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民並非在所有事情上都能達成共識,但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形成集體認同。臺灣人透過與世界各地的交流,內化各種價值,融合本地傳統,創造自由進步秩序,並形成臺灣人的特質。
這份認同的關鍵就是臺灣人民在歷經數十年的威權統治後,努力爭取民主,並選擇擁抱民主,臺灣的民主不走回頭路。民主或許不完美,但已成為臺灣人民認同中不容妥協的一部分,這份堅定讓臺灣挺過21世紀的挑戰,也築成一道防火牆,防止內外勢力試圖破壞臺灣得來不易的民主體制。
臺灣人民選擇擁抱民主,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堅信臺灣的未來由臺灣人民透過民主的方式共同決定。儘管人民對於臺灣的未來想法不一,但是我們團結一致,堅守民主、價值和制度,共同對抗想要破壞我們的認同、改變我們珍愛生活方式的外部勢力。大多數的臺灣人民認為民主是最佳的治理形式,都願意竭盡所能捍衛民主。對我們理念的挑戰接踵而來,但無疑的是,一旦臺灣的生存受到威脅,臺灣人民就會奮起守護。"
"臺灣如今正處於歷史的十字路口:這個島國如今需要守護的,不只是自身的主權獨立,還有全體人類的自由文明、以致東亞和世界的和平。我們這一代人、以致是我們的兒孫輩,都要在中國帝國主義無所不在、從不間斷的壓力之下,警惕地維持社會抗爭的力量。那我們應該怎麼辦?現時在臺灣社會有一些俗論,認為我們必須亟力「反戰」、弔詭地宣稱被動的弱者不能「挑釁」主動的強者,臉不紅、氣不喘地鼓吹向中國作出無底線的退讓;有些知名的所謂學者甚至顛倒是非,歌頌習近平的「全過程民主」、把臺灣本土政治誣蔑為「獨裁」:這些俗論帶着親中眨臺的惡意,想把我們引到通往無間地獄的道路。他們忘記歷史的教訓,早己證明拖延問題的緩靖政策(appeasement policy),從來都無法扭轉、甚至也無法拖延歷史結構的發展:20世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如是、21世紀的俄烏戰爭也如是。"
中國狂標紅線迫使不能輸的羅馬元老院狂踩線:
"根據報導,蓋拉格訪台期間晉見蔡總統,也與副總統賴清德、國防部長邱國正及情報首長會面。之所以低調訪問台灣,蓋拉格表示,是為了與台灣方面的會面能更富有成效,尤其是看到去年8月時任眾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引發的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