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胃袋 boosted

@qionez @board

tutanota.com

这个安全私密邮箱也推荐。非常不错。注意发邮件的时候可以选择取消保密。

如果不取消则需要设置密码,收件人也需要密码才可以打开。之前不知道可以取消,发出去的邮件别人都打不开。

访问速度快、免费、容易注册、完全匿名、没记错的话创立者创建这个安全邮箱的时候就是为了达到完全匿名、隐藏踪迹。

第二个推荐你用duckduckgo:

duckduckgo.com/email/

其实不算是个邮箱,他允许你随意生成一个用户名@duck.com的邮箱,来作为你真实邮箱的代收。

注册时填写这个邮箱,会自动把收到的帖子转发给你的真实邮箱,并且会去除原帖内的跟踪信息。

可以理解为给自己真实邮箱匿名化。

目前这两个搭配几乎可以完全胜任网络邮箱的需求。并且可以完美替代proton。

胃袋 boosted

trigger warning:性侵害【是时事求助所以请关注一下!!】 

因为原po说可以随意转载所以在这里发一下,可能的话请扩散&关注一下!!拜托了!!

胃袋 boosted

看见首页转腺病毒疫苗的副作用,我觉得还是要澄清一点,美国用的是强生J&J的,这个疫苗统计数据发生血栓概率是十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是什么概念?就是大家可能都觉得流感疫苗没什么副作用,其实是有罕见副作用的就是GBS吉兰巴雷综合征,这个副作用很罕见,发生率是十万分之一到二。
在多价加强针出来之前,美国很多医院都是只有强生的疫苗给未接种的住院病人出院前打,因为方便只需要打一针,很多病人确实没条件再去其他地方打第二针或者你知道ta出院后也不会再打第二针。我周围也有不少朋友打强生,都是第一波那时候约到什么就打什么了。
现在为什么用得少了,并不是血栓副作用本身多么骇人听闻,更主要是因为有更好的mRNA疫苗,以及新冠已经过去三年,如果到现在还没接种疫苗的病人,即使一针病人估计也会拒绝,所以安全性相对低但是方便性更高的强生疫苗现在没什么意义了。
但当然这和国内的什么腺病毒吸入疫苗完全不是一个context,现在国内不管批不批做没做实验,任何新冠疫苗或者药物都很扯,因为完全没有一个免疫系统留白的人群可以做实验,国内的都打过其他疫苗了+被隐藏了大量已经感染过的人数,国外的也都感染一遍+其他疫苗了,这还假模假样做什么实验啊去哪儿做啊骗谁啊搞什么搞。。

胃袋 boosted

@AFWood 附录用一共有四千多个单词,都是用过去时写成的,如果仅仅有一两句话是用过去时写成的,那么也许可以称之为bug,如果附录的几千字都是用过去时写成的,就不是一个bug,而是作者有意识的安排。

至于书中对无产阶级的描写,这一段应该是比较符合你的描述的:

「事实上对于群众,人们了解得很少,也没必要了解很多。只要他们继续干活、繁衍,他们别的行为就无关紧要。他们被放任自流,就像阿根廷的平原上没有笼缰的牛群。他们过着似乎是返璞归真、类似他们祖先所过的生活。他们在贫民窟出生、长大,十二岁开始干活,度过蓬勃却短暂的健美和性冲动期,二十岁结婚,三十岁就步入中年,然后死去,多数寿命不超过六十岁。他们脑子里想的全是重体力劳动、养家糊口、跟邻居为鸡毛蒜皮之事争吵、电影、足球、啤酒,还有最重要的赌博。把他们控制住不算困难。思想警察的特务总在他们中间出没,传播谣言,瞄上并消灭被认为有可能变得危险的个别人。然而没人努力向他们灌输党的意识形态。对群众来说,不需要很强的政治感,他们需要拥有的,只是一种初级的爱国主义感情。用得上时,可以随时唤起他们的这种感情,让他们接受更长的工作时间和更少的配给。甚至在他们变得不满足时——有时确实会——其不满足感也不会带来什么后果。由于缺乏总体上的概念,他们只会专注于一些细枝末节的不如意之事,从来看不到还有更大的罪恶。绝大多数群众家里甚至没有电屏,连民警也很少管他们的事。伦敦的犯罪率极高,是一个充斥着小偷、强盗、妓女、毒品小贩和形形色色骗子的天地,但是因为犯罪都发生在群众自己中间,因而无关紧要。在所有道德问题上,他们也被允许继承其先辈的规范。党在性问题上的禁欲主义并未强加给他们。乱交不受惩罚,允许离婚。甚至如果群众表露出有宗教信仰的需求或者愿望,也能得到许可。他们不配被怀疑,正如党的标语所称:“群众和动物是自由的。”亅

你可以认为这表明大洋国的底层民众是愚昧无知的。但这是因为故事本身的设定使然,假如故事中的底层民众聪明勇敢,坚持反抗,那么极权主义本身就无法持续下去,这篇小说也就没有写的必要了。文学作品总是要遵循生活的一些基本逻辑,将极权社会下的民众描写得和正常社会下的民众一样,就违反了基本的生活常识。可这并不代表作者认为这是“劣根性”,或者“奴性”使然,也并不代表作者认为民众就会永远地愚昧下去,因为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同时也提到,“绝大多数群众家里甚至没有电屏,连民警也很少管他们的事”,以及,“在所有道德问题上,他们也被允许继承其先辈的规范。党在性问题上的禁欲主义并未强加给他们。”显然,大洋国对于体制外的底层民众和体制内的党员是有着两套不一样的规则的,党员有特权,但受到组织的牢牢控制,底层民众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整日为温饱发愁,党对他们基本上是一种放养的状态。底层民众的愚昧状态,更多的是贫穷的环境使然,而不是因为他们自身秉性恶劣,没有任何证据认为作者对底层民众是一种绝望的态度。我推测您可能是将自身对中国民众的绝望态度投射到作者的身上了。

至于《动物农场》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奥威尔在《动物农场》的乌克兰文版序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里我直接引用原文:

「这里,我必须停下来谈一谈我对苏维埃政权的态度。

我从来没有去过俄罗斯,我对它的了解只是通过读书看报而得到的。即使我有这力量,我也不想干涉苏联内部事务:我不会仅仅因为斯大林和他的同事的野蛮和不民主的手段而谴责他们,很有可能,即使有最好的用心,在当时当地的情况下,他们恐怕也只能如此行事。
但是在另一方面,对我来说,极其重要的是,西欧的人们应该看清楚苏联政权的真正面目。自从一九三○年以后我很少看到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苏联是在向我们可以真的称为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相反,我对它转变成为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的明显迹象感到吃惊。在这样一个社会里统治者像任何其他统治阶级一样都不愿意放弃权力。此外,在英国这样一个国家里的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都无法理解今天的苏联已完全不同于一九一七年的它了。这一部分是因为他们不愿意理解(即他们希望相信在什么地方的确有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存在),一部分是因为,他们习惯于公共生活中的比较自由和节制的环境,极权主义是他们完全不能了解的。

但是你必须记住,英国并不是完全民主的。它也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极大的阶级特权和(即使在现在,在一场可能使人人平等的战争之后)极大的贫富悬殊。但是尽管如此,它还是一个人民生活了好几百年而没有发生内战的国家,法律相对来说是公正的,官方的新闻和统计数字可以几乎一概信任,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持有和发表少数派意见并不会带来生命的危险。在这样的气氛中,像集中营、大规模强制迁移、未经审判就逮捕、新闻检查等事情,普通人是没有真正了解的。他所读到的关于苏联这种国家的报道都自动地化为英国概念了,他很天真地接受了极权主义宣传的谎言。到一九三九年为止,甚至在此以后,大多数英国人不能认识德国纳粹政权的真正性质,而现在,对苏联政权,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仍处在同样一种幻觉的下面。

这对英国的社会主义运动造成很大的危害,对英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严重的后果。的确,在我看来,没有任何东西有像认为俄罗斯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认为它的统治者的每一行动即使不加模仿也必须予以辩解的这种信念,那样,对社会主义的原来思想就造成了更大的腐蚀。

因此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一直坚信,如果我们要振兴社会主义运动,打破苏联神话是必要的。

我从西班牙回来后,就想用一个故事来揭露苏联神话,它要能够为几乎每个人所容易了解而又可以容易地译成其他语言。但是这个故事的实际细节在相当时期内一直没有在我的脑海中形成,后来终于有一天(我当时住在乡间一个小村庄里)我看到一个小男孩,大概十岁,赶着一匹拉车的大马在一条狭窄的小道上走,那匹马一想转弯,那男孩就用鞭子抽它,这使我想起,如果这些牲口知道它们自己的力量,我们就无法控制它们,人类剥削牲口就像富人剥削无产阶级一样。

于是我着手从动物的观点来分析。对于它们来说,显然人类之间阶级斗争的概念纯粹是错觉,因为一等到有必要剥削牲口时,所有的人都联合起来对付它们:真正的斗争是在牲口和人之间。从这一点出发,就不难构思故事了。但我一直没有动手,到了一九四三年才写,因为我一直在做其他工作,没有余暇。最后,我把有些大事,如德黑兰会议,包括了进去,我在写作时,会议正在开。这样,这个故事的主要轮廓在我脑中存在了六年之久我才实际开始写作。

我不想对这部作品发表意见;如果它不能自己说明问题,那它就是失败之作。但是我想强调两点:第一,虽然有些情节取自俄国革命的真实历史,但它们是作了约缩处理的,它们的年代次序作了颠倒,这是故事的完整化所必需的。第二点是大多数批评家所忽视的,可能是因为我没有予以足够强调。许多读者在读完本书之后可能有这样的印象:它以猪和人的完全修好收场。这不是我的原意;相反,我原来是要在一种很不和谐的高音符上结束,因为我是在德黑兰会议以后马上写的,大家当时都认为该会议为苏联和西方建立了可能范围内最好的关系。我个人并不认为这种良好关系会维持很久,而事实证明,我没有错到哪里去……亅

奥威尔在此已经表示得再明显不过了,他的目的就是“打破苏联神话,振兴社会主义运动”。你可能只看到了前一点,而没看到后一点。没错,奥威尔是反对苏联体制,但他并不是一个沉溺于“人类烂透了”的思想的犬儒主义者,相反,正如他在《我为什么写作》的这篇文章里说的:“在我看来,自1936年起,我所撰写的严肃文字,无论是以直接还是间接途径,都是在抨击极权主义,并提倡民主社会主义。”说到底,揭露极权主义的罪恶,与提倡真正的自由平等并不矛盾。当然,如果你就是要坚持人性无可救药,民众不堪教化,这也是你的自由,但我恐怕这种想法更多的是源于你的现实经历,而非小说本身。

精力有限,不打算继续回复下去,希望讨论就此结束,望谅解。

胃袋 boosted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1984》的结局其实是开放的。

完整地看完了《1984》的人,很少有不为书中描绘的那个暗无天日、没有希望的极权社会感到压抑、沮丧乃至抑郁的。让人沮丧的不仅仅是“大洋国”本身的黑暗,更是面对这样一种极权体制的无力感,仿佛以后的人类世世代代都要接受它的奴役一样。

如果单看正文,不看附录的话,那么读者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很正常的。即便是看了中文版附录,读者也不会感觉有什么异常。可是当你查看英文原著的附录时,你就会发现这里实际上埋了一条暗线。

我们来将中英两板的附录做一下对比。

中文版附录:

新话的原则

「新话是大洋国的正式语言,其设计是为了满足英社——即英格兰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上的需要。到了一九八四年还没有一个人能用新话作为唯一交流手段,不论是口头上的,还是书面的。《泰晤士报》上的社论是用新话写的,但是这是一种特殊的技巧,只有专家才能做到。估计到了二〇五〇年新话终将取代老话(即我们所称的标准英语)。在此之前,它逐步地扩大地盘,所有党员在日常谈话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新话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一九八四年使用的那一种,见诸第九版和第十版的新话词典,是临时性的,其中有不少多余的词和过时的结构,以后就要废除的。这里所涉只是第十一版词典中应用的最后修订稿。

新话的目的不仅是为英社拥护者提供一种表达世界观和思想习惯的合适的手段,而且也是为了使得所有其他思想方式不可能再存在。这样在大家采用了新话,忘掉了老话以后,异端的思想,也就是违背英社原则的思想,就根本无法思想,只要思想是依靠字句来进行的。
……
……
的确,过去的许多文学都已用这个办法加以改写。出于名声的考虑,有必要保持对某些历史人物的记忆,同时使他们的成就与英社哲学一致。因此像莎士比亚、弥尔顿、斯威夫特、拜伦、狄更斯这样的作家的作品都在翻译中;这项工作完成后,他们的原作以及所有残存的过去的文学作品都将统统销毁。这项翻译工作既费时又费力,在二十一世纪的头一二十年恐怕不会完成。还有大量的实用文献——不可缺少的技术手册之类——也需这样处理。主要是为了有时间进行这项翻译工作,新话的最后采用日期才定在二〇五〇年这么迟的一个年份。亅

英文版附录:

The Principles of Newspeak

「Newspeak was the official language of Oceania and had been devised to meet the ideological needs of Ingsoc, or English Socialism. In the year 1984 there was not as yet anyone who used Newspeak as his sole means of communication, either in speech or writing. The leading articles in ‘The Times’ were written in it, but this was a TOUR DE FORCE which could only be carried out by a specialist. It was expected that Newspeak would have finally superseded Oldspeak (or Standard English, as we should call it) by about the year 2050. Meanwhile it gained ground steadily, all Party members tending to use Newspeak words and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 more and more in their everyday speech. The version in use in 1984, and embodied in the Ninth and Tenth Editions of the Newspeak Dictionary, was a provisional one, and contained many superfluous words and archaic formations which were due to be suppressed later. It is with the final, perfected version, as embodied in the Eleventh Edition of the Dictionary, that we are concerned here.

The purpose of Newspeak was not only to provide a medium of expression for the world-view and mental habits proper to the devotees of Ingsoc, but to make all other modes of thought impossible. It was intended that when Newspeak had been adopted once and for all and Oldspeak forgotten, a heretical thought—that is, a thought diverging from the principles of Ingsoc—should be literally unthinkable, at least so far as thought is dependent on words.
……
……
A good deal of the literature of the past was, indeed, already being transformed in this way. Considerations of prestige made it desirable to preserve the memory of certain historical figure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bringing their achievements into line with the philosophy of Ingsoc. Various writers, such as Shakespeare, Milton, Swift, Byron, Dickens, and some others were therefore in process of translation: when the task had been completed, their original writings, with all else that survived of the literature of the past, would be destroyed. These translations were a slow and difficult business, and it was not expected that they would be finished before the first or second decade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re were also large quantities of merely utilitarian literature—indispensable technical manuals, and the like—that had to be treated in the same way. It was chiefly in order to allow time for the preliminary work of translation that the final adoption of Newspeak had been fixed for so late a date as 2050.」

看出区别来了吗?

区别就是中文版附录是用现在时写成的,英文版的附录则是用过去时写成的。时态不一样,意思就天差地别。中文版的附录实在描述一个正在推行的制度,英文版的附录则是在描述一个曾被推行的制度。我查看了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三家的译文,发现它们都没有把译文中过去时时态表现出来,它们都遗漏了这处重要的信息。

知道了原著的附录采用的是用过去式的视角,我们就能够明白附录中的“新话”和“大洋国”其实是后人记录或研究的对象。这里暗示的是“大洋国”可能最后还是被推翻了,人们也许把曾经在大洋国发生的这些事情总结成了历史教训,用以警示后人。当然,这是一种猜测,因为奥威尔透露的信息实在太少,没有人知道附录的作者是谁,没有人知道两者之间隔了多少年,也没有人知道这么多年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是从《1984》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其实能够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例如《1984》中反复地提到过一句话:“如果有希望的话,希望一定在无产者身上”。这是温斯顿在日记本里记录的内容,在文中出现过三次。具体的解释是这样的

“因为只有在那里,在这些不受重视的蜂拥成堆的群众中间,在大洋国这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中间,摧毁党的力量才能发动起来。党是不可能从内部来推翻的。它的敌人,如果说有敌人的话,是没有办法纠集在一起,或者甚至互相认出来的。即使传说中的兄弟团是存在的——很可能是存在的——也无法想象,它的团员能够超过三三两两的人数聚在一起。造反不过是眼光中的一个神色,声音中的一个变化;最多,偶尔一声细语而已。但是无产者则不然,只要能够有办法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就不需要进行暗中活动了。他们只需要起来挣扎一下,就像一匹马颤动一下身子把苍蝇赶跑。他们只要愿意,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把党打得粉碎。可以肯定地说,他们迟早会想到要这么做的。”

此外,在奥威尔的其他文章中,也能看到类似的观点,例如在《动物农场》乌克兰文版序中,奥威尔就回忆到他曾经看到过一个小男孩,大概十岁,赶着一匹拉车的大马在一条狭窄的小道上走,那匹马一想转弯,那男孩就用鞭子抽它,见此场景,奥威尔就想到,如果这些牲口知道它们自己的力量,我们就无法控制它们,人类剥削牲口就像富人剥削无产阶级一样。

在评论伯恩汉姆的那篇“Second Thoughts On James Burnham“里,其实也有类似的表示。其实说到底,奥威尔一直是一名社会主义者,像他这样的社会主义者,特点就是不论现实让他多么灰心沮丧,都依然会保留对普罗大众的信心,也许极权统治能维持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但它总会有被推翻的一天,人类从来都没有建成社会主义,不代表以后就不会建成。这里的社会主义,是指奥威尔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而不是共产主义。

总之,《1984》的结局是开放的,极权主义很可能最终还是被推翻了,如果你知道了结尾用的是过去时再去看这本小说,会有很不一样的感受。

胃袋 boosted

10月28日最新发的关于孟晚舟事件的前后纵观分析,堪比小说。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前后来龙去脉以及孟晚舟引起的各国博弈。

wsj.com/articles/huawei-china-

胃袋 boosted

1、到了单词都认识,但是连起来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的阶段,需要精读一些标准化的文章,收集遇到的句法语法结构,当成单词去背,例如

forum.wordreference.com/thread

2、「要为10年、15年甚至20年后的自己积累资源,等待若干年后还有人记得你的好意,为你打开一扇门或助你渡过难关。如果没有积累社会资本,你可能不知道还有一扇门在那里。」
——《讲好你的故事》
(新加坡)沈文才
(新西兰)西蒙·莫特洛克

3、心气高和攻击性强,用在竞争关系上可以理解。

有人在亲密关系里也这样,就需要看心理医生了。

4、一年十倍者如过江之鲫,十年一倍者却寥若辰星。学习、投资、训练、学习技能与创业皆是。

5、世上大多数重要的事情都是那些即使在绝境下也不肯放弃的人们完成的。

这个视频也让联想到了很早以前看过一个小女孩日积月累跳跃练习。从一开始哭,到后来的自信,甚至得意。

辅助这个视频更好理解第4点。将所有失败、痛苦、成就、技巧倾注于一个领域,远比上述感受来自多个领域体验更完整,体会更深刻。

很庆幸在数年前遇到了我的座右铭「时间花在哪里,成就出在哪里」。秉持这个工作、学习态度,让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多改变。

时间绝对不会骗人。

胃袋 boosted

其实我最近一直想不通,为啥大家抗议归抗议,为啥没有人往中国领事馆泼屎呢,不能光明正大的的泼,那半夜用塑料袋装着扔进去不行吗?我希望有一天国际友人提起中国领事馆的印象是泼屎馆,茅坑管,领事的外号是大便领事。多好啊,我就是没有在国外,我要是在国外我是真的玩这一套,我就喜欢玩这种原生态的抗议。

胃袋 boosted

生理卫生清洁相关 

看到大家提醒湿厕纸的健康风险,再补充一个也许很多人知道,但不排除仍然有人不知道的事情:
阴道清洗液也非常不推荐使用!
过度清洁事实上更可能让身体出现过敏症状或者更易滋生导致问题的细菌。
事实上健康的身体原本就需要稳定的菌群作为安全保障,如果自己原本挺健康,尽量不打扰已经定居在自己身体上的菌群就是最“卫生”的生活方式了。
“卫生”不是杀菌,不是改变原有的PH值,不是清理掉身体正常分泌的液体或油脂,甚至都不该是把正常气味转变为某种人工制造的“香气”。
我们的身体有很多地方都不适合频繁或彻底的“清洁”,所以一定不要活得过度干净。我们是动物,不是玻璃杯。

胃袋 boosted

@fournoas 阿斯利康和强生都是注射疫苗,导致血栓的机理是肌肉注射不慎渗入血液后的一系列情况。吸入的疫苗应该不会发生渗入血液的情况吧🤔🤔
我不是医学相关的,也不是很懂…

bbc.com/zhongwen/simp/science-

胃袋 boosted

你为什么总是很累?如何高效休息!

这个视频讲得好全面诶,逻辑也很清晰,还介绍了背后的原理,推荐!

📒 总结:
- 工作学习90分钟后应该休息20分钟
- 这20分钟里不应该玩手机或做任何刺激大脑的事,放空、散步、冥想才是最好的休息方法。也可以尝试yoga nidra(yogic sleep)
- 如果想睡午觉,应控制在30分钟内或睡到90分钟,且安排在睡前8-10小时

- 通过光线调节作息:早起接受日照或日光灯,睡前避免蓝光
- 通过温度调节作息:睡醒冲冷水澡,睡前1-2小时洗热水澡/泡澡

- 咖啡因戒断:10天内不碰任何咖啡因,并保持每周只有一天可以喝咖啡
- 食物:避免蛋白质和精致碳水一起吃,或把精致碳水放到晚饭帮助入睡;吃饭吃八分饱

- 每天10-30分钟的运动能提高能量上限
- 没有运动基础的人做力量训练会比有氧更能有效改善能量状况

bilibili.com/video/BV1GG411V7y
#迷糊桃今天学什么
#长毛象安利大会

胃袋 boosted

无聊刷到一个震惊我一整天的视频,周恩来原来有两副面孔,一下子把我十里送他的好感给送没了。
youtube.com/shorts/SCEJwrLK8po

胃袋 boosted

李维导演的纪录片《尘默呼吸》入围了金马奖,这是一部描写尘肺病人生命末期困境的纪录片。希望年轻的李维能获得奖项。

胃袋 boosted
胃袋 boosted

@board 国外手机号购入渠道推荐(肉身出不去)

胃袋 boosted

看到说一个作家被炸号以后,合作的公司接到了下架书籍销毁的通知,波及了包含编辑、公司、发行、渠道、出版社、书店等在内的一堆人和相关部门。

胃袋 boosted

上海现在正在推广的康希诺生物吸入式疫苗还没有通过三期临床。这个疫苗就是之前老军医陈薇团队研发的克威莎疫苗,属于腺病毒载体疫苗,和阿斯利康、强生属于同一技术路线,也是大名鼎鼎的“血栓疫苗”。大家自己掂量吧

胃袋 boosted

@runrunrun 建议要办护照的象友去小红书看看,很多办下来的实例对应坐标,而且一路的评论各种阴阳怪气,看起来很可乐。搁豆瓣应该早炸了。

胃袋 boosted

昨天有朋友来问我怎么润。说在荷兰要连续住够五年才能拿永居,觉得太慢了。有没有什么捷径?我心想已经很快了吧,至少有个五根手指能数过来的可见的明明白白的期限。至少你按流程走,能走完。

她发来一张图,我一看,傻眼,我说这里土耳其真的性价比高到爆炸。相当于投资三年,在荷兰拿土耳其护照不比中国护照好?不用考语言,能拿双重国籍。她以为我在搞笑,当然不知道这张图里的东西真实度多少。我觉得在对润的认识上,我和她之间还有很多误会。

我懂她说的“捷径”包含的意思不单单是快,还有能不能维持她在国内的身份和收入水平,体体面面润了。想找到办法,在国外有后路,在国内的事儿也不能放下。

胃袋 boosted

《女儿经》当年是九位导演为双十国庆的拼盘作品。
放到今天做国庆献礼大概是《我和我的姐妹》这种基调,当年却是截然不同的左派文人表达,主颂的是“自由、平等,大众解放、妇女解放。”
片中对妇女地位和处境的批判是很深切,“替诸位不平,替诸位可惜”几处闲笔很有意思:比如讽刺高倩苹饰演的角色及善宣传,却是演讲中说一套实际做一套,此时画面叠化出现青天白日旗;
胡蝶一本正经挺着胸对饰演她丈夫的高占非:“你们男人都是在外面招蜂引蝶,我正大光明交个男朋友怎么了。”已经在厅里沉默地看了150分钟的大家全笑了。

Show thread
Show older
Qoto Mastodon

QOTO: Question Others to Teach Ourselves
An inclusive, Academic Freedom, instance
All cultures welcome.
Hate speech and harassment strictly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