结为一句话,发到mastodon作嘟文:如果一个世界完成了,游客始终络绎不绝,但既然一切都已经设定完成,上帝真的还有必要存在吗?如果你说作者写完这个故事后依然作为上帝旁观着整个世界,那他和读者有什么区别呢?

不是作者死了,而是作品完成后,相应的作者的定义也就消逝了,我个人是这么理解的。

Show more
Qoto Mastodon

QOTO: Question Others to Teach Ourselves
An inclusive, Academic Freedom, instance
All cultures welcome.
Hate speech and harassment strictly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