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贈送台灣高達二百五十萬劑莫德納的背景:
“從五月底以來,美方觀察台灣政治情勢發展,都聚集在外購BNT疫苗持續落空,台灣在野陣營還因為政府疫苗取得不順利,試圖挑動兩岸敏感神經,部分人士甚至主張接受中國科興疫苗援台,美方也明確反映,看到台灣有立委喊出要「槍斃衛生部長(國民黨立委費鴻泰嗆聲要槍斃衛福部長陳時中)」,還有民眾在網路鼓動沒疫苗要起義,「覺得相當不可思議。」
對於台灣積極外購疫苗受阻,美方近月來,也持續透過管道向我高層主動轉達,援台疫苗數量可以再適度增加,尤其美方更注意到,中國即使否認介入阻擋台灣外購疫苗,卻透過上海復興製藥公開宣稱,擁有BNT疫苗在中港澳台的獨家銷售及代理權,「對美方而言,更驚訝的是,台灣的在野陣營與中共,似乎正在營造全球疫苗只剩下BNT或科興兩種疫苗,而BNT還一定要中國公司代理。」”
「美國白宮全球疫苗協調團隊,為了及早提供台灣疫苗,不論週末和假日,清晨或深夜,多次與我們召開協調會議,完成繁雜的法律簽約流程;今天美國聯邦疫苗配送團隊更是在國定假日連夜將疫苗運送至機場,於凌晨兩點半開始交給我方。」
https://video.ltn.com.tw/article/QJplMkRzzXw/PLI7xntdRxhw3Qcbd70QE2FRWgpOQ-hBHO
事情做得漂亮大方,就趁得要錢的對方不入流了。(笑
“We are not allocating these doses, or delivering these doses, based on political or economic conditions. We are donating these vaccines with the singular objective of saving lives,”
“Our vaccines do not come with strings attached,”
“We believe that these attempts by China to block purchases, for political purposes, are reprehensible,”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health-coronavirus-usa-taiwan-idUSKCN2DV0AX
連立陶宛都要捐疫苗給台灣~❤️
「在2020年疫情爆發之初,台灣也曾捐贈10萬片醫療口罩至當地,當時立陶宛外交部長林克維丘斯也特別以繁體中文推文對台表示感謝,
立陶宛政府自今年5月起,便開始對外捐贈疫苗,目前已向烏克蘭捐贈10萬劑疫苗,1萬5000劑給喬治亞,另有1萬1千劑給摩爾多瓦。」
進口到台灣的立陶宛啤酒和巧克力大概昨天晚上都賣光了~
「駐拉脫維亞代表黃鈞耀隨即致電立陶宛外交官員表示謝意,強調台灣疫苗短缺之際,立陶宛是第一個送疫苗給台灣的歐盟國家。
黃鈞耀表示,立陶宛願意在為全國290萬人口準備的疫苗當中,分享2萬劑給台灣,可見立陶宛對台灣的友誼,期盼兩國企業和人民將來有更多的交流。」
立陶宛和台灣一樣,有恃強凌弱的惡鄰。
「許多立陶宛勞改犯被蘇維埃政權發配西伯利亞修鐵路,據立陶宛屠殺與抵抗研究中心統計,大約有 118,599 名立陶宛人死在了西伯利亞,當時立陶宛人口大概是 200 萬出頭。⋯
⋯ 在這三個國家之中,立陶宛人的抵抗最激烈,規模也最大。蘇聯解體後的解密檔案顯示,僅在 1944 年到 1946 年短短兩年間,蘇聯就在立陶宛消滅森林兄弟 13,502 人,逮捕 15,528 人。而在同一時期的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打死的和逮捕的加起來還不到 6,000 人。」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behind-the-iron-soviet-union-1/
「維爾紐斯大學政治學者安卓約斯卡斯(Konstantinas Andrijauskas)也指出,維爾紐斯支持香港的示威,疑似遭中國大使館策動的群眾鬧場,可說是立陶宛與中國關係的轉捩點,2年來,雙邊關係逐漸惡化,中國今天宣布召回駐立陶宛大使更讓關係跌入谷底。」
「立陶宛外交部對中國這項舉措感到遺憾,同時藉機重申,立陶宛決意在一個中國原則下,追求與台灣的互惠關係,如同歐洲聯盟(EU)和世界各地的許多國家。」
被立陶宛的誠實豆沙包給笑翻~
"至於近年來,中國只要一個不高興就召回駐外大使施加壓力,但通常半年後就會悄悄回來,每次都是如此。"
中國沒法對立陶宛使出經濟制裁招的原因在於立陶宛自中國進口比出口至中國的比例高~
"In 2020, Lithuania's exports to China stood at 315.8 million euros, up 14.1 percent from 2019, according to the preliminary figures from Lithuania's statistics office. Meanwhile, exports to Taiwan were valued at 19 million euros, down 2.9 percent.
Lithuania's imports from China rose 26.2 percent last year to 1.2 billion euros. Imports from Taiwan dropped 4.8 percent to 66.1 million euros."
賴怡忠分析了中國在中東歐經濟布局力有未逮:
"立陶宛的失望不是只屬於立陶宛的特別現象,而是包括波蘭在內不少中東歐國家的共同抱怨。佔16+1經濟規模三分之一的波蘭最討厭當年中國將波蘭提議中波雙邊會議變成16+1,讓波蘭立馬變成16個小矮人之一。2018年有機會與波蘭的實務負責官員交談時,與中國快速累積的貿易逆差一直被拿出來講。當有其他的退任官員提到與中國的逆差實際上是幫助波蘭對其他國家的順差時,馬上有好幾位現任官員當場反駁,說波蘭加入16+1就是希望對波投資與對中出口貿易可以增加,但結果卻是相反。既然這樣,那維持先前的狀況即可,自由經濟決定就好了,幹嘛還要弄個16+1呢。
正是類似的情形也在其他中東歐國家出現,因此今年的17+1在立陶宛私下的運作後,有波羅地海三國,以及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文尼亞等六國沒派元首出席。17+1峰會變成17-6+1的峰會。最有趣的,過去16+1峰會中方都是由李克強出席,但今年中方提升到習近平親自出席,但卻遭到六國降低規格的待遇。"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0218924710778693&id=1530771093
"就客觀條件來說,立陶宛是安全與經濟都仰賴美國、北約、歐盟的國家。立陶宛獨立後最擔心當年蘇聯佔領的事件重演,加上國土南邊有俄羅斯的一塊飛地領土(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也是日耳曼大哲康德一輩子教學寫作的城市),因此對俄羅斯,以及其夥伴白羅斯(Belarus,也是立陶宛鄰國)很有戒心。美國與北約的安全保證對立陶宛就是重中之重。歐盟更是立陶宛發展經濟的關鍵腹地。"
"立陶宛是中東歐的一部分,也這個大戰略背景的影響。但對立陶宛來說,選擇相對簡單,因為不存在與中國的深度經濟往來,與美國、北約、歐盟站一起就是再自然不過的。與國內某些政治學者的主張不同,立陶宛不論是在美/歐盟與俄對立,或是美/歐盟與中國的競爭上,都沒有在這個三邊關係上搞所謂兩邊下注以爭取對自己最大利益的作法,反而是堅定的與同盟站在一起,藉由爭取同盟的穩固,以提升自己對另一方的議價基礎。"
宋承恩這篇簡明扼要了點出各方外交立場:
【中國真正在意的是其他國家在與台灣的交往中,更接近以類似國家的地位相對,而不只是名稱,但對外聲明上卻糾結於名稱問題,並且給外界挑選中型國家下手的印象。在這點的模糊其實對中國不利,甚至開啟了轉變的契機。
面對中國的決定,立陶宛並沒有退讓,其回應圍繞著以下幾個主軸:立陶宛並未違反「一中政策」;立陶宛有權利自行決定如何與其他方面交往;國與國的關係中無法接受威脅。這些論述,為立陶宛贏得美國與歐盟等盟友的廣泛支持,也成功抵禦了中國對其跨越紅線的指責。】
【美國的一中政策最重要核心是:該政策只能由美國自行定義,而不是由中國或其他任何方面加以定義。美國藉此在面對中國以及決定如何與台灣交往上,保留最大的行動空間。】
終於塵埃落定~
"在多方籌備下,我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於11月18日正式成立並掛牌運作,開啓台立關係交流合作新頁。外交部說明,該館即日起將負責立陶宛全境包含領事等業務;駐拉脫維亞代表處則繼續負責拉脫維亞並兼轄愛沙尼亞。兩處將共同推動與波羅的海三國實質關係,並提供旅外國人各項服務。"
塵埃落定後附贈驚喜彩蛋:
"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霍恩(Emily Horne)晚間發出聲明表示,美國與立陶宛今天於華府召開高階雙邊對話,討論加強印太地區合作機會,包括與理念相近夥伴的合作。
美國重申強烈支持立陶宛做為重要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與合作夥伴,以因應共同的全球挑戰與機遇,特別是印太地區。
雙方也討論對民主價值、人權與支持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共同承諾,並承諾加強合作,包括貿易、投資與供應鏈彈性,安全與國防關係,新興技術與顛覆性技術挑戰,以及網路與混合威脅等。
今天的對話由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康貝爾(Kurt Campbell)以及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共同主持。"
彩蛋後續是軍購禮包~
"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在官網公告,國務院已批准向立陶宛政府出售「標槍」反戰車飛彈,此軍售案包括341枚「標槍」飛彈、30套飛彈發射裝置、電池充電器、技術培訓計畫等,總價約1.25億美元。"
台日韓與波羅的海三國作為前線國家,軍備開支只會有增無減:
“EFIS局長羅辛(Kaupo Rosin)表示,俄羅斯計劃在其與芬蘭及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邊境增兵,駐紮部隊恐增加一倍。羅辛說:「俄羅斯選擇了一條長期對抗的道路......克里姆林宮可能在未來十年左右與北約發生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