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德國人想的是,以不屑的態度看美國川普商人情緒噴發,認為香港是英國的前殖民地,英國發聲是必然,香港的失去自由,根本和德國沒有有任何關係。他們想站在高高第三者的立場,不陷入與中國緊張關係,維持自己最大的經濟利益,避免國內極右派奪權,這就是梅克爾政府所認為的,和中國合作符合德國最大利益的所在。」
「經濟學家與德國商界認為,今非昔比有部分原因是北京採鼓勵製造業生產更多精密機具的策略,以致中國機具已做到過去辦不到的事-較德國產品更具競爭力。對許多德國出口商而言,這不只意味外銷中國變得更難,更多是意味中國企業以競爭者之姿出現。」
「很多德國高管仍將中國視為他們最大的市場。然而,他們在私下裡表示,他們對官僚障礙、強制技術轉讓、補貼和各種保護主義壁壘正失去耐心,長期以來,這些問題一直被視為進入中國市場的代價。一些人呼籲德國政府效仿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方採取強硬策略。」
[ 二戰後,盟國之間數十年的合作鞏固了“自由與民主,和平與繁榮”等所謂的“老式價值觀”。而德國要感謝美國,因為 ``重要的是要記住是美國人教給我們這些價值觀。 相反,中國這一制度的特點是“獨裁,缺乏新聞自由和人權,數字監視,對維吾爾人,香港和環境的攻擊。” ]
「美國媒體 AXIOS獨家報導,至今尚未拒絕華為5G建設的德國,2018年曾有一份中國對德國影響力的報告,有機會進入德國政界傳閱,卻被一名德國高官阻止,原因是顧忌中德貿易關係受到影響。」
完全不意外~🙄
該則報導連結: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self-censorship in Germany with regard to China,” said Noah Barkin, an expert on Europe-China relations at the Rhodium Group. “Merkel’s approach has been to criticize China behind closed doors, rather than in public.”
美國大選後這篇以自省切入的德媒評論還滿特別(樂觀?的.
"Ja, Amerika ist ein polarisiertes Land. Aber die Demokratie lebt. Umgekehrt könnte Deutschland, das alle politischen Gegensätze seit Jahren sorgsam einebnet und von einer Art Allparteienregierung geführt wird, die den Wechsel ausschließt und politische Verantwortung sozialisiert, ein wenig mehr Leidenschaft ganz gut gebrauchen. "
@perfume63 在向国外输出失业之前就已经向东德输出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