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今天出席聯邦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關於國務院年度預算聽證會時,被問到對美台雙邊貿易協定(BTA)的立場。布林肯說,這可能得問美國貿易代表戴琪(Catherine Tai),但他透露,雙方已經或即將就部分架構協定展開對話,「這些對話應該開始了」。...
...總部設在華府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台灣議題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說,布林肯這席話無疑釋出訊號,顯示華府很可能重啟自歐巴馬政府以來遲遲未舉行的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談判。"
"The Trade and Investment Framework Agreement talks date back to the 1990s. They are as much about the symbolism of U.S.-Taiwan cooperation in the face of opposition from Beijing—which considers Taiwan a renegade province—as they are about economic issues.
The talks were discontinued under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trade representative, Robert Lighthizer, who considered Taiwan a mercantilist country that blocked U.S. imports. He also was focused on negotiating a broad trade deal with Beijing."
"據悉,我方透過台美高層經貿對話,優先的策略是爭取TIFA會談儘速舉行,政府內部評估,由於洽簽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需要時間,BTA的協商與洽談也可在TIFA的架構下舉行。"
被阻擋的台美TIFA對話總算要開始啦~
"Robert Lighthizer, the U.S. trade representative under then-President Donald Trump, declined to launch trade talks with Taiwan, in part because he wanted to preserve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framework for trade cooperation with Beijing, according to people familiar with the matter."
"蕭美琴提到,台灣面臨市場開放的內部挑戰,美國也是,其近年產業外移,對外貿易逆差擴大,新冠疫情暴露了供應鍊的脆弱,農業團體、各產業的利益相關者,緊盯著貿易代表署爭取全球市場的一舉一動。無論是面對前川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或拜登政府新任貿易代表戴琪主張要建構「以勞工為核心」的貿易政策,台灣要尋求美方支持,啟動雙邊貿易協議談判,也不得不考量美方關切角度,才有突破現有雙邊貿易架構,進一步創造整體雙贏的可能。
蕭美琴提及,除了彼此各自關切的議題,勢將成為繼續磨合的爭點,包括氣候變遷與綠色經濟、數位經濟、以及供應鏈韌性在內等重要領域,將是雙方未來合作取得進展的機會,並說明供應鏈韌性即晶片與安全資通訊產品、藥品與醫療器材等項目,以及勞工保護、智慧財產權、技術性貿易障礙、投資等傳統雙邊貿易議題,更在新冠疫情中和疫後復甦的時期,呈現關鍵重要性。"
"第11屆TIFA會議今天上午7時舉行,預計中午12時結束,台美主談單位分別為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雙方預計就智慧財產權、數位貿易、藥品醫材、貿易便捷化、法規透明化、投資、供應鏈、非市場經濟、金融服務、環保及勞工權利等11項議題展開對話。"
對美國原油輸台增加這件事挺驚訝的:
"Much of the rise in U.S. exports to Taiwan has come from stepped-up purchases of crude oil as the U.S. became a net exporter and as Taiwan refiners sought to diversify away from primarily relying on supplies from the Middle East."
恍然大悟: 原來月初看到的資料裡指的是天然氣嗎?
"首先,採用天然氣發電當然是要減少空污,並且達到非核家園的目標,而轉向美國採購,那是因為台灣過去賣太多商品給美國,跟美國買的卻比較少,貿易逆差太大,快要上美國的黑名單了,為了避免被制裁,要想辦法減少美台貿易逆差,那你一次能跟美國買的大宗商品,台灣又用得上,那就只有天然氣了。不買的話,台灣跟美國的TIFA(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根本不用談。
.
而最後一點最為簡單,天然氣是不是穩定安全的能源。如果跟以前一樣跟東南亞買,可能有點危險。但是你今天改向美國買,試問一下如果中國封鎖台灣海峽,威脅擊沉要入港的美國天然氣船,那會發生什麼事??最好中國真的擊沉美國的天然氣船,看看中國會有什麼下場。以前伊朗得罪美國的關鍵原因之一,就是揚言封鎖荷姆茲海峽,讓美國油輪無法通過,而美國最在意的就是全球貿易的安全性。
.
所以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核四(非核家園)、萊豬(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與加入CPTPP),在蔡英文的戰略地圖裡,根本就是同一件事,有時候會覺得台灣人跟不上蔡英文的腳步,看不懂她到底在搞什麼。"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853670707987045&id=100000324927495
而且是三年前就開始這麼做了!
"中油公司11日宣布與美商Cheniere正式簽約,從2021年起每年採購200萬噸液化天然氣,為期25年、總金額估為250億美元,此外,中油更大幅增加對美國原油的採購數量,預估至今年10月為止,自美進口原油可達3498萬桶,約占中油進口原油總量的30%、26.24億美元。
中油內部統計資料顯示,去年自美國進口原油量只有258萬桶,占總進口量的比例不到2%,今年預估至少3千4百萬桶,已經是原本採購量的10倍以上。
中油副總經理黃仁弘對中央社記者表示,提高對美國油氣的採購量,將有助於降低美台貿易逆差,但他也強調,美原油品質穩定,且具備價格優勢,台灣的能源大多仰賴進口,「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中油會保持來源多元性,以確保油氣穩定供應。
至於天然氣方面,黃仁弘說,合約採購金額估為「250億美元」是以市價做長期推估,實際交易價會根據契約計算方式,依照出貨時市況計價,但將確保每年200萬噸的供氣量。
黃仁弘說,國內天然氣需求量可能持續增加,不過天然氣屬計畫式生產,須於事先向出口商或與其他國家協調用量,因此,除了美國,中油與卡達、澳洲等地廠商也簽有長約,目的是確保多元燃氣來源,降低管理風險。"
中油的新油/猷!
"OPIC索馬利蘭(OSC)由台灣中油全額出資,OSC將獲得此區塊開發的49%利潤,同時支付吉尼爾能源過去的歷史成本和現金溢價。吉尼爾能源將保留51%的股份,並繼續擔任運營商。
吉尼爾能源指出,索馬利蘭具有巨大的未開發潛力,其地質類似於葉門。SL10B13區前景看好,距離Berbera港約150公里,能通往國際出口市場。而自2018年1月的探勘數據分析,該區有超過50億桶石油的潛在存量。
合作夥伴的目標是開發此區域,預定在2023年鑽探一口勘探井。吉尼爾能源估算,這筆費用將達到4000萬美元。此開發案並已經過索馬利蘭政府核准。"
沒想到台索合作內容居然有獵豹保育這一項:
“談到園區內常見的獵豹醫療需求,陳弈凱說明,園區獵豹先前都曾被傳染貓的冠狀病毒,這種病毒會終身感染,在壓力下會發生傳染性腹膜炎;此外,獵豹也會因外傷骨折或吃到異物。
陳弈凱說,平均每週都會看到的例子,是獵豹好奇心太重,看到眼鏡蛇會去逗弄,導致被「眼鏡蛇毒」噴到眼睛腫起來;另外,因園區是半野生環境,有時候會有狒狒、鬣狗(Hyena)跑進園區跟獵豹打架,獵豹雖然常能打贏並吃掉獵物,但也會因此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