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便當的歷史也是從日本殖民時代開賣,當時搭車時若要用餐,可至餐車進食,例如 1912 年縱貫線急行列車就已經加掛了「一等食堂車」,不過當時餐車用餐可不便宜,在一般車廂並不提供茶與便當,旅客必須在列車靠站時購買,也因此在部分車站出現了便當販賣的服務。
在中國殖民時期,1949 年開始,臺鐵在高雄、臺南、臺中、臺北、松山五個車站的鐵道餐廳生產鐵路便當,運到車上販賣。而在 1960 年,臺鐵成立「小營」部,進一步整合販售便當者,後逐漸成為臺鐵除了運輸之外之主要商品。"
板橋林家的大成火保三萬股股份後來賣給東京海上保險了:
"到日治大正之末、昭和之初(一九二五年前後),台灣大戶人家漸漸開始利用鐵路大飯店大廳宴客。鐵路大飯店與台灣大戶的關係頓見密切。
利用鐵路大飯店最多的台灣顧客,是林本源長房三少爺林熊光。他是台灣人民中,第一個辦理保險事業的先覺。他的機構「大成火災保險株式會社」設在鐵路大飯店正對面,所以他到中午時,大多在鐵路大飯店餐廳用膳,也時常在這裡宴客。"
介於林熊光與國家圖書館之間的蔣祖詒本身也是家學淵源的古書字畫藏家:
"「密韻樓」,是清末民國初年浙江南潯藏書家蔣汝藻(1876~1954)的藏書樓,原名「傳書堂」,其藏書以宋元善本居多,為清末民初湖州四大藏書樓之一;後來因再次收得祖傳南宋詞人周密著《草窗韵語》孤本,故改稱「密韻樓」。蔣汝藻長子蔣祖詒(1902~1973),字穀孫,號顯堂,又號峴翁。濡染家學,師從國學大師王國維,善辨碑拓古藉,精鑑書畫,嗜古器物,收藏經眼甚廣,與吳湖帆、龐萊臣、葉恭綽、譚敬、張珩等時有往來易物。1940年代移居台灣,曾參與1961年國立故宮博物院赴美展出「中國古藝術品展覽會」之設置展品評審;其晚年任教於台灣大學,常與莊尚嚴、臺靜農等談藝賞翫,從臺靜農著《題顯堂所藏書畫錄》可窺探其收藏之精妙。"
https://artouch.com/art-market/content-5391.html
"
林熊光與國家圖書館收藏雷峰塔宋版藏經的淵源:
"國家圖書館(台灣)館藏自早刻本(註❸)──《一切如來心祕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源自於杭州雷峰塔,為宋開寶八年(九七五年)吳越王錢俶刊,並「捨入西關塼塔,永充供養」。
此卷有林熊光手書題記:「雷峰塔崩圯於民國十四(應為十三)年秋,時余適客申江,以江浙戰爭起,未能往弔為憾。塔磚內有藏經者,千萬中未能得一,雖有經而霉爛不能展舒者,又屬百中之九十九,故當時羅致已難。余出重值,共得三卷,均頗完整,一歸中村不折翁,一歸藤井有鄰館,此自留玩者也。後所見多翻刻,明眼人自能辨也。朗庵記。」並鈐有林熊光的「林氏寶宋室所藏」、「朗庵審定祕玩」、「朗庵」朱文方印。"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513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