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蕭軍六記》的試映的時候,從延安整風、批判王實味,到反右,胡風案,再到文化大革命,幾度要落淚,尤其是文革時蕭軍是和老舍是同一批被批鬥,老舍隨後自殺了,但蕭軍survive了下來。在八十年代初期,他趁身體還可以,到各地做了近百場演講,在晚年回顧這一生所經歷的這些風波,他仍舊時而憤慨激動,時而不羈調侃,對於自己所受的苦難,反而沒有哀怨之控訴,只留下豁達與樂觀。也正因如此,這部紀錄片用了蕭軍演講的音頻做主綫敘述,使觀看者還能時而被他的幽默給逗笑。於是看的時候我禁不住會想,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都可以撐下來,也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不由得以此激勵自己不要陷入悲觀絕望。
只是後來又懷疑,至少他們還是經歷了時代在變好的過程,他們在經歷世界從戰爭走向和平的過程,他們總在暢想一個有希望的新中國。但我們呢?我們明明生在了一個和平的年代,明明學習了歷史,以為人類總能吸取教訓,卻眼看世界下沉,如一列火車衝下隧道,總是更難將息的。想到導演lousia談到蕭軍晚年的怡然自得時和我的一句笑談:他是因爲沒活到八九年,要不然得氣死。

Follow

@cyanywj 他是沒活到現在,不然更得氣死,居然開始頌揚起臘肉時代了,為文革正名了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Qoto Mastodon

QOTO: Question Others to Teach Ourselves
An inclusive, Academic Freedom, instance
All cultures welcome.
Hate speech and harassment strictly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