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质又无可反驳的作者意志
让读者心甘情愿被钳制 厉害坏了

thanatoxx boosted
thanatoxx boosted

折腾了三年,到底应该反思些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彻底反思无处不在的“清零思维”。

先说历史。以前说到黑死病与中世纪的终结,大都强调的是对社会结构的冲击。其实更重要的,是疫情对于意识形态的影响——毕竟那套社会系统大差不差地运行了上千年,真要说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不是今天的粉红能比的。所以,必须要有一个足够巨大,同时又足以不辩自明地呈现出原有系统之荒谬性的冲击,才足以导致人心思变。这样的冲击是很难发生的,而一旦发生了,意识形态(继而是社会领域)的变革,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理解了这一点,你再回头看这三年防疫的历史意义,就会意识到它不会仅仅是三年大饥荒的复刻。我不是说历史不会重演,比如在清零政策结束之后,大概率也会接一轮收紧意识形态的运动,正如大饥荒之后接的不是放松而是整风,正如中世纪的教会也会借瘟疫卖卖赎罪券什么的。但是主观上他们会这样做,不代表客观上这样做就能成功。因为这次的冲击,正好是在打在了“七寸”上。

什么意思呢?你应该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的防疫只有胜利没有结束,西方的防疫只有结束没有胜利。”这不只是阴阳怪气,而是有深刻内涵的。因为我们现在的这个系统,在意识形态上是容不下失败的。既然任何失败都可能动摇其根基,那么任何政策也就只可能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如果不能胜利,那就包装成胜利,反正宣传在手世界我有,倒也不是很难。毕竟即使是像大饥荒这样的惨剧,也不过是“走了一点弯路”而已,最多是因为下面的人“冒进”(aka层层加码)。而这在“不断走向胜利”的话语体系之内,完全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现在你应该可以意识到,为什么防疫乱象击中的是“七寸”了吧?因为“病毒不肯消失”这件事,是没办法遮过去的。在这件事情上,根本就不存在“胜利”这么一回事。奥米克戎注定要感染绝大多数的人口,人类注定要和这种新型病毒共存。可是像这样一种“接受现实”的策略,从来就不是我们这个系统习惯的行为和叙事方式。戏还没演到一半,大金链子早早地就已经挂到了自己身上,就好比下围棋的时候喊出一声“将军”,你说尴尬不尴尬?

同样的道理,在很多其他领域也可以看到。甚至可以说,只允许胜利的“清零思维”,正是这个系统最深刻也最普遍的痼疾。而且更可悲的是,这反倒是他们经常用来攻击正常国家的理由。举个最典型的例子:政治一定涉及不同人群的利益,每个利益相关方都希望自己的需求被回应,所以政治体系的运行,就一定需要专业的游说团体。但是他们是怎样向中国民众解释西方的“游说”制度的呢?他们说这是一种“制度性的腐败”。这里面的逻辑是——政治应该是凝聚共识的,应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以“团团伙伙”是不好的,是必须清零的。而西方不但不清零,反而选择了与小团体利益的“共存”,把见不得光的东西拿到台面上来说,甚至形成一种合法的制度性的安排,这不是无耻是什么?

悲哀的是,以上这段话,你拿去给中国人讲,就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也很难意识到有什么问题。这就是“清零思维”已经根深蒂固的一个证明。更悲哀的是,只要这种思维模式不发生改变,政治上的折腾就会一轮又一轮永无止境。就算像现在这样在财政崩溃的边缘不得不回头,短暂的休养生息,也只是为了下一轮折腾得更起劲。

总之,清零思维,其实就是现在这套意识形态之“合法性”的底层逻辑。正如索伦的力量藏在不起眼的魔戒里(你想想魔戒的具体功能也就是“隐形”的喻意),这种思维模式也潜在地构成了官方意识形态的力量之源。唯一的好消息是,以前这一切都是隐形的,至少是普通民众完全没有体感的。你想跟人讲清楚这里面的道理,几乎都找不到现成的论据。现在经过了三年的折腾,至少有了一个所有人都大致明白是怎么回事的例子。我不知道这是否足以捍动历史的进程,但是如果更多人能把道理想明白的话,微小的希望也是希望。如果现在大家觉得“一切都过去了还提它干嘛”,人类才真的是输了。

thanatoxx boosted

突然意识到,为什么《巨婴国》这种与政治无关的书也会被禁了。因为“全能自恋”这四个字,听起来真的太像是暗讽了。而且还好这本书是几年前火起来的,如果是现在出版,说不定人都得抓起来。

thanatoxx boosted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看见大家集思广益,在未来的时间里,墙内的人可以通过哪些措施保全自己、家人、宠物,甚至保存财产和娱乐消遣、精神慰藉物。

怎么在民众运动时保护自己和同伴,我们已经可以参考勇敢的香港人,已经不用摸着石头过河了,这里的损失是可以被减少的。

那么,当我们从街上回到家里,面对一日三餐,亲友家人,精神爱好时,又该怎样呢?民众在社会动荡时所经营日常生活,又有什么可以应对的呢?

民国动荡、文革、苏联解体、齐奥塞斯库时期的民众都面临怎样的挑战,有什么手段和民间智慧是我们可以提前借鉴,有什么教训是我们可以吸取的?

@board

这不就是在复刻一场特色主义斯坦福监狱实验
样本量达亿级

在博弈中摆脱理性假设的极致命之处
是自杀性的解放

thanatoxx boosted

肥啾电影
2022-11-15 weibo.com/6301921859/Mf7kyC05N

早上又听了一遍昨晚「反派影评」,对引进片的分析,也算是明确了哪些片子能不能引进了。

现在对外片两道红线,基本决定了引进片现在在中国电影市场的配角甚至是龙套地位
1、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到年国产片的票房占比不能低于55%,意味着引进片必须低于45%
2、17年就颁布的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每家影院每年放国产片的总时长不得少于2/3,引进片只能放1/3的时长

「非必要不引进」,引进片由原来的水平性考试,变成了选拔性考试,什么乳不乳是个误区,《速激9》上映前,赵喜娜乳华风波,道歉之后照上不误。

结合近三年引进片的特点,把能够引进的片子进行归类,它们分为三类,
第一、宣传属性(具体分内宣外宣) 比如:近3年在全球火爆的迪士尼在内地的碰壁,对比环球影业多部同步北美的引进片,如今年内地引进片票房前三《侏罗纪世界3》《坏蛋联盟》和《小黄人2》全是环球的,环球在中国内地不管是影片数量还是引进的时间独领风骚
外宣:比如:北京冬奥会遭遇杯葛的时候,环球旗下的NBC作为北京冬奥会的北美转播方坚持大规模宣传冬奥会的计划
内宣:《小黄人2》三胎版特供内地;又比如在中美外交冰点时引进的揭露美国关塔那摩虐囚的《760号犯人》
第二、本土合作 比如:北京环球影城国企股份占比7成或者中影投资的《速激》系列
第三、外交花瓶 一大批小语种电影,最典型的去年的突然引进的一部韩国电影,都是外宣工作大局

94-19是分帐篇时代,到20年开始分帐志被实质掏空,现有的引进方式也意味着“分账制”已经名存实亡。
无论哪个时代,引进外片与否,从来都和观众没关系,起初引进外篇是为了救活市场,而市场救活之后,外片起到鲶鱼效应救穷,用市场换技术,建立自己的电影工业。现如今不救急不救穷,就是了为了提防西方思维占据主导

分账时期好莱坞大厂一直在内地市场寻求更多话语权包括档期上有所话语权,为此他们甚至愿意在内容的删减上做妥协,现在呢,他们不会像原来那么重视中国内地市场,是因为他们在谋求新的赛道,新的尝试,流媒体的平台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好莱坞的重心开始向流媒体进行战略转移,流媒体被他们视为影院垄断发行权的平替,电影院票房的位置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片尾提到:学者储先生在40年代末论自由的时候做过一个论断,以前自由是多和少的问题,以后是有或无的问题,同样引进片也是如此:以前是多和少的问题,以后是有或无的问题。

当然也不是以后都看不到引进片了,还是上面说的那三类还可以引进的,比如类似《760号犯人》的内宣类电影,当然引进不只是好莱坞,只说更多会体现一个朋友圈的属性,谁是我们的朋友,就多上谁的。

所以如果真如波米所言,以后哪部引进片能不能上,其实已经很明确,电影谜语人博主和观众,不要把希望当成现实,不要带着希望找博主,带着答案找论据,能不能上,其实早有定论,梦该醒了。

Show thread
Qoto Mastodon

QOTO: Question Others to Teach Ourselves
An inclusive, Academic Freedom, instance
All cultures welcome.
Hate speech and harassment strictly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