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信念(luxury beliefs)
你写过很多关于精英观念的东西,你也是“奢侈信念”这一术语的提出者,嗯,这是个绝妙的想法。这个观点是:有些观念或信念,你会公开宣扬它们,因为它们能提升你的地位,即便这些观念并不一定与现实相关,甚至可能对社会上其他群体造成代价。我的定义对吗?
这些信念会对社会上其他群体造成代价。没错。有趣的是,你可以说甚至宽松的移民政策也可以是一种奢侈信念,因为支持这些政策的人,他们的工作并不容易受到威胁。通常新来者更可能从事蓝领体力劳动类的工作,所以这些支持者个人并不会受影响,实际上他们可能会受益:如果他们需要人手修缮房屋、园艺和维护等,廉价劳动力反而对他们有利。但有研究表明,当你让上中产阶级富裕人群想象一种情形——数百万受过高等教育、有资质、来自中国或印度的移民进入该国,他们会说英语、有教育、有钱、有上进心、勤劳——如果数以百万计这样的移民要进入国家,你还支持开放移民吗?一旦这种情形可能对他们个人构成威胁,他们反而更倾向于支持移民限制。
我想问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在所有这些奢侈信念中(尽管你可能不同意把它归为奢侈信念),自10月7日以来我在纽约期间看到很多在伦敦的“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抱歉,是抗议。虽然有些人自称“支持巴勒斯坦”,但我在以色列回应之前的亲历中看到的是人们在英国街头庆祝。所以我会说其中可能有大的、小的组成部分是支持哈马斯的。我想知道把那种意识形态称为巴勒斯坦主义或反犹太复国主义(anti‑Zionism)——也许称作反犹太复国主义更合适——这种反犹太复国主义是奢侈信念吗?
有意思。当我想到这事时,我立刻联想到那些精英大学里的哈马斯营地:那些实际上并未直接受以色列与加沙冲突影响的人,却通过旷课以表示他们做了高尚正义的事,从而获得巨大的地位提升。顺便澄清,这是一场由哈马斯发起的战争。哈马斯随时可以结束它——例如交出人质、投降——哪怕他们交出人质也只是一个开始。然而我听到的抗议不是反哈马斯的抗议,而是反以色列、反犹太复国主义的抗议,所以在我看来他们是在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地位。并且他们在膨胀某些词的含义,比如“种族灭绝”。在以色列境内确有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生活,政府并没有把他们集中押运上火车之类地以族群为目标。以色列是在进行军事报复,因为那是一次战争行为。对此我做了类比:比如回到1944年,美国因珍珠港轰炸而对东京进行大规模燃烧弹轰炸,若此时常春藤学生说美国在对日本实施种族灭绝,那并不符合事实——那是战争行为而非种族灭绝。以色列的反击非常残酷,但他们并非发动了那场战争——他们是要结束并防止类似攻击再次发生。
我对那件事感到震惊。随后那些常春藤校长以及麻省理工学院校长在国会听证会上被问到“呼吁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是否违反你们大学的言论政策?”当时哈佛、麻省理工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长都被问到。克劳丁·盖伊(Claudine Gay)是其中一位。我记得其中两人后来失去了工作。但要明确的是,她们并没有呼吁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而是拒绝明确表示那违反学校的言论政策;她们含糊其辞,说“要看语境”,推诿搪塞。很多人指出了双重标准:如果有学生呼吁对黑人或阿拉伯人实施种族灭绝,大学会否因此惩处这些学生?当时有人公开呼吁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但大学并未回应,这里确实存在双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