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最违心的话,是“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政策” 

转:对于微信「隐私政策」的一点小的发现
nova.moe/some-finding-on-wecha
根据CC BY-NC4.0协议转载

补充:Google一下发现鉴定一个微信属于国内还是国外的更有效方法是测试是否可以关注国外公众号
自己的国内账号会提示用户不存在,无法进入公众号
v2ex.com/t/424861
postimg.cc/bdbVpBW7
(scan it at your own risk)

结论:一个+86手机注册的微信号,无论以后如何换绑成国外手机号,都永远属于墙内管辖
如果一开始就使用国外手机号(非+86)以及 Google Play版本的微信就可以注册到国外微信号

据说国外微信号一般不会因为谈论政治导致封号(但是会导致国内微信号看不到这个号的敏感言论),如果一定要使用微信,建议想办法注册一个。低成本的方法可以是使用香港手机号注册,淘宝上30多就可以买到(此处请自行评估安全风险)

Google Voice以及常用的TextNow等免费接码服务不能注册微信。只可以把已有的微信换绑过去,但仍然属于国内微信账号

当代人最违心的话,是“我已阅读并同意隐私政策” 

我们知道,在中国大陆,很多地方都开始「微信化」,在前些年可能我们还能脱离微信活着,带来的损失也就仅仅是丢失一些只会用微信的联系人。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服务开始依托这个难用的微信,无论是办公(企业微信)还是出行(车库出场扫码),微信带给部分使用者(企业管理,车库管理)的少量便利性已经开始慢慢变为强制大家将微信作为一个他们所宣传的「一种生活方式」的形式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

*处处要微信扫一扫,腾讯从垄断人的嘴,转变成垄断人的数字生活,最后升级成垄断人的一生。 最后由于一些莫须有的原因,一个微信号被封了,就相当于人权被剥夺…*

微信的难用是有目共睹的,企业微信那文档质量也是大家懂的,微信小程序开发环境的蹩脚程度,可能相关开发者也所感触,不过本文并不想来过多地吐槽微信作为产品有多垃圾和反互联网化,我们来看看一个大家少有的关注点:「隐私政策」。

#微信 #隱私政策

Follow

什么叫选择权呢?可以选是,可以选否,也可以不选,这叫有选择权,只能选是,不能拒绝,否则就要丢掉工作,这叫强迫。

@Vectorfield
這段話想到了另外的東西:

不打疫苗可以,你不能去公共場合,你不能買菜不能上班,但你可以選擇不打疫苗。
性侵時受害方由於過度驚嚇以至於恐慌到無法用理智思考,因此當受到身心傷害時根本無法開口拒絕,被默認為性同意。
李彥宏説*我想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
好像我們所在的世界里一直都在發生這種連機會都不給的*默認允許*事件,逼著你去同意,所有抗議全部無效,不給任何機會反對。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Qoto Mastodon

QOTO: Question Others to Teach Ourselves
An inclusive, Academic Freedom, instance
All cultures welcome.
Hate speech and harassment strictly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