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底层的生活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900802/)
富家女落魄为服务员或许是人们最爱的情景喜剧设定,但当一个中产记者选择抛弃一切特权去体验底层生活来写书,阅读它只剩下乏味和苦痛,不过正是作者想说的——底层生活只剩下贫困带来的乏味和苦痛。在其中你可以看到穷人如何一天打两份八小时内加起来十几小时的工以维持生活、如何脑子里只有两个数字——工资时薪和房租月租;看到保洁公司老板如何pua控制离间女工们、看到沃尔玛公司如何把人异化纳入庞大机器;看到重复劳动低薪工作如何把一个人困住慢慢蚕食;看到底层穷人如何“消失”在当今世界中。
之前北斗掉线的报道,我印象很深的是里面提到货车司机连在网上发的求助信息都是语法不通支离破碎的。文字表达能力决定了话语权基础,现代社会是一个文本和话语霸权的社会,如果不接受教育不学会读书写字,注定只是一个没有权力的哑巴、一个隐形二等公民。很多人无法“倒退”,因为没有起点,他们一直被困停滞在了没有发声能力没有被听到资格的地位和境遇。像那些(无论现在还是古代的)文盲农民,他们开心吗?他们满足吗?他们是未被异化前自然状态吗?说实话我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因为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所有历史都是会读书写字的文人阶级建构的。
所以我总是钦佩脑子离开屁股、为失声者代言发声的人,比如拍《杀马特我爱你》的李一凡、拍《女子宿舍》的戚小光。单论这本书,作者文笔并不如何,如果已经清晰意识到底层的存在,再读正文就像咀嚼再也嚼不出汁水的甘蔗渣(或者再也榨不出血汗的工人躯体?),此外除了乏味和苦痛,文字里还浸着她骨子里的privilege和ego,不过自从我得知她是40年代生人后(这从文字里倒看不出),剩下的一点抱怨也莫名消失了。即使作者的脑子只是暂时离开屁股,但好歹她的嘴在用独立的脑子为饱经摧残、布满老茧的手说话。任何没有底层生活经历的人都该看看这些文字,看看这些被忽视、被噤声、被侮辱与损害的人们。无论是否无能为力,知情与否的区别仍然很大,至少会少一点轻蔑多一些沉重,至少会问自己"我真的无能为力吗"?
@lucifargundam
more examples plz? Even individual cases can’t against my point, I am still interested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