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有没有分享过,两三年前我差点去跟了一个5G项目,聊了挺久,后来薪酬没谈拢就算了。当时听了好多5G的事情,觉得挺好玩的。有一个确实让我挺吃惊的。
老板说现在挺多基站不是给通信用户建的。举例来说,当我们在地铁里面,是不是有时候看起来信号满格,视频一直刷不出来。因为大约有一半的信号基站是给军方用的,你的手机路过的时候,会给打个标签,表示从此经过,签到。并不给你提供数据服务,但是会记录你的经过信息。
这种事,好像是从4G转型开始时,慢慢铺设基站的时候做的。因为我们聊到5G项目铺设的时候,需要的基站数量问题。都属于市场机会了。
标记用户行动轨迹,怎么说呢,本来是只有电话公司有这个数据的,而且他们未必会记录。因为早期没啥意思。比如2G信号基站可能几十公里一个,三点定位法出来的轨迹也没啥用。3G可能十公里,4G可能1-3公里,5G最优是500米。就是说,传输速率越高,基站越密集,个人行动轨迹就会越准确,就越有价值。
而让我比较吃惊的是,4G开始,就有这种布局了。用基站记录个人签入签出,不得不说一句,技术进步果然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监控手段了。

@Doris 说两个更可怕的商业化应用:WiFi探针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普及,可以做到非常精准的室内外定位,并且有时借助一些手段可以匹配到用户的手机号码;公共区域的很多广告屏都带有摄像头,面对广告屏看的人会被拍照分析,人脸识别,记录性别年龄和消费习惯等。

@schreiben 只要在WiFi探针覆盖范围内,手机开启WiFi,无需接入就可以被记录MAC地址,进而被比对出手机号。前些年就已经非常普及了,尤其是在商场、医院等周边。近年来手机厂商提供MAC地址随机化功能,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但最稳妥的还是出门就关闭手机WiFi甚至打开飞行模式,或者使用非本人实名手机号上网(例如境外手机卡)。

Follow

@add 这个针对ios系统应该没用,在 iOS 14 或更高版本、iPadOS 14 或更高版本以及 watchOS 7 或更高版本中,当 iPhone、iPad、iPod touch 或 Apple Watch 接入无线局域网时,其会在每个网络中使用唯一的(随机)MAC 地址标识自己。感觉还是5G的这个500米的基站有用,因为技术是针对的手机号,手机号又是实名的。用老年机都能给你追踪到。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Qoto Mastodon

QOTO: Question Others to Teach Ourselves
An inclusive, Academic Freedom, instance
All cultures welcome.
Hate speech and harassment strictly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