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的太平島上新聞了:
"媒體報導,據太平島雷達與瞭望所知,3日上午,先有美國海軍杜威號驅逐艦航經太平島周邊13浬處水域,緊接中共解放軍驅逐艦出現在太平島岸上肉眼可視的數浬內位置。
3日下午,太平島周邊更出現大批形似漁船的中國民兵船,集結太平島周邊。經監聽CH16國際海事緊急通訊頻道,美中船艦雙方互聯喊話。"
中國移去日本人數也來到新高:
"日本法務省出入國在留管理廳最新發布的統計數字,截至2023年6月底,在日外國人總數為322萬3858人,比去年年底增加了14萬8645人,增幅達4.8%,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以中國人佔比最高,有78萬8495人,佔在日外國人總數的24.5%,比去年年底增加了2萬6932人,若與2013年相比,則增加了15萬人。
在日外國人排名第2多的是越南人,達52萬154人;第3多是南韓人,41萬1748人;菲律賓排第4,達30萬9943人;巴西排第5,達21萬563人;尼泊爾排第6,達15萬6333人;印尼排第7,達12萬2028人;台灣排第10,達6萬220人。"
岸田政權的打群架固樁計畫:
"將放上檯面討論的,還有日本新推出的「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援」(Official Security Assistance,OSA)計畫。此計畫內涵是,由日方無償提供理念相近夥伴防衛武器,而 2023 財政年度已選定菲律賓、馬來西亞、孟加拉、斐濟。"
美日澳菲演習兩個月後,換美日韓菲軍演外加英國觀察摻一咖:
"美軍陸戰隊東南亞輪調部隊(MRF-SEA)今天表示,美菲「海上戰士合作」(Kamandag)演習將於9日到20日在呂宋島、巴丹群島(Batanes)、菲律賓南部三寶顏市(Zamboanga)、西南端的塔威塔威省(Tawi-tawi)和巴拉旺島(Palawan)的多個訓練地點登場。"
"美軍陸戰隊表示,約950名菲律賓武裝部隊成員以及來自美軍第一陸戰遠征軍和第三陸戰遠征軍的850名隊員,將與日本陸上自衛隊和韓國陸戰隊員一起訓練。英國武裝部隊則將派遣觀察員參加。"
日本電視台節目<深層NEWS>在討論台灣潛艦國造主題時,還特別製作了台灣周遭海底地形模型,找來前海自潛艦司令官來分析潛艦戰略,好懂又精采:
除了人員訓練,潛艦本身的相應軍事設施也在亟需之列:
"何理凱說,台灣的當務之急是建造堅固的「潛艦掩體」(submarine pen),或將潛艦停放在與水域相通連的洞窟基地,以提高潛艦在母港的存活率,確保海鯤軍艦不會在待命或回基地加油時,輕易被共軍摧毀。"
"吉耐獅進一步說,如果共軍登陸台灣,代表台灣的岸置飛彈系統大概也已被摧毀殆盡,潛艦卻能繼續從水面下攻擊敵艦,進而切斷共軍登陸部隊的海路補給,台灣必須具備「重層嚇阻」的能力,使共軍不易攻克台灣。"
巴士海峽的特殊重要性再度因為潛艦而被看見:
"巴士海峽則有「潛艦走廊」之稱,加上是菲律賓海與南海的交會區,水文、海流複雜多變,亦是共軍派遣機艦蒐集水文資料的重點區域;目的是在需要時,可掩護解放軍南部戰區海軍水面艦隊與潛艦,從巴士海峽突破轉往西太平洋(包括台灣東部深水區)執行任務。"
"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指出,若以台灣周邊海域水下地形研判,台灣海峽不適合潛艦作戰,評估在北部的宮古海峽、南部巴士海峽、東部西太平洋區域,各有2個、共6個適合台灣潛艦遂行反潛反艦作戰的伏擊區。"
德國之聲對緬甸北部這波反抗軍勢力與行動有較清楚介紹:
[ “北方兄弟联盟”由若开军、缅甸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和德昂民族解放军组成。2021年2月军方发动政变从昂山素季的民选政府手中夺权后,政府军与包括联盟成员在内的许多少数民族武装组织之间的战斗愈演愈烈。约一周前,“北方兄弟联盟”对政府军展开了联合进攻。
民族武装联盟称,此举旨在清剿果敢地区的中国电信诈骗集团,以及他们所称的政府军“政变武装集团”。声明还称,其成员"致力于铲除压迫性的军事独裁统治,这是缅甸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俄烏戰爭仍然是米國這波制裁名單出爐的根源:
"阿聯酋最近做出試圖限制對俄羅斯的商業活動的決定,美國方面表示值得肯定。大約十家土耳其公司、二十家阿聯酋公司和三家中國公司尤其受到關注。,美國財政部還針對參與國外設備和技術貿易以及研發的俄羅斯實體和個人。
美國財政部將七家機構和幾家銀行的負責人列入制裁名單。財政部制裁的同時,國務院還對大約 100 名個人和實體以及商務部 (DoC) 對 13 家新公司做出了類似決定。"
隨著晶片戰爭開打,荷蘭晶片業也找到中國市場以外的新出口:
"近些年,荷兰与越南的关系发展很快,两国高层互访非常频繁。越南总理范明政于2022年对荷兰进行了正式访问,荷兰首相吕特在2014年和2019年对越南进行过两次正式访问。这次应该是吕特任内对越南进行的第三次访问。
两国在2010年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管理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建立可持续农业和粮食安全战略伙伴关系,2019年建立全面伙伴关系。 "
能源汙染連帶減少可能是中國經濟衰退少數好處之一:
"Nate Hultman,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Global Sustainability at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said it was critical for China to work on grid reliability — an issue that could determine whether China uses all the coal it has developed.
馬里蘭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內特·霍特曼表示,對中國來說,提高電網穩定性是關鍵,因為中國是否需要使用所有已開採的煤炭可能就將取決於此。"
[ “If they know how to run their grids with high levels of renewables and improved efficiency, that will relieve some pressures on needing to use coal,” said Mr. Hultman, a former aide to Mr. Kerry. “The real outcome for climate depends on how you manage that grid.”
「如果他們知道如何使用大量可再生能源來保障電網的運行,並能提升效率,那對燃煤的需求壓力就會得到一定緩解,」曾擔任凱瑞助手的霍特曼表示。「對氣候產生的真正效果取決於如何管理這個電網。」]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31103/china-solar-energy-cop-28/zh-hant/dual/
"陳駿季表示,世界開發中或落後國家農民缺乏蔬菜營養,台灣政府向來支持亞蔬研究開發,特別是非洲原生蔬菜種原擁有抗氣候變遷特性,亞蔬也在坦尚尼亞及史瓦帝尼設立種原部收集原生蔬菜,再提供給非洲學校及家庭種植。目前亞蔬已收集6萬5000份種原,台灣希望透過亞蔬持續向開發中國家提供蔬菜營養價值。"
解放軍的海空危險行為層出不窮,反而陸軍最穩定:
"渥太華軍用直升機Sikorsky Cyclone 10月29日在國際水域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殲11(J-11)戰鬥機發生2次相遇。第一次相遇發生在南海北部西沙群島34英里以外的國際水域,第二次是在西沙群島23英里以外的國際水域上空,當時加拿大軍艦正在西沙群島以東100英里的水域作業,並出動直升機搜尋一艘先前發現的潛水艇。當時中國戰鬥機距離加拿大直升機僅有100英尺距離。
駕駛直升機的米倫表示,加拿大等國家曾多次看到中國戰鬥機刻意接近固定翼飛機(fixed-wing aircraft),但針對直升機採取此類行動的情況很少見。"
日幣匯率與財政狀況連帶影響到日本國防採購方向:
"一位政府官員表示,防衛省不會對沖匯率波動,這與企業不同;意味著,日本防衛省幾乎沒有辦法緩解戰斧巡航飛彈和F-35隱形戰鬥機的購買成本上漲。
報導指出,隨著支出削減,日本決定優先購買美國製造的先進前線武器,例如可阻止中國軍隊前進的飛彈。"
昨天WSJ才出一籮筐完整極音速導彈專題,今天英國電訊報就有人投書對中國解放軍發展(一樣是極音速)洲際彈道核彈的顧慮,總覺得後頭有甚麼大瓜等著要爆...
"And if the Americans can’t tell a nuclear ICBM from a non-nuclear one and also can’t be sure they could shoot down an incoming ICBM, then they have to treat every ICBM launch as a potential nuclear strike and respond accordingly – with ICBMs of their own. The alternative could be one-sided atomic annihilation."
https://news.yahoo.com/china-working-weapon-us-decided-113322091.html
這種跟塔利班哈瑪斯差不多的性別水準....
[ Faced with a demographic crisis, a slowing economy and what it views as a stubborn rise of feminism, the party has chosen to push women back into the home, calling on them to rear the young and care for the old. The work, in the words of Mr. Xi, is essential for “China’s path to modernization.”
在人口危機、經濟發展放緩,以及當局認為的女權主義執拗增長面前,中共的選擇是把女性推回家庭,叫她們養兒育女、照管老人。用習近平的話說,這項工作「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31103/china-communist-party-xi-women/zh-hant/dual/
"從過去30年對史前顱骨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在我們這個物種的大部分歷史中,這種齒列邊緣對齊的結構都是成年人的標準配備。但是隨著社會採用新式農業技術,例如種植穀物和養牛,人類的飲食也改變了。當粥、起司和其他軟食壓倒性地出現在古代人的菜單上後,人們的牙齒磨損減少,導致更多人成年以後依然維持覆咬合的狀態。"
"當布拉西的團隊將語言紀錄與不同社會如何取得食物的資料比對,他們發現在現代狩獵採集社會的語言中,「f」音的使用頻率只有農業社會的四分之一,顯示飲食可能與此相關。他們檢視印歐語系照這個大家族的時候發現,直到4,000到6,000年前,唇齒音出現的機率低於50%。
唇齒音出現的時間,大致和語言使用者開始食用乳製品並種植穀類作物的時間吻合。布拉西的團隊認為這並非巧合。"
美中關係又一緩和跡象:
"美国农业代表团来自十一个行业团体,其中包括美国大豆出口委员会、美国谷物委员会和美国小麦协会。据路透社报道,一周前,中国粮食买家在美国爱荷华州与美方签署了不具约束力的购买数十亿美元的农产品协议,其中大部分是大豆。这是自2017年以来双方签署的第一个此类协议。 "
"油籽和谷物是美国对华出口的数量最大的产品,去年的出口额达254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半导体等其他商品,但巴西大豆和玉米的丰收,影响到美国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
2024/02/29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