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你还记得李康梦吗?白纸革命带头人。

第一个在乌鲁木齐中路放置鲜花的人失联了
他的名字是魏海

2022年年度汉字:封
封民之足,新冠清零;封民之口,异见清零;封民耳目,思想清零。

不存在“三年清零期本可以做这个那个准备”这样的窗口期,设想这种窗口也是无谓的。清零政策持续的每一天它都在:破坏法治基础;打乱生产生活;截断流通链条;歪曲科学常识;干扰信息流通;撕裂民间感情;总之就是在毁坏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和正常运转的所有环节。这种情况下你说本来可以做这做那,没有意义,根本不可能。所以我现在就是:放开了好,支持,觉得应该做好准备再放的,请看清执政党能力上限,认清代价迟早都要付,早放一天少作一天的孽;之前清零美滋滋的,更是别嚷嚷了,服从政府安排。

一个女权主义的中国将会走出暴政的轮回,推上看到柏林集会的这几张海报,做的太好了

twitter.com/suyutong/status/15

岂曰无师?觉者皆师。
岂曰无暇?时时俱时。

我什么时候都倾向于反抗,即便有时候限于局势反抗得不够彻底。但是我不会原谅自己因为放弃反抗让自己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我永远也不会同情那些畏惧、顺应强权、为了眼前利益放弃反抗,而让自己遭受损失的人。强权固然可恶,但是这些甘心为奴的奴隶又何尝不是咎由自取呢?当一个人起身反抗的时候,他身边所有没有反抗的人都是帮凶。如果你是因为反抗压迫争取自由而死,那么我会敬佩你,感谢你,纪念你。否则,只能祝你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Parrot11: 希望“口罩阿姨”“白纸女侠”不仅限于象上传播,而是在微博等平台上也流行开来了,最初有人对彭载舟的“中华大地有男儿”感到失望时,我的想法是,有些惯用语已经被人们内化,使用者本人是否具有不平等的显意识无须过多关注——但是随着抗议者多起来,data points增加了,男的女的都有,那我也确实意识到像有些象友说的在大众平台上被群众赋予外号使其象征“反抗者”的人物,都是男的——反抗的女人当中,年轻美貌的主要会被塑造成受害者,而不是反抗者的形象,例如广州冲卡女子,而不是既年轻又貌美的就直接被舆论传播无视

我觉得无意识的无视不值得苛责,但是像之前在象友po中看到的,当有女生在集会上指出这个现象时,台下人并不是觉得啊那我们要真实地看到女性角色,而是一种堵她嘴的冲动,本能地觉得她这种声音跟大局是相抵触的,那就要想想,即使反贼潜意识中的大局,长时间以来是什么样的

那些认为先实现公民社会才有可能考虑男女平权的人,认为这种时候提出女权视角是不分轻重的人,就要问他们,如果女人也被认为是公民,为什么男人的公民社会可以被单独抽出来,放在男女平等的公民社会之前?为什么他们潜意识里认为不可能一次实现男女平等的公民社会?而只能先实现男男平等的?这样和喊“只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才能实现共同富裕”,但是半个世纪后经济阶层差距并没有缩小,有什么区别?

再说,如果反贼也要讲服从主体,大爹不比你更主体?所以我看很多照片上旗子乱舞,虽然觉得有些姨学旗子蛮搞笑的,但是目前为止各说各的这个去中心化的情况我觉得是良性的

如果必须要讲大局的话,大局一定是包括女人的,如果提出正视女性在历史和政治运动中的角色,被批评为阻碍“大局”的杂音,如果性别平等并不属于大局的一部分,这种大局就不是我们的大局

为男女共同的利益出力时,女的一样是主体行动者,当进入舆论传播环节时,女性不是被描写成被动受害者,就是“挂靠”男革命者的“妻子”——百年前的反贼共产党,号召民众推翻政府后把女性革命者排除在政权中枢之外就是这么做的,如果不想历史被每一代反贼重复,就要摆脱一种“干活就好,名声让给别人”这种谦逊的,传统被认为“女性化”的性格

防止主动反抗的女人被塑造成被动受害者的形象,防止她们在传播中成为用来激发男人主体性,烘托男人主体性的他者——给那些有意识地推动真实的女性形象进入传播环节的网友点赞

这个时代太适合文学和艺术了。我就随便说一个:出国留学的儿子回国,正赶上白纸革命。他相应时代号召,去广场参加集会,期间与安保维稳人员发生冲突。他突然发现对面这个人很眼熟,仔细一看是自己的爸爸。
原来疫情政策导致经济萧条,爸爸的收入大幅下降,为了孩子安心上学,他没有和孩子说。他经人介绍参加了维稳队伍,一晚上给五百块钱,他觉得就是在街上站一夜,和同事聊聊天,也挺轻松的。干了一段时间感觉还不错,就是最近比较难搞。
儿子这时候回想起他回来的这段时间,爸爸总是吃完晚饭就出门,第二天凌晨才回来,睡一会又接着上班。他之前以为爸爸是出去玩牌,也没多问。今天才恍然大悟。他被惊讶到说不出话,坐在地上,呆呆着望着继续前行的人群。

我们并不是一个民主的国家,我们的任何政策,都没有经过不同立场、不同主张的人民的民主辩论,因此政策的变化并不是由“民意”决定的——然而我们的国家会假装政策的变化是由民意决定的。这就导致当政策的剧变导向灾难性事件时,人民之间会互相责怪,仿佛是不同阵营的人导致了这些灾难,而政府的责任屡屡隐身。白纸运动中,人们直指政府的责任,但是政府却用急转弯式的政策变化,佯装自己是在“顺应民意”,在猝不及防、毫无准备的、新的混乱和灾难中,把矛盾又变为了人民与人民的争执。支持防疫的人也并不喜欢做核酸、不喜欢封控、不希望有人得了重病无法就医、不希望家人去世无法回家、不希望有人破产、不希望有人饿死在家、不希望人们跳楼自杀、他们支持防疫,但并不支持这些悲剧。就像支持开放的人并不支持收垃圾的老人最容易被感染、最容易离世、不支持偏远地区的人们药被大城市里的人抢光、不支持症状较重的人们所受的煎熬和痛苦,他们支持开放,但也不支持这些悲剧。那么,是谁让防疫变成了一桩桩悲剧?又是谁让开放也变成了一桩桩悲剧?不是这些互相攻击的不同立场不同观点的人,因为对于自己能够如何生存,他们从来就没有过投票权,他们只是躺在电车难题的不同轨道上罢了。

这个30分钟视频实时展现了 #清华大学 白纸运动发生的整个过程。从第一个女生在食堂前举白纸抗议开始,现场无动于衷,到有人给她送茶,然后有另外四位女生一个个加入,最终发展成数百学生的抗议,其中过程,值得仔细观看。

清华大学紫荆学生食堂抗议现场
youtube.com/watch?v=FM3RNq0DHh

#A4revolution #白纸革命 #Chinaprotest #FreeChina
t.me/zhoufengsuo/15770

我的眼泪,只为反抗压迫的人而流。

听我爸讲电话,好像是在商讨给一位旧友的妻子写悼词。摘录一些我这边听到的(我爸说的话)。

“她一个家庭妇女对社会有什么贡献”
“这些词太大啦,至少要副部级(才能用)”
“她最多就是打理好自己家庭咯”
“对家庭来说可能是最重要的人,对社会来说可有可无”
“也就结婚后让老公去读师范这一点可以写”
“照顾老人太正常了,谁家(媳妇)不照顾,也就笑着照顾和臭着脸照顾的区别”

我好想冲出去把他杀了。

点心被抓之后的最新进展

请大家跟我们一起持续关注“失踪”的朋友们!


@board @worldboard

不知今天是哪个丧心病狂的玩意儿在哪儿连续用几个号码疯狂骚扰本尊,还他爹地用虚拟电话,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经玩意儿。

北极那么冷,可是北极熊还是活下来了。老天让你生在那么恶劣的环境,必然会给你在那里活下去的能耐。如果它不想让你存在于这个世界,那么无论多么好的环境,它也能让你活不下去。人间,既来之,则安之。

果然国人开始痛骂放开派了,对乌鲁木齐大火中和贵州转运大巴上惨死的人、吉林封控51天期间跳楼的人、上海被大白入室抄家的人选择性遗忘。好像他们人生全部的不幸都源自另一部分人对尊严和自由的渴望。他们不会思考也不会承认,掏空财政和社保后继续对老百姓敲骨吸髓的不是放开派,无视科学野蛮操作造成医疗挤兑的不是放开派,拒绝扩充医疗队伍却把巨额资源浪费在核酸和封控上的不是放开派。在我看来,”国家保护了我们三年”这句话真的可以列入2022最恶心语录了。斯德哥尔摩症患者快醒醒吧,那不叫“保护”,那叫“集体迫害”。而当下的放开只是因为他们没有钱继续豢养实施集体迫害的工具了。只要独裁的本质不变,绞杀随时卷土重来。

Show older
Qoto Mastodon

QOTO: Question Others to Teach Ourselves
An inclusive, Academic Freedom, instance
All cultures welcome.
Hate speech and harassment strictly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