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園撿詞

豆友比較中文「砲灰」與西班牙文Carne de cañón及英文Cannon fodder的說法,不由得又想想,法文中所對應的chair à canon。

其法文與西文的字面意思一致,都是「大砲的人肉」,意指餵給大砲的人肉飼料。意大利文Carne da cannone亦如是。

英文裏的Cannon fodder,字面意思僅指「大砲的飼料」。又去查了一下德文說法Kanonenfutter,竟然同英文的一系。

那麽好奇心來了:到底哪種語言先有了這個說法?

這詞,與「人海戰術」關係密切,實際指向在砲火下可耗的低層士兵及新兵,所以是準備拿來送給大砲的食物,送死,看誰犧牲的沒完沒了。

大致當初引入中文時,譯作「人肉砲灰」,後簡為「砲灰」。灰字選得好,本義指燒盡所剩下的細末,而犧牲的肉體在大砲下其實並沒有燃燒消失,但順承古文常見的譬喻罷,蠟炬都可成灰,成灰與塵,「砲灰」單就選字來說,是有詩意的。然而,就人肉飼料那一層意思來說,丟失了。

據說,「大砲的人肉飼料」說法,先出現於法文chair à canon。

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and,1768—1848)斥責拿破崙將那些犧牲的士兵蔑稱為「大砲的人肉及原料/la matière première et la chair à canon」:

On en était venu à ce point de mépris pour la vie des hommes et pour la France, d'appeler les conscrits la matière première et la chair à canon.(1814)

翻閱法文辭典,也有法語歷史學家質疑「拿破崙之說」。那我們也存疑吧。

但英文和德文的「大砲飼料」又是哪裏來的呢?是另一個源頭嗎?

英國人認為他們很早就有類似「飼料」譬喻,如莎士比亞寫的臺詞將某王士兵喻為「火藥的食物/food for powder」:

good enough to toss; food for powder, food for powder; they'll fill a pit as well as better [men]....

不過,似乎英文第一次出現「大砲飼料/cannon fodder」,卻在1854年一本法譯英的小說裏(圖2),況且,food與fodder用詞究竟不盡相同。感覺「火藥食物」之說,有點勉強。

如果說cannon fodder由法譯引入,那麽「fodder/飼料」的選詞耐人尋味:「fodder/飼料」,避開了「chair/人肉」,倒是向莎士比亞的「食物」譬喻傾斜。這一點有點像中文的「灰」,也算是傳統「詞氛」溢蕩出來的結果吧。

由此,英譯的選詞似乎也於1860年傳入德文(圖3),產生字面一致的「Kanonenfutter/大砲飼料」。而其它歐陸語言基本依照法文詞,保留「人肉」。

再來看看——

中文:灰
法/西/意:人肉
英/德:飼料

語言像河水啊,流轉有順暢,有阻滯,有分岔,有蕩漾,有沿勢滴落,各種語言各種參差,有時那些流動姿態,即使堪堪一瞥,亦令人感到樂趣。

@changyuanhuashi 有意思 我也用 Google Ngram Viewer 看了看,简单归纳一下附图中的时间线
- 拿破仑战争期间法语中诞生了 chair à canon
- 英语中随后出现了 cannon fodder 一词,但并没有流行
- 一战期间,cannon fodder 的使用率迅速超过了先有的 food for powder
- 二战期间和1950年左右,法语词 chair à canon 和英语词 cannon fodder 分别出现了两次高峰
- 1950年左右的高峰对应了朝鲜战争,汉语“炮灰”一词的使用率也达到一个(唯一的)高峰
- 不知道为什么英语词2019年又出现一个高峰
- 不知道为什么法语词的使用率在二战后一直上升

@lbing 十分感謝這個歸納總結🌷之前也看到一些研究者談及一戰二戰時期,這詞使用頻繁,廣泛傳播,相信與其時大砲開始大量運用,且與人海戰術密切相關~

Follow

@changyuanhuashi 我要感谢你才是,用语言穿透了我不会关注到的历史地理细节!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Qoto Mastodon

QOTO: Question Others to Teach Ourselves
An inclusive, Academic Freedom, instance
All cultures welcome.
Hate speech and harassment strictly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