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抑郁症的本质是没有自由成为我.”——柴静访谈Dr. Robert Lusson
去年我的一位朋友说他得了政治抑郁症,我没太留意,因为这不是一个临床医学概念。直到今年他的症状开始让我担忧:每天看七八小时新闻,失去工作热情和生活乐趣。他是我见过意志最强的人之一,所以当他开始谈论茨威格在二战结束前的自杀时,我开始查找资料,发现关于政治抑郁症概念被引述最多的是美国心理医生Robert Lusson博士。https://t.co/uAMglL2bkc我与这位医生约了一次zoom访谈,把笔记发给了朋友。今天在他建议下,贴出来跟有需要的人分享:
柴静:“政治抑郁症是真的吗?”
卢森博士:“当然它是真的,因为你的感受是真的。我没有发明这个概念,是它找到了我,因为美国患者在特朗普上台时普遍抑郁—--“我有过希望但被拿走了且不知道它是否会回来。”东方的抑郁可能是“我的灵魂,关系,职业不被允许发展,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这让我感觉无望,因为不论多么甜蜜微小,与人为善的愿望,都不能实现。”
“核心是无力感?”
“失去控制,失去力量。这是无力的感觉——不论我做什么,不被听,不被看。”
“是因为糟糕结果不可避免吗?”
“不,结果不是抑郁的必然部分,它让你焦虑但不是抑郁。政治抑郁症的焦点是常规抑郁也有的因素———失去希望。如果它异乎寻常地积累,一个人将无法理解自己的世界,进入失去联系的孤立状态。政治抑郁的本质是因为没有自由成为我,没法向他人自由表达我。”
“你为什么说恐惧是政治抑郁一个主要驱动?”
“有两类恐惧:实质伤害,像逮捕,家人受伤等等;或者社会排斥:人们远离你或者污名化你。如果你发现你不再能活得真实,这至少激发焦虑,如果积累一段时间不能解决,抑郁就来了。”
“但我的朋友之前一直是个有活力的实干家,他从没有为个人危机抑郁?”
“这类人是最有激情的人,时代先锋,所以他们是物质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最先被摧毁的,因为他们冲向墙壁,以如此之渴望,结果让人心碎。他们是最敏感的人。”
“他离开了自己的国家,恐惧不在了,但抑郁还在”
“另一部分抑郁是更深的,需要更长的时间,这部分根植于他。也许从他三岁时就在那里,只是被激发了。”
“他该如何前进?”
“他现在不平衡,处于冲击带来的无望状态。”
“怎么修复?”
“这样去想:我接受事物如其所是,但我不能预料未来.”
“但他有对未来的预料.”
“你可能对经济和气候变化有预料,但这只是预料。拿我来说,我的预料是XXXXX. 你看,我只是呈现另一种预期,而且我不在乎”
“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打心眼里知道,普通人,我们, 想要与现实不一样的东西,这就够了。我不在乎是否它需要一千年才来。这是抑郁和希望的区别。”
“你改变了看待问题的时间框架?”
“是的,你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但事物可能在明天改变。你的朋友面临一个灵魂深处的选择——一是“不会改变”。另一种是“我不在乎,我会做我能做的,帮助改变发生,慢慢来。”一个带来抑郁,另一个带来力量感。你必须选择,因为你不能同时存在于两种状态之中。”
“我感觉是他的同情心让他受苦”
“ 去做他认为价值观对的事。一个人可能带来一群人,变成一个故事。历史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抑郁是因为确知未来会如何,自己会怎么结束。但另一种选择是未知,我不知道故事如何结束。”
“但未知会增加焦虑?”
“怎能不呢?这是选择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害怕导致的焦虑,可以是带来兴奋的焦虑。”
“政治抑郁症能治愈吗?”
“柴,there is no cure for us. 你是独特的,我不能拿走你的全部,那样你不再是你。我会建议一些小小的平静,比如去海边度假。就是这样。另外,我们对话。理解可以让你得到平静。(停顿,笑)这世界是一个混乱无章的所在,人生是个烂摊子,我们这个物种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要理解自己,管理自己,洞察自己的虚弱与力量。我们成长,并超越.”
“问个具体问题,他如何停止旧习惯?”
“转向当下。有旧念头十秒后让这念头过去,练习一千次,一而再,对自己承诺。”
“怎么叫转向当下?”
“看你背后。你窗外的景色是真的吧?因为我看到叶子在掉落,光线在变化,正在改变的一切就是当下。”
【專訪岩井俊二:那些傷痕纍纍的青春、記憶的痛與愛】https://bit.ly/3sxUA6y
「如何將故事精巧地變成一部電影,這些細節上的技巧,我仍然一直在學習。」
岩井俊二新作《祈憐之歌》(Kyrie),寫的是關於Busker與異鄉人的故事。故事中,飾演女主角的AiNA 需要一人分飾兩姊妹。姊姊在311地震中離逝,而妹妹以相同容貌延續了她的青春,卻活得傷痕纍纍,迷失在東京街頭……
《祈憐之歌》自然帶有岩井俊二電影一貫的美不勝收,然而,也滿盈着他在近年所觸碰的關於死亡、消逝的創傷硬核。
從過去的《情書》、《花與愛麗絲》到《祈憐之歌》,作品如何影響了他,又是什麼改寫了他的「青春綺麗物語」?
「有些人雖然已經過世,或者不存在,但可能在你的腦海中仍然繼續存在。」
專訪導演岩井俊二,聊聊他筆下的死亡、傷痛與愛,閱讀全文:https://bit.ly/3sxUA6y
补一句:香山缆车那个被404的公告,原文是“索道故障”。把缆车整个掉下说成是“故障”,已经够无耻了,然而还不够,连这么粉饰太平的公示都不能有。这说明什么?说明极权系统只是理论上能够高明地操纵舆论,但是具体到实践上,还是一味蠢一味蛮。之前讲过,前一个视角是“理性行为者模型”:各部门在唯一一个话事人的指挥下运用各种资源/方法/手段/工具如臂使指精妙配合,不落任何话柄(能让小粉红狠狠打说“简中信息不透明”的公知脸那种)还把事情漂亮地给办了,但这只在理论上存在。真正做起事来,“政府过程模型”是更真实的逻辑——你就代入部门领导的角度想,是不是堵嘴最简单?是不是就算观感不好也不是我承担?那就堵嘴呗还扯犊子啊扯。
读过《论不服从》
https://neodb.social/book/49kyuLoXhk63Idy8k63VSo
微信读书。上海封城期间被季风书园推荐,本以为是反抗檄文,没想到是反抗只是引子,全书关心的是人作为一个完整而自由的个体如何才能真正打破社会规训自由生活的问题。包括由此引出来的,我之前就暗自认同的“无条件基本收入”问题,作者也进行了详细探讨,很有先见之明。里面所讨论的社会也算是货真价实的“理想国”了
以前学辛弃疾只记得醉里挑灯看剑,其实并不喜欢这一首,连带着对辛弃疾印象也一般,就是个豪放派词人,后来多读了几首发现他明明写得超级好啊,课本居然一首没选,太可恶了。他好多句子看得人嫉恨,这么好的东西,从哪里想来的!
摘录几句: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这整首贺新郎都特别特别好)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印象中中国神话中对白天黑夜的交替有两种解释,一是羲和驱赶太阳导致白天黑夜(“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泉,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这种应该是经过自然观察后(每天看太阳东升西落)的一种神话解释,古希腊神话中也是类似的表达;
但另一种似乎就比较独特,这种说法是说一种叫烛龙的生物,它张开眼睛就是白天,闭上眼睛就是晚上。(“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
这种解释就很有趣,它不是基于自然观察,而是完全基于人的自我感受,为什么烛龙一睁开眼睛就是白天,闭上就是黑夜?因为人本身就是张开眼睛就是白天,闭上就是黑夜。同一自然现象的两种神话模式算是展示了先民两种解释世界的模式,一种基于外在的自然观察和现实生活,一种则基于内在的自我体验。
(我觉得烛龙这个设定是更好玩的,如果以某种方式应用到游戏中肯定会很有意思。)
https://1001albumsgenerator.com/
真的推荐这个网站,最近已经成了我抑郁生活中的救命稻草了。我太需要这种带上耳机就立刻逃离现实生活的感觉了。
『PDF24 – 牧羊人开发的 77 款免费、在线 PDF 处理工具,有离线 Win 版本|全是羊,很多羊』
PDF24 是一款由真牧羊人开发的 77 款在线 PDF 处理工具,拥有一个可离线、完全不联网的 Windows 客户端。每一项工具图标都有一只羊构成,并且开发者是一位真正的牧羊人,在德国管理了很多羊
……
阅读全文: https://www.appinn.com/pdf24/
相信世界上存在可以抵达永恒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