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lovesthesea 是的,斷掉墻内的所有社交平臺和網路產品,那裏只會製造垃圾和謊言,是個人信息的狩獵和交易場
貓神的氣色看起來不錯
“這個世界有不完美的地方
但這個世界有烏克蘭軍人和勇敢的足球運動員這樣的人
”
還有要把俄軍趕跑的烏克蘭孩子
還有捐出全部積蓄和變賣居所的每個月收入2000格裡夫納的八十多歲老人
連波斯尼亞和保加利亞這樣的不發達國家都在援助烏克蘭
有敢於鞭打入侵者的孩子,有把畢生積蓄和自己的房子賣掉捐給烏克蘭軍隊的擺攤老人,還有這樣的年輕人,這個國家怎麼可能會差?
現在的烏克蘭和俄羅斯就像韓戰中的南北韓,幾十年之後兩國有可能會一個天上一個地獄
除開賺錢不那麼容易,烏克蘭真是一個不錯的國家
@Reiki 破房子裡面還塞滿沒人知道好壞的炸彈
也是我的疑惑,到底勞動營式的模式相對於自由市場有沒有競爭力,為什麼全世界不是以勞動營的模式為主流?
勞動營式的生產模式在短期競爭中有優勢,但是勞動營無法培育市場,也不會產生創新,在技術飛速發展的階段肯定沒有優勢,也就是改開前的國企模式,或者以後會回歸的模式
有點顛覆認知,奴隸制經濟相比自由經濟有效率優勢?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全球範圍越不自由的地方經濟效率應該更高,比如朝鮮的生產效率應該比南韓更高才對。
但是奴隸制經濟自己沒有消費市場和創新能力,而這是自由經濟的優勢。這也是為什麼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中國在全球化過程中依靠自由經濟的市場和偷竊技術快速發展,最受傷的是歐美勞工階層,貧富差距加大,中產階級萎縮,這也是Trump能獲得那麼多支持的原因
自媒體時代,我們如何分辨真相
兩極化形成虛假信息繁衍的封閉環境
事實與觀點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導致媒體的公信力下降
自媒體的興起大大的增加了觀點相對於事實的數量,大量的觀點/臆測甚至謊言很容易就淹沒了少量可核查的事實,很多新聞報導成為編段子,寫劇本
(看黨媒的文章和看紐約時報等左媒的文章的感覺類似,大量觀點,少量事實,選擇性的報導對自己一方有利的事實輔助大量的觀點渲染)
对 Jordan Peterson 這個人瞭解不多,從維基百科上看還是難得正常的一個學者,在今天這種激進左派為主流的學術圈,敢反對政治正確和身份証治的學者是難得
真正偉大的學者肯定不會被媒體綁架,像托馬斯*索維爾這樣敢說真話的的學者也會被封口,實在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ramessu 後面兩個沒聽過,不過問題改成:如果你必須從中選一個,你會選誰。。喜歡這個詞太模糊,相對認可政治理念並不等於喜歡
@ramessu 精神閹割
@Reiki 找一個
@maoyaoyao 比夏天時候還猖狂
@limitrice 這習慣很好
| 三觀不正 | 好爲人師 | 貪財好色 | 混吃等死 |
拳匪白左退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