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写过关于性别分化、性别悖论的文章。正如你刚才描述的,男性似乎更偏向保守(右派),女性则更偏向进步(左派)。我并不完全信服这种说法,因为也有研究显示,男性其实变化不大,只是女性变得更向左了。因此看起来像是男性更向右,其实是因为两者差距在拉大。我说得对吗?
是的。关于年轻女性向左转(尤其是30岁以下),我没见过否定这一点的证据,这似乎被很好地验证了。至于年轻男性向右(我们说的是30岁以下),这一点证据较为混杂:有些调查显示有轻微向右的移动,另一些调查则显示根本没有变化。不过我们有选民数据,至少在投票行为上,很多年轻男性确实转向了支持特朗普,不论他们是否自认为保守派。
在历史上男性和女性投票行为不同算不算反常?我们可能觉得这在我们有生之年变得不同,但纵观历史,这算不算个例?
有趣的是,如果你长时间待在偏右圈子,会有人宣称女性天生更自由或更进步,但事实并非如此。直到20世纪80年代,女性实际上比男性更可能自认保守并更可能认同共和党。在那之前,男性反而更可能是民主党支持者。然后从90年代开始出现逆转:男性开始偏向保守,女性则偏向自由。我至今也不完全清楚为何会这样。可能与冷战结束有关,也可能与婚姻有关。婚姻可能是一个原因。在80、90年代,尤其是30岁以下女性中,已婚者占多数;后来婚龄上升,这个时代正好开始出现政治倾向的逆转。两党特点当时也不同;对当时的、处于工作年龄的年轻男性来说,也许更倾向于支持更大规模的政府或更完善的安全网,因为他们肩负更多经济负担;相比之下,今天的年轻男性不一定被期待为家庭主要供养者,因为目前形成的家庭更少。历史上,共和党被视为强调力量与保护的政党,这可能吸引当时的妻子与母亲——这只是一个推测,可能有助于解释这一变化。如今则出现所谓“性别平等悖论”,女性明显向左转。
人们在问,为什么会这样?是年轻女性吗?
总体来看是女性,尤其是年轻未婚女性(30岁以下)向左倾斜最明显。已婚女性可能是个例外;无论年龄,女性总体上偏左,但在30岁以下的人群中,这种差异最为突出。你可以在多个已发展国家看到这种性别分裂的现象——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韩国也有类似趋势。新加坡是个例外,那里似乎出现了倒置:男性更自由、女性更保守。
回到婚姻为何产生影响。我的猜测是,有孩子的人会更想保护孩子,母性保护本能会让她们倾向支持保守的、强调保护的政治立场。随着婚龄上升,单身女性增多,缺少这种保护子女的动力,所以更向左。这个推测对吗?
这是有道理的。我也认为,当你成家后你会更向内关注而非外向——你周围有依赖你的人。现在即便男性起初比女性更保守,结婚后他们会变得更保守;有了孩子后保守性会更强。因此这是一个两步过程:结婚使人向内并更关注家人,随之更保守;生子又进一步加强这种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一方面如你所说,是转向内在、照顾身边人的需求,而不是想着如何改变世界;关注点变为如何让孩子有好生活并为其未来铺路。另一方面,进入关系后男女会相互“去极化”——起初政治观点也许有差异,但会逐渐调整。男性和女性都会被影响,但女性在伴侣关系中更容易采用男性伴侣的政治观点(而非相反)。这并非说男性不受影响,只是女性更倾向朝伴侣的保守取向靠拢。
这种分化是否影响男女关系?共和党人与民主党人现在约会或结婚的频率与过去相比如何?
这与我们之前讨论的政党间敌意上升相关。上世纪60年代,如果问美国人是否可以让孩子嫁给不同种族的人,绝大多数会说不行(80–90%)。但如果问是否可以让孩子嫁给不同政党的成员,当时超过一半的人会认为可以。如今情况相反:绝大多数人(90%+)认为不同种族的婚姻没问题,但超过一半的人不愿意让孩子与对立政党的人成婚。我们对政治异见群体的敌意与对抗感被转向了政治领域,尽管消除了种族婚姻的歧视这是好事,但把敌意转向政治并非良性发展。这一现象似乎更多来自左派(可能有进化心理学上的解释)。如果问保守派是否愿意与自由派约会,保守者更可能说“可以”;但如果问自由派是否愿意与保守派约会,自由派更可能拒绝。多数人倾向与同党派约会,但在直接问及是否愿意与对立党派约会时,保守者的开放程度高于自由派。
我推测原因之一是女性中自由派者较多,而女性在择偶时更挑剔,倾向找价值观相近的人。但这很复杂:使男性对女性有吸引力的特质,如自给自足、经济成功和雄心,往往被文化编码为偏保守的特质。我看到一条有趣的推文:一个女性说她想要“长得像保守派但投票像自由派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