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把甲子園外野草地改成芋頭田的人間機關車——吳昌征(吳波):
"1942年、1943年 成為史上連續兩年獲得打擊王的選手
1943年 創下當時職棒最多連續盜壘29次記錄,獲選為最有價值球員(MVP)
1946年 戰後首次無安打無失分
1957年 引退,成為首位超過20年在職的職棒選手"
台灣大部分教練是從球員轉任,如果沒有再進修,觀念很難有進步:
"取而代之的是綜合性的肌肉訓練,過去像松阪大輔這種不知疲倦的投球機關,也被以運動科學嚴密保護投手的系統取代,佐佐木朗希的成功,正是肇因於自青少年時期,教練就對他採取了科學化管理,定期檢測他的骨骼、肌肉成長,限制他的投球數及訓練量,最後迎來令和怪物的誕生。"
❶拍甲比想的較好!大環境是輸球關鍵?
❷先天條件傷濟 臺灣棒球文化無法度釘根?
❸2萬球迷應援!棒球是臺灣人共同記持?
➍棒球參與人口少!運動產業化是正辦?
➎臺灣資源有夠濟!但是攏用毋著所在?
"在臺南,我耳聞90幾歲的黃丙丁,經常在午後的孔廟廣場前與朋友聊天,就到那邊一個一個問,最後被我找到。80幾歲依舊身體硬朗的洪太山,是嘉農名將,也是臺灣戰後首屈一指的打者,就住在高雄三民區的某大樓,而在那棟大樓的方圓幾公里外,我又找到了宋宦勳與莊銘燦。無論是月光山下美濃客庄的棒球故事,或者是旗津海邊那面臺灣史上第一面的少棒冠軍錦旗被迎回高雄的故事,都是這些老前輩告訴我的。
最後一次見到蘇正生,是在2007年底,地點是在高雄市三多路上某個大樓中的安養院,問題依舊圍繞著嘉農,而有一點始終沒有改變,那就是當蘇先生回憶起最後的決賽,依然情緒激動、難以抑制,眼淚幾乎奪眶而出。決賽那天,是1931年8月21日,即使已經過了70幾年,但是對於蘇正生而言,記憶始終溫熱。而在那之後的幾個月,他就過世了……"
鹽埕滋味:
"郭家肉粽從民國40年創立至今已超過70個年頭,也是不少留學遊子的回憶美食,道地的南部肉粽鹹甜入味,米芯口感軟Q好吃,撒上花生粉及獨門醬汁大口咬下,滋味鹹甜交錯超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