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真正統治整個台灣的時間不超過10年
【喪失一寸領土都算「國恥」的想法是我們現代人才有的觀念,對於「大清皇帝」來說,觀念是反過來的,大清皇帝的想法是:「我看得起你,才把你納入管轄」
….
我舉一段真實的歷史讓大家感受一下,大清皇帝對於「增加在台灣的領土範圍」的真實感受。
那是大清嘉慶11年的事情。當時有一則《明發上諭》(聖旨)「朕聞滬尾以北,山內有膏腴之地一處」「向來為逆犯所窺伺,近來屢次在該地出沒,意圖搶占」「命人詢察此處係何地名,派令官兵前往,籌備見機辦理」。
這裡說的「滬尾」,就是當時清朝統治台灣最「北」的行政區相當於今天的「淡水」,再過去的台北盆地東部,就不屬於大清版圖了。所以皇帝才會不知道當地地名….
然後,三年後的嘉慶14年,後續來了:「蛤仔難北境居民,現已聚至六萬餘人」「且於逆犯窺伺之時,協力備禦,幫同殺賊」「實為深明大義,自應收入版圖,豈可置之化外」。
這裡說的「蛤仔難」,就是今天的宜蘭,這則《明發上諭》,就是清朝把原本不屬於版圖的「宜蘭」,納入版圖的過程。這是宜蘭,那麼花蓮與台東呢?很抱歉,那些地方皇上沒留意就繼續當「化外之地」了。】
從另一主角必麒麟觀點看十九世紀的南台灣:
“透過他的親身見聞,我們看到平素貪財獨斷的滿大人,某日卻因上級突然要造訪而倉皇失措,火速重振已廢弛數十年的軍備的荒唐場景。我們也聽到自視是天下惟一人種的漢人,對著「蠻子」大談殺嬰之必要性,並強調發明蒸氣機根本算不上智慧。當然,冒險性格濃烈的漢人農夫漁夫,在烈日之下對路過客大擺擋路劫財的陣勢,或對遇難船舶使出拆船越貨的絕活時,其模樣自然也被生動地保存下來。
書中還迴盪著被逼到生存邊緣的平埔族老婦的顫音:「白種人才是我們的親戚,他們不屬於邪惡、留長辮的漢人,我是何等的幸運,竟在兩眼昏花、面臨死亡之際,又看見『紅毛親戚』。」但剽悍純真的原住民,永遠是必麒麟最神往的朋友,他記下夜闖魯凱族萬斗籠社的每一刻,那月光下進行的奇異又羅曼蒂克的歌唱會,那被「野蠻人」稱讚為「白種親戚不愧是真正的男人,用男子漢的氣概唱歌,不像漢人學女人的聲音,尖聲歌唱」的一幕,如何能遺忘?至於「遊歷者號」事件中,恆春大頭目與美國領事談判之際,李善德將軍佯裝憤怒地掏出玻璃眼珠的趣味戲碼,也被他洋洋得意地提及。”
原著小說配合戲劇推出後的漫畫版:
"目前台灣最早對咖哩的記載,出現在英國人必麒麟(W. A. Pickering)的《歷險福爾摩沙》一書中。1865 年時,當時擔任安平海關的他與美國船員共進午餐,吃的便是「田雞咖哩」這樣時髦的菜色。
但咖哩作為一種普遍的食物在台灣推展開來的契機,則得等到日治時期,隨著明治維新後飲食逐漸西化的日人抵達這座島上,前面所提到研發出佛蒙特咖哩的日商「好侍牌/House」,早在1930 年代就已開始在台灣販賣咖哩粉,甚至在《台灣日日新報》上刊登了一連串的咖哩粉廣告。也是於此時,咖哩在基隆人的味蕾上佔有了一席之地。"
https://www.facebook.com/gushi.tw/photos/a.1513442312227437/1944849532420044/
日治時期的大稻埕還是很臺灣本色原味啊!而且影片裡的普遍體態和氣質明顯好過同時期中國老照片裡的常民。
"為強化宣傳治理台灣政績,日本政府在裕仁皇太子抵訪各處時,皆安排攝影師隨團拍攝,以影像詳細記錄下這段過程,呈現殖民地台灣在日本治理下的各種政治、經濟、社會、教育、文化等建設成果。
「台灣行啟」之旅以不同照片製作與印刷流通方式,留下眾多版本的寫真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行啟紀念寫真帖」等百年前照相簿,成為研究台灣殖民地政經關係,以及裕仁皇太子巡訪台灣的重要影像史料。"
"在對外意義上,日本自1867年明治維新後,歷經內部的富國強兵政策,以及對外的日中(甲午)戰爭(1894-1895)、日俄戰爭(1904-1905)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已成功擠進了世界列強行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國際聯盟中(簡稱國聯,現今聯合國前身。League of Nations),出任理事會僅有四席(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的常任理事國,更是歐美白人列強國家之外唯一擁有殖民地的國家。但日本在國際聯盟成立過程中所提出的「種族平等議案」沒能獲得採納,不只喪失成為非白人國家精神領袖國的大好機會,也讓日本社會開始出現日本列強地位未穩固,還未完全獲得其他列強「認同」的思潮。在這種社會情結下,裕仁皇太子的這次「臺灣行啟」,如何對外呈現「日本統治下現代進步的殖民地臺灣實況」,如何宣導「日本成功統治臺灣」等信念,遂成為日本社會的一種共同期待。
在對內意義上,「行啟」具有「皇室(天皇)撫恤子民」之宣導功效,原本明治末年日本內閣已經決議讓當時的皇太子嘉仁親王 (1879-1926) (後為大正天皇)行啓臺灣,但因適逢明治天皇(1852-1912)過世而中止。1919年首任文官總督田健治郎(1855-1930)來臺後,標榜同化主義,施政上以內地延長主義為原則,力促裕仁皇太子訪臺成行。臺灣於日本統治初期曾遭遇武裝抗日,一戰後雖有臺灣議會設置請願等政治運動,但統治已經進入穩固期,基本的農、工、商業建設與社會、教育、文化政策,也隨之有了初步成效。此時裕仁皇太子以攝政宮之尊「行啟殖民地臺灣」,不只可確保行程順利安全,且可收到「政經現代化」、「內臺一體」與「撫恤子民」等宣導功效,為臺灣統治提供最大的助益。"
https://ncpiexhibition.ntmofa.gov.tw/tw/OnlineExhibition/Detail/22062210334078051
《斯卡羅》原著小說電子書版:
「該故事的族群背景包含屏東南排灣族原住民、平埔原住民、Seqalu(指由東部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遷移到屏東的滿州於恆春區域)、漢人、荷人、日本人、法國人和其他民族間的接觸,衝突事件及產生新關係的過往。」
#book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9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