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象上吵了几天国际女高发报告的事儿,感觉有点铺开了。
一开始还围绕不符合学术伦理的角度,有理有据,对于象上这么多学生来说,也算提前警告。
后面就有点上升到阶级之间鸿沟的问题,变着花样吃人的问题。
我觉得聚焦具体的事件和个人都挺好的,一旦上升到没有具体的人的抽象层就容易变成一种攻击。(虽然我自己经常也攻击一下啦,生活不易,阴阳怪气。)
作为比较底层的老中吧,我其实有些时候看象友讨论个人痛苦我都想笑:这么点痛苦也好拿出来嚷嚷。(对不起,想发就发,我只是说一下。
一笑而过,毕竟虽然境遇不同,但是个体的痛苦可以是一样的。
对于阶级我嗷嗷叫的比较少,并非我遭受得少,而是左看右看大把有人比我遭受了更严重更不人道的剥削。
而深刻的理解这件事,并不需要多么不一样的信息渠道,只需要稍微多关注一下别人。
变形记我也看过,其实很小的时候就感觉到了背后的不合理。
为什么双方家长都是好人,都在努力工作,但是生活差距这么这么大呢?
为什么要走那么远的山路去上学,学校就不能在家门口吗?我的就在家门口,读初中公交车半小时我都嫌累死了。
我上面这两问题,不了解我的人会:何不食肉糜。
但比较理解我的人会读出:他们理应和我一样可以就近读书,也理应收入更高一些,住的更好一些。
推人及己的好处是很容易推己及人:我理应有更好的学校读书,我家的收入应该更多一些。
公平公正的DNA就动起来了,等我站在30岁这个窗口再看,对户籍制度,劳动剥削,价值转移,我的认知确实更容易左起来。
那个节目确实很残酷,但不是交换本身残酷,而是做成节目被这么多人看残酷。
在一个匮乏的环境里,不是去旅行一趟很难平静,是隔壁邻居吃肉的次数比你多,别的同学的玩具比你就多了一个5块钱的芭比娃娃都很难平静。
@lucyli 背後的不合理倒不是物質的衝擊,而是社會對物質的瘋狂迷戀的觀念。我見到有些孩子家裡不怎樣就同學用什麼手機他就一定也要,一點不體諒父母。現在甚至也體現在婚姻觀念中,攀比彩禮房車之類。以前真的不是這樣的,至少非正常的比例沒這麼高。
我們小時候物質不比影片中的孩子好到哪裡去,但至少心態是正常的
@nil 你这种发言我就会直接归在何不食肉糜这个分类里面。
而且咋说呢,我确实读出来优越感,可能是我缺啥看谁都秀啥吧。
打个比方吧,就像在老中社会里,我这么一个二本子,你感慨幸亏我没有受到太多老中教育的荼毒,要是不小心当年上了清华北大,现在要么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么身为凤凰男变得费尽心思往上爬。
@lucyli 糞坑裡講什麼優越?要麼恬淡要麼被裹挾的區別而已
@nil 我觉得没啥,吃点好的咋了。不要把这想成什么很大的帮助,很大的诱惑。
给了就是给了,请人喝点可乐吃点巧克力还“体验不属于他们的物质诱惑了”,哥,你也开始不把人当人了是吧?
我都希望真能起作用,吃了就还想吃,还想吃口喜欢的至少对提高升学兴趣有用。(虽然老中这个教育系统吧,完全有毒
具体到个人和整体可以是完全矛盾的,be like:我隔三差五就要阴阳怪气一下公务员,考公考编。
但是我对每一个线上线下的网友/朋友/向我寻求建议的人,在对方选择很少的情况下,我都会:考编吧,祝上岸,暂时没编的也可以,咱先混口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