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 #无害化处理 又让我想起了奥威尔的 #新话

「新语的基础是删除语言的多变及模糊,余下简单的二分法:冷(cold)或不冷(uncold)而没有温暖(warm);只有明亮(light)、不明亮(unlight),没有黑暗(dark)。」

无害化不就是新话吗?

不说杀死,说无害化。不说下降,说负增长。不说穷人,说待富者。不说失业,说慢就业/灵活就业。

「你难道不明白,新语的的目地就是要要缩小思想的范围?最后我们要使得大家不可能思想犯罪,因为没有词汇可以表达。必须的词汇,就简化为一个词,并严格控制其含义,删除一切附带的意象......词汇越来越少,思想的范围就越来越小。没有人可以有理由或借口思想犯罪。」

#新语 #奥威尔 #这就是中国

zh.wikipedia.org/wiki/%E6%96%B

@meina 前一段魚哥的直播裏提到說語言會影響思維模式,有的語言善於思辨,有的善於精準表達,有的善於搗漿糊等等,母語決定了思維方式,一個人一輩子只能有一種母語,控制了語言就控制了思維模式,這也是為什麼某些民族經常出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等,有的民族幾乎不可能出

@nil @meina 我觉得对这种言论最好祛魅一下,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被颠过来倒过去用,它并不一定是正确的,特别是这种偏强的假设,用这种方式表达出来基本上是肯定错误的。

Follow

@ramessu @meina 我覺得有一定道理,一種細膩的語言翻譯成另一種粗淺的語言,就意味著信息的丟失,有些知識沒辦法清晰表達也就沒辦法記述辯論傳承。
有個說法是計算機之所以耗電是刪除信息,即熵的減少時要消耗能量,我也沒有很理解,不知道語言信息的減少時是否需要消耗額外能量

@nil @meina 我记得之前发过嘟,弱假说版本我是支持的,简言之就是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但我觉得这种力量只在交流过程中是有效的,但不会上升到限制思维结构的程度,更不会出现降临中那种强假说现实化的情况。

@ramessu @meina 我贊同你的觀點,我們知道語言是有力量的,它們也知道,害怕這種力量。不過可能我說的是另一方面,是語言的細膩度會影響表達和思想的傳承。
就像古文,來去也就那麼多字,打嘴仗也只是說對方不仁不義,不忠不孝,對朝廷不滿也只會說句“清風不識字”,記歷史寥寥數字,極其隱晦,語言簡單到意思主要靠猜,所以才會盛行標語句式吧,簡單粗暴,重情緒表達輕事實描述,文字技巧重於承載的思想,到今天孩子們還在背誦那些沒有什麼思想養分的古詩
同是兩千年前的文字,聖經和論語講道理的方式就差別很大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Qoto Mastodon

QOTO: Question Others to Teach Ourselves
An inclusive, Academic Freedom, instance
All cultures welcome.
Hate speech and harassment strictly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