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里有些想法,先不管章法,胡乱发出来先。

1. 刚从我妈哪里知道,老家县城有个还算认识的小孩(19岁左右)在家吃药自杀了。他从小单亲家庭,他爸也曾经常打他。这次他爸出去打工,然后...

2. 也是我妈说,县城我表弟工作的一个同事今年也自杀了...

3. 那些没读高中、没上大学的村、乡、镇、县里的青年,损失的不仅仅是一个走出家乡、跨越阶层的机会。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失去了比较容易结交到“好朋友”的机会。我们没办法否认,绝大多数刚大学毕业的青年的“好朋友”,要么就是各种同学,要么就是发小。但这些人只能是初中、小学同学,或者发小。

但这些人和高中同学、大学同学的重要区别就是,前者有地域性,就是那一块了...

欸,操

先这样

#感想

人是需要好朋友的。

我小时候随父母搬到城里后,“发小”这种东西就和我没关系了。

所以当我刚大学毕业时,那些称得上朋友的全是我曾经的同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有好朋友。

1. 如果我没上高中,朋友数量会减70%。
2. 如果我没在城市上小学、初中,而是在县城。那我剩下这几个朋友的人品、见识、家庭健康度(县城有不少的家庭是破碎的,具体数据晚会儿查)都会降很多。

小地方青年的精神健康状况比城市里的要糟糕的多。

面对糟糕的社会现状,他们比城市青年要脆弱、无力得多。

朋友对人的影响很大。换句话说,没有“好朋友”对人的影响非常大。

你爸在打你之后,你一气之下跑出了家,如果你有好朋友的话,你大可以选择去他家住几天,或者就算住网吧,大部分时间也可以叫朋友来陪你。你会觉得:“还行!”。

如果你跑出家门,想到无地方可去,去网吧的话也无人可喊。你心里只会有失落,觉得没意思!久而久之,就会对这个世界感觉不到眷恋。那自杀就会越来越频繁的成为你考虑的一个选择。

欸,艹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表兄弟/妹,或者认识的人,请关心下他/她们)

#感想

Follow

@meina 今天刚看了一部影评 《大象席地而坐》,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吧

youtu.be/qrdzI_r5sp8

@nil 我看过这电影,挺长的,我2小时前没联想到这个电影。

现在想想,电影中透露出来的感觉和现实中县城、乡村青年的身上的那种感觉,像极了。

@nil 欸,这电影我是看不了第二遍了。解说也看不了1分钟就看不下去。

太TM真实、沉重了。

@meina 這電影太操蛋了,就像年輕時聽許巍的歌,陷入那種情緒的感覺,沒有愛的世界真的很操蛋,我寧願去看shameless,那裡雖然操蛋但人們還心懷希望。
也許我們都低估了信念的力量,人們需要食物,但是更需要信念才能堅持下去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Qoto Mastodon

QOTO: Question Others to Teach Ourselves
An inclusive, Academic Freedom, instance
All cultures welcome.
Hate speech and harassment strictly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