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
除了字面意义之外没太大关系,中学的时候借图书馆的雷马克看,最喜欢《里斯本之夜》,当时看了三遍,故事开头说的是夜晚一个犹太难民把自己和逃难途中去世的妻子的护照转送给另一个犹太难民“我”,但在早上开船之前要“我”听完他讲自己和妻子逃难的故事,大意是说我还活着妻子死了,但只要我把妻子的故事说给别人,妻子也等于活在别人的脑中,如果别人把故事记错了或者脑补了,妻子又有了新的生命;之后整个故事的叙述者又变成了送出护照,待日出后即希望渺茫的“我”。
无尽的逃亡和瘟疫下无法逃开的窒息…生活中处处有既视感的时候我也开始相信脆弱和无形的东西最坚韧,我们是细细的,风过折腰但窸窸窣窣嘟囔个不停的芦苇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Qoto Mastodon

QOTO: Question Others to Teach Ourselves
An inclusive, Academic Freedom, instance
All cultures welcome.
Hate speech and harassment strictly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