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和一个研二的学生聊了一下(图不是重点,点击看全文➡️) 

大约四十分钟。感受是对于研究生来说是锻炼完基本操作技能以后,有几个需要提高的地方:对项目的全局观、把控力、多任务并行处理能力和沟通能力。

研究生在项目研究中往往会遇到的问题:
我们最终要通过这一项目回答一个什么科学问题?(全局)
这个项目中包括几大块?各自需要什么知识储备和技能点?(全局)
这些所需的知识储备和技能点,哪些是已经有的,哪些是需要学习的?(把控)
项目的几大块,各自有哪些问题和因素?(全局)
这些问题和影响因素,哪些是好解决的?哪些是不好解决的?(把控)
不好解决的部分,哪些是通过补充知识储备和技能点就有可能解决的?哪些是需要外援(组外力量)的?(把控)

确实有一些项目对技能的需要是比较单一的,比如传统学科的一些问题。但是交叉学科的项目,往往需要掌握几部分差别比较大的技能。提高全局观和把控力,有助于合理安排时间,在恰当的时机开展自己较为陌生的几大块的工作。

一旦开始同时做几大块的工作,就涉及到多任务并行处理能力了。人总是喜欢做自己熟悉的部分,而对陌生的部分有畏难情绪,导致一个项目的几大块,各自的完成度差别很大。但是一个项目的总体完成度,往往是由几大块中的短板决定的。所以要合理分配时间,去推进最短的那一块的完成度。

沟通能力也很重要。自己对项目的全景认识是否合理?需要学习的技能有哪些(刚开始的时候很常见的问题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是不知道如何让自己知道)?对问题的认识是否准确?诸如此类,都是需要和导师、有经验的同学、自己学院或者其他学院甚至校外的专家等等沟通和讨论的。而且往往二年级的师兄师姐也要开始带一年级的师弟师妹,如何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一起工作?在教会他们基本技能的同时,如何有效地利用他们的时间和能力,给自己的项目做出贡献,从而实现双赢?

ps: 办公室还是需要一块白板。这样一起做全景分析或者单一问题分析的时候特别好用。这是关于卡住他的表征的某个问题的因素分析。我让他先尽可能地列出所有因素,他列了4个。我补上了8个(第8个是不可掌控的运气!),然后一起把各个因素的分析以及相应需要的知识储备和技能点过了一遍。研究生培养,不是为了把他培养成流水线上的熟练工(没有歧视工人的意思),而是希望他能够提高全局观、把控力、多任务并行处理能力和沟通能力,最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Qoto Mastodon

QOTO: Question Others to Teach Ourselves
An inclusive, Academic Freedom, instance
All cultures welcome.
Hate speech and harassment strictly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