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视界”介绍了《华尔街日报》对胡锦涛离场事件的报道,非常难得的是:报道是刑侦式的逐帧分析。
对事件的起因、习近平栗战书王沪宁的作用、胡锦涛本人反应、其他与会者的态度等的回顾、分析,《华尔街报道》显然是迄今为止最详实的。
“LT视界”也分析了西方报道的疏漏,包括《华尔街日报》这篇报道。
历史被记录,如果没有言论自由,历史会任由极权篡改——这大概是包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之一。
https://youtu.be/mnr3ohuXIds
今天才知道所谓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沃森、克里克居然是偷的富兰克林女士的成果,我以前还以为是彼此交流之后产生了想法,没想到是真去人家实验室偷的啊啊啊啊啊…………
“1953年1月,Wilkins约上了双人组,偷偷将“照片51号”带出实监室,拿给他们过目,并给予充分的解释,让双人组拿到了关于DNA化学结构的大部分信息。此时的
Rosalind却完全被蒙在鼓里。她不知道,自
己付出巨大心力的实验,竟然已经被同事偷窃。”
我高中的时候还很喜欢那张他们两个和自己做的DNA模型的合影来着,此刻心情像吃了苍蝇一样…
https://view.inews.qq.com/k/20210223A0072O00?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f=newdc
RT @wjbf2016:
5/ 孟晚舟被拘留后北京迅速逮捕了两个加拿大公民,开启人质对抗。加拿大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急于解救加拿大公民,想约见习,但他的外交人员被北京悉数顶了会来,被告知伊丽莎白女王才是国家元首,特鲁多见习有违外交礼仪。
后来在G20会议,特鲁多有缘坐在习得邻座,才有机会递上中文信件。
习近平的认知和陈云是一样的:计划经济不是不好,是非常好。只是以前那些人包括毛泽东,搞得不好。
陈云的政治观点包括哪些呢?
* 中国人好管,饿死也不会造反 (所以可以随便饿死)
* 保护党内的人包括后代,要把权力交给不挖祖坟的人
* 绝不能开放新闻自由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ongguotoushi/panel-01132021170741.html/ampRFA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61209/archives-chen-yun-dies/
很多人喷这个是因为天玑处理器不行,问题在于太多人把性能参数入脑。实际上,手机不玩手游,性能过剩。我也没手游需求,日常云游戏。
这几年用手机最大的感慨就是我们到底把手机当做什么?一个外置器官?没电掉线就失联的个人定位器?这些都需要现代人自己重新定义的。
「现代手机高度复杂,大量精巧的电子硬件几乎都由微处理器和软件控制,虽然这对功能性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对安全性来说则是个坏消息。对于智能手机等设备,软件几乎掌控者手机的一切,包括打开和关闭电源的方式和时间,换而言之,你的手机“有自己的想法”,包括你理解的“关机”。
手机的复杂软件系统,委婉地说,很大程度上已经超出了用户的控制范围,特别是对于配备麦克风、摄像头、位置和环境传感器以及通信链接的智能手机而言,控制它们的软件中的错误(或者后门)和安全漏洞可能会对隐私产生严重影响。
人们很难可靠地完全关闭基于软件的设备(例如智能手机),这不是受迫害臆想,一些手机厂商甚至将其视为一种贴心的功能。例如,某些苹果iPhone手机在关机状态下依然能继续发送“查找我的设备”跟踪信标。即使在不“正式”支持此功能的设备上,不法分子或恶意软件也可能产生类似行为,从而将您的手机变成永久的秘密跟踪设备,无论您是否已将其“关闭”。许多最新智能手机采用不可拆卸电池使“假关机”的风险更加复杂。」
手机快充需求,和想要彻底掌控自己的设备,是两个独立需求。单论快充,iqoo10 200w是第一个突破。但无法解锁刷机意味着必须忍受国产定制系统各种冗余臃肿。国产毒瘤app后台不断唤醒是手机耗电量巨大的原因。
电子设备折腾之路遥遥无期。
的确,从泛同温层网友意见来看,大型政治运动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有很多个算是节点的关键时刻。我自己印象比较深,并带来线上甚至线下政治气氛重大转变的事件大概有:
2015 年 709 大抓捕,范围广达全国的维权律师一夜被失踪,ta 们的家属也批量受到株连,受害者数百人,从此公知势力基本消灭殆尽;
2016 年文化娱乐业大量由举报和小粉红围攻而起,共青团中央以官方 KOL 身份下场煽动的事件(例:由电影《没有别的爱》对赵薇/戴立忍/水原希子的在线文字狱),把文化审查纵向推进到挖掘每个从业者的一切,横向扩大化到每个上网的人都能看得见的程度,冲出广电黑箱开始为样板戏清理地图;
2018 年初取消连任限制的修宪,是很多普通网友,包括我,进入一轮又一轮炸号的起点,从此习近平变成名字不能提的一尊伏地魔,北京的大会也开始出现——武警镇场下,响彻会堂中——的反对票回复「没有!没有!没有!」;
2019 年香港反修例运动的夏天,是所有人都开始选择自己的队伍的一刻,本来算是相对岁月静好各自赚钱的朋友圈这类较私人的社交媒体,也塞满了小粉红式剑拔弩张的政治表态,到当年国庆阅兵时达到最高峰,那一年不少本来可以说话,看来尚算体面的人纷纷突然尸变;
2020 年年初开始的大瘟疫,这就没什么好说了。在中国它一开始就是政治运动,直到现在。我也是那个时候正式开始使用「文化二革命」一词。
最后说来,我觉得关于政治气氛的细节,大家各有各的判断,这很正常(比如觉得是不是到了非走不可的时候,这类议题)。但如果到了今天,在这三年种种荒唐和封锁之后,在失去了很多本来唾手可得的东西之后,还意识不到——或是不愿意承认一场政治运动正在进行中,那真的是……多热的水都能泡得下去的洗澡天才了,不多讲,我个人就表示一下佩服吧。
然後宣傳一下,小站的規則與隱私條款在此可以查看:
https://g0v.social/about/more
Mastodon 繁體中文使用指南:
https://siaulian.wordpress.com/2021/01/14/mastodon-taiwan-user-guide/
雅思长经验帖
这次雅思考得比较满意,虽然写作只有6.5。但是听力8阅读9口语7.5,小科比之前考的一次要好。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我主要参考了一位象友的经验贴,基本照着Ta的来(blog名是关门说话,谢谢!)
我先用vision制作了详细的计划,就是用新东方的模考软件把12之后的题目都过了一遍。但是由于工作在职,所以没有全部按计划完成,但是做到一半也没关系主要是记录并提醒。
听力每日安排精听和泛听,并集中刷题。阅读需要针对题目去选择,而不是完全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写作主要用Simon的课程+IELTSmentor网站看范文+自己写。
口语就是用雅思哥的题库,我把所有的题目都过了一遍,最后考试的题目确实都准备到了,当然不是一字一句背稿,所以比较可惜地有语法口误。
https://www.ielts-mentor.com/
这个网址我觉得特别有用,写作会有一个vocabulary集合,
还分了各种题型,比如line bar chart
以及有很多范文,可以参考。
口语的经验就是:
把当月题库所有的都要刷到,但是你可以准备同一个故事,去应对不同的题目。
比如你自豪的事情/最近的户外活动/你的爱好都可以讲一个事情,例如露营。
不过要切题,不会说就去YouTube搜露营,就会出来很多地道用法和词汇。
这样去准备的话就会少很多工作量。
小小一个广告😂:如果需要一对一辅导也可以私信我
《23万中国人被从海外“劝返”,中国将建立治外法权》:(連結在中國訪問需要非常規手段)https://safeguarddefenders.com/zh-hans/blog/23
調查報告(連結在中國可以訪問;100次下載;365天失效;密碼:1M4K3J9PudwRw36G):https://send.zcyph.cc/download/bbc8452435c5edbe/#Y635unkY3SzNkedRcN9Kzg
这个安全私密邮箱也推荐。非常不错。注意发邮件的时候可以选择取消保密。
如果不取消则需要设置密码,收件人也需要密码才可以打开。之前不知道可以取消,发出去的邮件别人都打不开。
访问速度快、免费、容易注册、完全匿名、没记错的话创立者创建这个安全邮箱的时候就是为了达到完全匿名、隐藏踪迹。
第二个推荐你用duckduckgo:
其实不算是个邮箱,他允许你随意生成一个用户名@duck.com的邮箱,来作为你真实邮箱的代收。
注册时填写这个邮箱,会自动把收到的帖子转发给你的真实邮箱,并且会去除原帖内的跟踪信息。
可以理解为给自己真实邮箱匿名化。
目前这两个搭配几乎可以完全胜任网络邮箱的需求。并且可以完美替代proton。
看见首页转腺病毒疫苗的副作用,我觉得还是要澄清一点,美国用的是强生J&J的,这个疫苗统计数据发生血栓概率是十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是什么概念?就是大家可能都觉得流感疫苗没什么副作用,其实是有罕见副作用的就是GBS吉兰巴雷综合征,这个副作用很罕见,发生率是十万分之一到二。
在多价加强针出来之前,美国很多医院都是只有强生的疫苗给未接种的住院病人出院前打,因为方便只需要打一针,很多病人确实没条件再去其他地方打第二针或者你知道ta出院后也不会再打第二针。我周围也有不少朋友打强生,都是第一波那时候约到什么就打什么了。
现在为什么用得少了,并不是血栓副作用本身多么骇人听闻,更主要是因为有更好的mRNA疫苗,以及新冠已经过去三年,如果到现在还没接种疫苗的病人,即使一针病人估计也会拒绝,所以安全性相对低但是方便性更高的强生疫苗现在没什么意义了。
但当然这和国内的什么腺病毒吸入疫苗完全不是一个context,现在国内不管批不批做没做实验,任何新冠疫苗或者药物都很扯,因为完全没有一个免疫系统留白的人群可以做实验,国内的都打过其他疫苗了+被隐藏了大量已经感染过的人数,国外的也都感染一遍+其他疫苗了,这还假模假样做什么实验啊去哪儿做啊骗谁啊搞什么搞。。
@AFWood 附录用一共有四千多个单词,都是用过去时写成的,如果仅仅有一两句话是用过去时写成的,那么也许可以称之为bug,如果附录的几千字都是用过去时写成的,就不是一个bug,而是作者有意识的安排。
至于书中对无产阶级的描写,这一段应该是比较符合你的描述的:
「事实上对于群众,人们了解得很少,也没必要了解很多。只要他们继续干活、繁衍,他们别的行为就无关紧要。他们被放任自流,就像阿根廷的平原上没有笼缰的牛群。他们过着似乎是返璞归真、类似他们祖先所过的生活。他们在贫民窟出生、长大,十二岁开始干活,度过蓬勃却短暂的健美和性冲动期,二十岁结婚,三十岁就步入中年,然后死去,多数寿命不超过六十岁。他们脑子里想的全是重体力劳动、养家糊口、跟邻居为鸡毛蒜皮之事争吵、电影、足球、啤酒,还有最重要的赌博。把他们控制住不算困难。思想警察的特务总在他们中间出没,传播谣言,瞄上并消灭被认为有可能变得危险的个别人。然而没人努力向他们灌输党的意识形态。对群众来说,不需要很强的政治感,他们需要拥有的,只是一种初级的爱国主义感情。用得上时,可以随时唤起他们的这种感情,让他们接受更长的工作时间和更少的配给。甚至在他们变得不满足时——有时确实会——其不满足感也不会带来什么后果。由于缺乏总体上的概念,他们只会专注于一些细枝末节的不如意之事,从来看不到还有更大的罪恶。绝大多数群众家里甚至没有电屏,连民警也很少管他们的事。伦敦的犯罪率极高,是一个充斥着小偷、强盗、妓女、毒品小贩和形形色色骗子的天地,但是因为犯罪都发生在群众自己中间,因而无关紧要。在所有道德问题上,他们也被允许继承其先辈的规范。党在性问题上的禁欲主义并未强加给他们。乱交不受惩罚,允许离婚。甚至如果群众表露出有宗教信仰的需求或者愿望,也能得到许可。他们不配被怀疑,正如党的标语所称:“群众和动物是自由的。”亅
你可以认为这表明大洋国的底层民众是愚昧无知的。但这是因为故事本身的设定使然,假如故事中的底层民众聪明勇敢,坚持反抗,那么极权主义本身就无法持续下去,这篇小说也就没有写的必要了。文学作品总是要遵循生活的一些基本逻辑,将极权社会下的民众描写得和正常社会下的民众一样,就违反了基本的生活常识。可这并不代表作者认为这是“劣根性”,或者“奴性”使然,也并不代表作者认为民众就会永远地愚昧下去,因为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同时也提到,“绝大多数群众家里甚至没有电屏,连民警也很少管他们的事”,以及,“在所有道德问题上,他们也被允许继承其先辈的规范。党在性问题上的禁欲主义并未强加给他们。”显然,大洋国对于体制外的底层民众和体制内的党员是有着两套不一样的规则的,党员有特权,但受到组织的牢牢控制,底层民众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整日为温饱发愁,党对他们基本上是一种放养的状态。底层民众的愚昧状态,更多的是贫穷的环境使然,而不是因为他们自身秉性恶劣,没有任何证据认为作者对底层民众是一种绝望的态度。我推测您可能是将自身对中国民众的绝望态度投射到作者的身上了。
至于《动物农场》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奥威尔在《动物农场》的乌克兰文版序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里我直接引用原文:
「这里,我必须停下来谈一谈我对苏维埃政权的态度。
我从来没有去过俄罗斯,我对它的了解只是通过读书看报而得到的。即使我有这力量,我也不想干涉苏联内部事务:我不会仅仅因为斯大林和他的同事的野蛮和不民主的手段而谴责他们,很有可能,即使有最好的用心,在当时当地的情况下,他们恐怕也只能如此行事。
但是在另一方面,对我来说,极其重要的是,西欧的人们应该看清楚苏联政权的真正面目。自从一九三○年以后我很少看到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苏联是在向我们可以真的称为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相反,我对它转变成为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的明显迹象感到吃惊。在这样一个社会里统治者像任何其他统治阶级一样都不愿意放弃权力。此外,在英国这样一个国家里的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都无法理解今天的苏联已完全不同于一九一七年的它了。这一部分是因为他们不愿意理解(即他们希望相信在什么地方的确有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存在),一部分是因为,他们习惯于公共生活中的比较自由和节制的环境,极权主义是他们完全不能了解的。
但是你必须记住,英国并不是完全民主的。它也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极大的阶级特权和(即使在现在,在一场可能使人人平等的战争之后)极大的贫富悬殊。但是尽管如此,它还是一个人民生活了好几百年而没有发生内战的国家,法律相对来说是公正的,官方的新闻和统计数字可以几乎一概信任,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持有和发表少数派意见并不会带来生命的危险。在这样的气氛中,像集中营、大规模强制迁移、未经审判就逮捕、新闻检查等事情,普通人是没有真正了解的。他所读到的关于苏联这种国家的报道都自动地化为英国概念了,他很天真地接受了极权主义宣传的谎言。到一九三九年为止,甚至在此以后,大多数英国人不能认识德国纳粹政权的真正性质,而现在,对苏联政权,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仍处在同样一种幻觉的下面。
这对英国的社会主义运动造成很大的危害,对英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严重的后果。的确,在我看来,没有任何东西有像认为俄罗斯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认为它的统治者的每一行动即使不加模仿也必须予以辩解的这种信念,那样,对社会主义的原来思想就造成了更大的腐蚀。
因此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一直坚信,如果我们要振兴社会主义运动,打破苏联神话是必要的。
我从西班牙回来后,就想用一个故事来揭露苏联神话,它要能够为几乎每个人所容易了解而又可以容易地译成其他语言。但是这个故事的实际细节在相当时期内一直没有在我的脑海中形成,后来终于有一天(我当时住在乡间一个小村庄里)我看到一个小男孩,大概十岁,赶着一匹拉车的大马在一条狭窄的小道上走,那匹马一想转弯,那男孩就用鞭子抽它,这使我想起,如果这些牲口知道它们自己的力量,我们就无法控制它们,人类剥削牲口就像富人剥削无产阶级一样。
于是我着手从动物的观点来分析。对于它们来说,显然人类之间阶级斗争的概念纯粹是错觉,因为一等到有必要剥削牲口时,所有的人都联合起来对付它们:真正的斗争是在牲口和人之间。从这一点出发,就不难构思故事了。但我一直没有动手,到了一九四三年才写,因为我一直在做其他工作,没有余暇。最后,我把有些大事,如德黑兰会议,包括了进去,我在写作时,会议正在开。这样,这个故事的主要轮廓在我脑中存在了六年之久我才实际开始写作。
我不想对这部作品发表意见;如果它不能自己说明问题,那它就是失败之作。但是我想强调两点:第一,虽然有些情节取自俄国革命的真实历史,但它们是作了约缩处理的,它们的年代次序作了颠倒,这是故事的完整化所必需的。第二点是大多数批评家所忽视的,可能是因为我没有予以足够强调。许多读者在读完本书之后可能有这样的印象:它以猪和人的完全修好收场。这不是我的原意;相反,我原来是要在一种很不和谐的高音符上结束,因为我是在德黑兰会议以后马上写的,大家当时都认为该会议为苏联和西方建立了可能范围内最好的关系。我个人并不认为这种良好关系会维持很久,而事实证明,我没有错到哪里去……亅
奥威尔在此已经表示得再明显不过了,他的目的就是“打破苏联神话,振兴社会主义运动”。你可能只看到了前一点,而没看到后一点。没错,奥威尔是反对苏联体制,但他并不是一个沉溺于“人类烂透了”的思想的犬儒主义者,相反,正如他在《我为什么写作》的这篇文章里说的:“在我看来,自1936年起,我所撰写的严肃文字,无论是以直接还是间接途径,都是在抨击极权主义,并提倡民主社会主义。”说到底,揭露极权主义的罪恶,与提倡真正的自由平等并不矛盾。当然,如果你就是要坚持人性无可救药,民众不堪教化,这也是你的自由,但我恐怕这种想法更多的是源于你的现实经历,而非小说本身。
精力有限,不打算继续回复下去,希望讨论就此结束,望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