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借鏡 boosted

和友人閑聊,說到同樣作為思想史研究者,余英時和丸山真男兩位比較起來長短何在。(當然只是臆測)暫時的結論是,丸山西學融攝更多,更擅長於概念工具,常常能講出很高妙的原理;余先生則是更具史家的想象力,把握住思想與人心之際的微妙處。中國的大學者們或許也是在這一點上,往往能比漢學大家們更見高明。

首页史女日经骂李三。我(路过看一眼):好像换头换当今不是不行

借鏡 boosted

有时候观察网友好为人师,会觉得啊其实我讲话完全还可以再扯淡偏颇一点,走极端文盲的路给网友开展教学工作增加难度。

人在多大程度上会被理想欺骗呢?

借鏡 boosted

马英九在南京中山陵说,海峡两岸一定要追求和平,否则双方都没有前途。一个体面人,话讲到这一步,已经是很重的了。台湾虽小,照样搅炒,你要真敢动手,别以为除了同归于尽还会有别的结果。这里有个常见的误解,那就是在这种比拼意志的游戏中,民主政体一定会处于劣势。确实,民主社会很难形成(需要巨大成本的)反抗的共识,但是反过来说,它更难形成(放弃现有生存方式的)投降的共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与普京突然宣布停战相比,泽连斯基突然宣布投降是更不可能的事。因为前者只需要编出一套自我宣布胜利的说辞,并且摁住身边趁机作乱的反对派。而后者则需要直接面对议会的质询和群众的不满。前一个是难度问题,后一个则是根本没有可能性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前正统官方叙事天天念叨的“一国两制”,也就是让台湾民众相信自己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生活状态不会发生改变,是唯一的胜算。当然,香港之后,这就再也没有可能了。

借鏡 boosted

英国香港电影节第一天,来看了讲香港19年反修例的If we burn 

影院基本上座无虚席,真的很了不起,看过《时代革命》的朋友说比起那一部要更成熟,无论是对激进派和温和派的记述还是对游行和占领活动中示威者讨论反思的表现,都有更多细节,更细腻和复杂。印象很深的细节比如示威者进入了立法会内部,讨论占领时长和要不要离开,有人激愤也有人提出担忧,还有人弱弱地说“明天不是假日,大家要上班的”,真的很香港人,影院里发出低低的善意笑声。一段尤其打动我的细节是街头演讲,密密麻麻的中年人为主的人群坐在下面,活动家呼吁大家支持年轻人的行动,在手中的长布条上写下想说的口号,再与左右的人打结相连,再高高举起。用这个方式具像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支持和联结,让我很触动。
与此同时我也留意到这部纪录片里失衡的性别叙事。比如片中大多数时候聚焦了前线参与示威和占领的示威者,这些人大多都是男性,而更多在参与演讲、集社、记录、活动组织和提供援助的女性并没有得到很多镜头。虽然女性得到的镜头不多,但那些镜头下的女性形象我都很喜欢,坚强勇敢的记者,聪慧有感染力的女性演说家,向警察高呼的社工……女性在这样的场景下无疑是更vulnerable也更自有其强大的,看的时候私心觉得比任何砸开立法会的门、与警察对峙的场景都要打动我。
我还注意到影片绝大部分的示威游行活动里,反复出现的辱骂只有一句港骂“x你xx”(不想打出来),很容易想到白纸革命里女性示威者呼吁的“操你爹不要操你妈”……总之经历了白纸,参与和看到许多白纸中的女性、社运中的女性,很自然地会去对照其中的不同。不仅如此,对这次香港电影节本身做出宣传和发出邀请的也大多都是女性(quoted by 社运的朋友)。
影片后半大家都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对两位理大围城中的未成年女孩的采访,两个14岁15岁的女孩,声音还带着稚气,逻辑还没有完全成熟,被问到对自由的理解时却清晰地说“如果说什么、学什么都要被管,那还不如不要生存算了” (还吐槽了习近平禁维尼),被问到对香港的未来是否感到乐观,“如果一直是这样,我不觉得香港的未来很乐观”。这样的公民素养和对社会的理解,听得我好触动也好为我的同胞感到遗憾。当别人在讨论如何看待和平示威行动中的冲突升级、暴力机关的权力滥用,和如何看待自己的国家与政府,我低头看自己,只能看到脚下一片没有公民教育、也不可能有公民精神产生的土壤。

借鏡 boosted

高中语文作文真的很可怕,前几年可能还有些思辨题目,从我们那一届开始基本都是让你写爱国爱党家国情怀,你往这上面靠就能得高分。每天早读就听见同学背模板背爱国素材,习近平共产党以及各种花式赞美是出现最多的字眼。作文下笔就是歌颂时代,引用名人名言就是“习总书记说过……”,涉及疫情就是共克时艰,最后结尾一定要提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种东西写着写着就会发现,遇见个新闻热点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了,只会想着抄下来官媒的文章鹦鹉学舌用到自己的作文里,所以那时候真是官媒说啥我信啥。
要我说最训练有素的写作AI就是高三学生,各种红色材料排列组合能给你写出100篇文章。
我现在脑袋空空下笔只会胡写,写的东西烂到没眼看就是被高中作文害的。好恨

借鏡 boosted

迎着太阳光的时候真的会觉得,整个世界到处都是灰尘,眼镜也怎么擦都擦不干净。静看斜日隙中尘,何处不纷纷,真的是非常贴切了。但还是放过自己,不要盯着阳光看了吧。

借鏡 boosted

刚刚读的论文里作者提到了许章润老师的研究,点击后却空空如也。因为之前很少读过这个领域的文献,这才后知后觉许章润老师的论文在知网已经踪迹全无了。想起最后听说他的消息是2020年,他因为疫中谏言而被全面封杀,以“涉嫌嫖娼”之名被带走。想知道他是否安好,以及与他相似的许多人。这篇文章发表于2014年,提到他长期研究的是“国家理性”。好在当局尚无能力抹掉他存在的所有痕迹,pdf版本的刊物上还留着这个注释:「2]许章润:《国家建构的精神索引——今天中国为何需要省思“国家理性”》, 载许章润、翟志勇主编:《国家理性》 (历史法学第4卷) ,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第1-2页。」

借鏡 boosted

当然访钟山这个主题下最想画的还是少年荆。定林寺旧址旁边是如今紫金山的一条疏水道,水道间做了一些横架其上的石桥便于往来山道和步道。我第一次去找昭文斋时在那里遇见了一只猫,它在我跟前走走停停,似乎想带我找寻什么。那条山道的尽头,果然是修缮中的定林旧址。

太二次元了对不起!习惯画眉毛眼角都往下走的人类(老贺说你呢)所以手癖发作一口气画完后才想起来要去看看画像!老王,一个眉毛眼睛都上扬的,意气风发的男的。此人应当是entj吧我说,我说。

Show thread

搓老王吃啊搓老王吃。这种人生事业都濒临完蛋还强撑一线生机活在世界上的老头子真是(你住口

借鏡 boosted

一些自我批评的潜台词
「虽然我是拖延到不行的是无可救药的,但我在自我意识上还是占领了道德高地,我没有无视自己的行为“错误”,没有推卸责任,没有把该做的事情当没看见。这样我至少有机会纠正错误,下次不拖延。」

这实际上是,比起面对复杂的事实,自我羞辱更容易,也正好符合我们被养育的方式。我什么都做不了,我至少还能羞辱自己。比起去感受系统对人的挤压,去观察工具越先进工蚁越疲于奔命,去理解「我可能会失败」的恐惧来自哪里,「我没有借口」的自我羞辱,当然是更容易、更简单的选择。

Show thread
借鏡 boosted

什么后人评价宋徽宗………

与我周旋一二  
马原这个专访一出来,很多人得出的结论是“远离文艺男”。怎么说呢?有点像罗马出了个尼禄,而元老院得到的教训是,帝制是没问题的,只是皇上千万不能爱好文艺。
借鏡 boosted

马原这个专访一出来,很多人得出的结论是“远离文艺男”。怎么说呢?有点像罗马出了个尼禄,而元老院得到的教训是,帝制是没问题的,只是皇上千万不能爱好文艺。

借鏡 boosted

看方诚峰写的那本宋史研究,伊打头一上来就讲说,关于两党分歧,49年后多以阶级矛盾为主论(我按:譬如邓氏王传),后也有儒法之争(我按:譬如大宋之变头章所述。我没看完不知道赵老师有没有别的高见,但确实被伊休养生息不夺民利就是好政治的论调震惊到了。)眼下学界更看重其时的儒学复兴背景(我心说怎么绕回去了,好眼熟啊这不是上礼拜刚收尾的刘氏王传的某个论点,亦即新旧两党思想分歧在《春秋》《周礼》何者应当作为儒家理想政治的施行纲领)

借鏡 boosted

笑死,微博热搜说以色列爆发大规模六十万人规模的游行示威。一方面是欢天喜地西方又乱了,另一方面支支吾吾就是不说为啥。心想这里面一定有事,一查果然,内塔尼亚胡的司法改革,细想就跟修宪的性质是一样的,最高领导人绕过原有司法框架自我扩权嘛。这事是能说的吗?当然不能。可是以色列“乱了”是能不说的吗?当然不能。所以才会有这种“六十多万人上街也不知图啥”的奇妙景象。前些时法国人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游行示威同理,而且这个理由更清晰更难忽悠过去,所以这么大的一个“负面”,简中愣是给冷处理了,也是一大奇观。

Show older
Qoto Mastodon

QOTO: Question Others to Teach Ourselves
An inclusive, Academic Freedom, instance
All cultures welcome.
Hate speech and harassment strictly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