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美軍陸戰隊司令呢。
「在與中國發生衝突期間,陸戰隊在交戰區內的部隊,將在關鍵水域『持續的存在』,並將尋求阻止和打擊針對美國盟友、夥伴和其他利益團體的非致命脅迫行為和其他惡意活動。」
“漂浮在海上的陸戰隊將能夠用飛彈和其他武器瞄準這些系統,並為海軍和其他軍事力量提供提示,組成「高度致命的海軍和聯合火力殺傷鏈」。”
「美國就是用陸戰隊遠征隊(MEU)加上兩棲戰備艦隊(ARG)的方式,確保美國可以隨時將重裝武力投射到全球各地。第三海軍陸戰隊遠征軍轄下的第31海軍陸戰隊遠征隊駐紮在沖繩,距離台灣非常的近,從沖繩航行到台灣,只需要不到一天的時間,若再加上裝備上船的時間,不到三天就能抵達台灣,並立刻發動一場小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即使正在亞太地區別的地方演訓,航程比較遠,但因為節省了裝備與人員上船的時間,最遲也差不多三、四天的時間就能抵達台灣。因此一旦台海突然爆發戰事,或是美國想要攻打台灣,那第一階段就是由空軍發動第一波打擊,美軍的大型空軍基地就位於台灣附近的沖繩與關島上,台灣會在幾個小時內受到第一波攻擊,空襲可能會持續數波,同時就在西太平洋海域巡弋的第七艦隊軍艦,會航向台灣,並發動長程巡弋飛彈攻擊,隨後第七艦隊的航空母艦會趕到,與空軍一起發動更大規模的空襲,並清理出安全的灘頭,掩護趕到的海軍陸戰隊遠征隊,展開首波的兩棲登陸作戰,建立起灘頭堡。」
"今年的「東方之盾」美日陸上軍事演習,將於6月24日舉行至7月11日,旨在加強2國之間的關係、協調及互相操作性,範圍擴及全日本的駐地基地及演習場。
此次美日兩國共動員約1700名美軍與3000名日本陸上自衛隊參與,人數是自1985年舉辦的東方之盾至今,人數規模最大的一次。"
匿蹤戰機的比賽~
[ “I think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of deploying F-22s to the western Pacific is to prevent advanced strategic bombers, including Chinese next-generation bombers, that might carry out striking operations in the US homeland,” Leung said.
China’s mysterious next-generation Xian H-20 strategic bomber is believed to have a stealth wing design that can help it strike targets in the “second island chain” and beyond.]
第三島鏈做好備戰準備,美軍顯然嚴陣以待。
"根據《CNN》報導,夏威夷太平洋空軍(Pacific Air Forces in Hawaii )指出,來自夏威夷的空軍國民衛隊( Air National Guard)與位在阿拉斯加的埃爾門多夫空軍聯合基地(Joint Base Elmendorf-Richardson),將部署25架F-22戰機至關島與天寧島(Tinian island),參與「2021太平洋鋼鐵軍演(Operation Pacific Iron 2021)」。"
美澳聯手強化西太平洋防衛的大方向原則不變:
"The infrastructure improvements to airfields touted in the review’s unclassified summary will begin next year in Guam, which hosts a large naval and Air Force contingent and thousands of American forces, and in Australia, where Marines deploy on a rotational basis. Both are key in Washington’s strategy to counter China, officials said. The Pentagon will also send more ground and logistics forces to Australia and make a range of infrastructure improvements in Guam, including more fuel and ammunition storage and other projects, said Ms. Karlin.
Improvements to airfields in Guam and Australia will expand the ability of the U.S. to ferry troops in and out of the area for deployments or in the event of a conflict, they said."
美國的北日南澳雙向鉗策略:
"據報導,美日外交和國防部長在日前的「2+2」會議中,討論共同使用軍事設施的問題,並在會後表明「承諾增加對美國和日本設施的聯合/共享使用,包括努力加強日本自衛隊在其琉球群島等地區的態勢」。
知情人士透露,美日聯合使用的設施包括軍火和跑道,且雙方在相關問題上已取得進展。
日本的琉球群島(沖繩縣)從九州最南端延伸至台灣北部,若美日實現協議,將擁有能在台灣附近迅速部署和補充的軍火。其中,與那國島距離台灣東海岸更僅108公里,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去年4月即曾在該島遠眺台灣。"
美軍剛放的新消息:
“第25步兵師又號稱「熱帶閃電」,旗下的一個機械化旅與空降旅駐紮在阿拉斯加,而師部、兩個步兵旅、航空戰鬥旅、炮兵旅與後勤支援旅則駐紮在夏威夷。
第25步兵師是美軍位於西太平洋重要的作戰部隊,10月初該部隊就曾進行緊急戰備部署演習,從夏威夷州及華盛頓州空運兵力及軍備到關島,模擬奪取關鍵地形,快速部署高機動火箭系統(HIMARS)實施火力打擊,驗證美軍在印太的快速火力投射能力。”
換日本兵推出爐:
"在兵推中,日本、美國和台灣軍隊聯手對抗中國。中國軍方建立一座能部署所有空中武力、潛艦和水面艦艇的前線指揮中心;美軍則派核動力航艦和先進戰機到台灣一帶作為因應。
推演設定日本首相宣布進入全國緊急狀態,並允許美國使用自衛隊基地和沖繩、九州的民用機場。"
"推演最後顯示中國會在美日聯手之下被擊敗,整場衝突會在2週多的時間內告終。中國軍方補給鏈被斬斷,美日聯軍取得台灣空域控制權後,給予中方最後一擊。
整體來說,中國在推演中會失去156艘作戰艦艇,包括2艘航艦,還有168架戰機和48架軍用運輸機,死傷官兵超過4萬人。"
"推演結果顯示,台灣軍隊會有1萬3000人死傷或被俘,損失18艘軍艦、200架戰機;美方傷亡達1萬700人,損失19艘艦艇和400架戰機;日本自衛隊損失15艘艦艇和144架戰機,包括含F-35和F-2,日本基地遭中方打擊造成自衛隊2500人死傷。"
米軍已與日澳兩國在第二島鏈上展開備戰演練了:
"China’s navy has already outstripped the U.S. Navy, reaching 360 battle force ships in 2020, compared with the U.S. total of 297, according to the U.S. 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 In 2021, China fired off 135 ballistic missiles for testing, more than the rest of the world combined outside war zones, according to the U.S. Defense Department."
https://www.nytimes.com/2023/03/25/world/asia/asia-china-military-war.html?smid=url-share
米國正加固第二島鏈:
"因為深知要控制西太平洋,就要先掌握菲律賓海,所以美國在戰後精心安排了保護菲律賓海的防線。在沖繩、菲律賓與關島,這三個環繞菲律賓海的據點,部署重兵。沖繩為駐日美軍的重要基地,菲律賓在冷戰時也有大量美軍駐紮,關島則被打造成第二島鏈上的戰略樞紐。冷戰結束後,美軍撤離菲律賓,卻仍然每年與菲律賓進行多場聯合軍事演習,關島的重要性,也隨著中國的野心擴張,而越來越受到重視。在中國的航空母艦艦隊,開始出現在菲律賓海後,關島已受到多重威脅,除了原本就可以攻擊關島的中、長程彈道飛彈外,空射或艦射的長劍巡弋飛彈,由殲-15或轟-6所發射的各式空對地飛彈,都能在戰時摧毀在關島的美軍部隊,阻止美國介入台海戰事。更不用說,近年來中國積極發展的多款高超音速武器,美軍目前仍無法有效攔截。"
"美國強化關島的防禦能力,除了是要保護這些重要打擊力量,比較讓人忽略的,是這個保護傘還能保護在菲律賓海活動的美軍水面艦隊,如航空母艦戰鬥群。而中國的航空母艦除了艦載機數量較少,在菲律賓海活動時,只能依賴大型驅逐艦所提供的區域防空系統,將處於劣勢之中。美國的航空母艦則能躲在保護傘下,伺機派出艦載機發動攻擊。"
網路攻擊先開始了...
"路透社和「紐約時報」報導,微軟(Microsoft)在報告中表示,這個代碼是由一個中國政府駭客組織所安裝,而這之所以敲響警鐘,是因為關島這個美國西太平洋領地擁有港口和龐大美國空軍基地,若台海發生衝突或台灣遭封鎖,關島會是美軍所有因應作為的核心。"
"微軟表示,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據顯示這支中國團體利用這個存取管道進行任何進攻性攻擊。與俄羅斯團體的差異在於,中國情報和軍事駭客通常優先從事間諜活動。
通訊網絡通常是駭客的重點目標,而關島相關系統對中國尤其重要,因為軍事通訊通常會搭商用系統的順風車。"
微軟的報告清楚指出伏風作案範疇:
"Volt Typhoon has been active since mid-2021 and has targeted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organizations in Guam and elsewher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is campaign, the affected organizations span the communications, manufacturing, utility,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maritim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sectors. Observed behavior suggests that the threat actor intends to perform espionage and maintain access without being detected for as long as possible."
https://www.microsoft.com/en-us/security/blog/2023/05/24/volt-typhoon-targets-us-critical-infrastructure-with-living-off-the-land-techniques/
關島這個間諜軟體裡的顯著目標讓元老院更有理由為開戰撒錢了:
[Tom Burt, the executive who oversees Microsoft’s threat intelligence unit, said in an interview that the company’s analysts — many of them veterans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and other intelligence agencies — had found the code “while investigating intrusion activity impacting a U.S. port.” As they traced back the intrusion, they found other networks that were hit, “including some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sector in Guam.”]
https://www.nytimes.com/2023/05/24/us/politics/china-guam-malware-cyber-microsoft.html
消息出來後就正式與盟友示警了:
"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網路安全暨基礎設施安全局(CISA)、聯邦調查局(FBI),以及英國國家網路安全中心(NCSC)與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政府相關單位24日發布聯合警訊,列舉Volt Typhoon(伏特颱風)的攻擊路徑和策略。美、英、加、紐、澳這5個國家共同組成情報分享聯盟「五眼聯盟」(Five Eyes)。"
中央社這篇圖表清楚區分了五眼聯盟與四方會談的差異:
"面對中國軍事威脅,美國拜登政府落實全球參與印太大戰略,從美日澳印四方安全會談(QUAD)形成「小北約」,到建立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史無前例的3國攜手製造核潛艦,民主自由與專制集權國家的戰略與軍備競爭已重劃21世紀的國際軸線。"
現在連B2都要搞大象漫步, 警告意味濃厚....
“It is the only aircraft on the planet that combines stealth, payload, and long-range strike. We are charged with delivering the nation’s most powerful weapons for our most important missions.”
https://www.thedrive.com/the-war-zone/behold-40-of-b-2-bomber-fleet-executing-an-elephant-walk
這次B-21匿蹤轟炸機亮相就學乖了🤣
"In November 1988, the Air Force debuted the B-2 in full daylight, and the bomber was towed completely out of its hangar. This somewhat backfired, when Aviation Week rented a Cessna and flew over the ceremony to snap pictures. Aviation Week’s picture showed the B-2 from above for the first time, including its trailing edge — an angle the Air Force hadn’t planned on revealing until much later, and that reportedly caused much consternation among Edwards Air Force Base officials working on the program."
帝國軍跟解放軍的戰機水準根本不在同一層面上...
"Overall, the B-21 has an organic look to it, almost as if it was grown, not constructed. It serves as a testament to how far production of large-span composite structures and related material sciences have come in the decades since its predecessor's roll-out."
https://www.thedrive.com/the-war-zone/b-21-raider-seen-from-above-in-new-image
稍早的英國將派兩艘巡邏艇常駐日本可視為印太特遣隊的投石問路?
"美國目前積極拉攏日本、印度與澳洲等國,一起組成新的抗中陣線,雖然屢屢進行雙邊或多邊演習,但仍缺乏一個架構,來整合這些盟邦——畢竟在西太平洋並沒有像北約一樣的組織。因此,組建太平洋特遣艦隊,很有可能成為美國在印太地區建立軍事合作組織的雛型。在美國海軍的主導下,組成一支多國艦隊,由日本海上自衛隊、印度海軍與澳洲皇家海軍等,分別派出作戰或支援艦艇,編入這支太平洋特遣艦隊,在幾個月的輪值時間內,於西太平洋巡弋。"
"演習區域橫跨17個時區,而全球也只有劃分成24個時區,等於三分之二個地球,都在美軍這次的動員演習裡,是近40年來,美軍最大規模的實彈操演。"
"美國很有可能同時在黃海、東海、南海、印度洋等地區進行非常有針對性的聯合演習,讓中國同時承受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430066473680806&id=100000324927495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戰略與政策專家霍姆斯(James R. Holmes)分析, 海軍和陸戰隊的聯合演習是在向中國、俄羅斯等敵對國家預告,美國有能力同時在黑海、東地中海、南海和東海應對挑戰,藉此抵銷敵軍分散美國軍事力量的努力。他強調,這也是為了證明,美國海軍和陸戰隊能阻止對手控制海洋,這在西太平洋地區尤其重要,因為美國希望阻止中國佔領台灣。"
中國封海以對:
"中國海事局官網4日發布航行警告,8月6日0時至8月10日晚上12時,在南海8點連線範圍內進行軍事訓練,禁止駛入。
越南軍事記者Duan Dang今天推文稱,中國這次軍演的禁區達10萬多平方公里,是他在南海見過的最大軍演禁區。他並提到,去年此時,中國在一次大型軍演向南海發射了多枚彈道飛彈。
此外,廣東海事局昨天先發布航行警告稱,8月4日至13日在雷州半島西部南海海域,以21-14.13N、109-32.80E為圓心,半徑6公里水域範圍內進行軍事訓練,禁止船舶進入。"
美軍旗先一招:
“「Marine Traffic」網站顯示,美國海軍「勝利號」海洋探測船(USNS Victorious
T-AGOS-19)今天進入中國公告的演習範圍,段當表示,「我想知道美國海軍的海監船是否會離開該地區」。”
"In that sense we're reverting to our World War II approach, when we had lots of inexpensive, good-enough stuff and could lose some of it and still carry on," Holmes said. "If we show our adversaries this approach works, we bolster our ability to deter them from assailing ourselves or our allies."
西太平洋戰雲密布,忙著北戴河安內的總加速師應該沒空在外邊點燃引信:
"Some of the world’s most advanced warships, such as aircraft carriers, and submarines – and possibly China’s carrier killer missiles – will be just some of the firepower deployed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this month as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India, Britain and other nations run mass naval exercises in the area."
莫健這是打算在北戴河期間添柴火嗎?...
"莫健在專訪中表示,中國近年制度上的改變是台海最危險因素之一,卻鮮少有人談論。在許多方面,北京變得更自信也更武斷,所有重要機構組織直接隸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底下,成為「一人決策」,沒人能質疑政策方向是否錯誤。
在這背景下,莫健說,台海面臨的空前不確定性,是中國過去仍能容納不同聲音的共同領導決策制度下所未曾見過的程度。
莫健說,維持台海嚇阻力未來仍會是美國重點工作,這要靠多方面努力,包括解決「如何將太平洋縮小」的問題,確保台海若情勢失控,美軍不用花費太多時間橫渡太平洋,美方應投注找到問題答案所需的一切資源。"
如果中國真對東沙動手, 不要說台灣統派立刻變眾矢之的, 從菲律賓到越南都會豎起警中意識, 整個世界都會看作中國準備開戰的意思:
"But once China has established its own military footprint on Dongsha and removed the Taiwanese troops, the US had no credible way to compel China to return the island to the control of Taipei, the report states. Economic sanctions took too long to produce effects and appeared too weak to influence China's decision-making, while any military action risked an escalation to war, which both the US and Taiwan want to avoid if possible."
https://edition.cnn.com/2021/10/26/politics/us-taiwan-war-game/index.html
自認中興的清零宗必然與美一戰的根本原因:
"A China in control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aiwan would hold sway over waters through which trillions of dollars in trade passes each year. It would also command supplies of advanced semiconductors, threaten the security of U.S. allies such as Japan and challenge American pre-eminence in a part of the world it has dominated since World War II."
WS這篇把美消中長的南海議題涉及層面與各島礁(附圖)甚至美濟礁逐年新增各設施都點了個遍:
" The disputed sea is ringed by China, Taiwan and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but Beijing claims nearly all of it. It has turned reefs into artificial islands, then into military bases, with missiles, radar systems and air strips that are a problem for the U.S. Navy. It has built a large coast guard that among other things harasses offshore oil-and-gas operations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nd a fishing militia that swarms the rich fishing waters, lingering for days.
The U.S. missed the moment to hold back China’s buildup in part because it was focused on collaborating with Beijing on global issues such as North Korea and Iran, and was preoccupied by wars in Iraq and Afghanistan. China also stated outright in 2015 that it didn’t intend to militarize the South China Sea.
China’s broader challenge to America’s long pre-eminence across the Indo-Pacific region threatens U.S. allies such as Japan, and puts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world’s advanced semiconductors, which are produced in Taiwan, at risk. China’s buildup in the South China Sea especially threatens the Philippines, a U.S. ally. "
AUKUS出現在西太平洋的背景:
"美國海軍為解決這個潛艦兵力失衡的問題,正以「三管齊下」的方式來因應。其一是與英國、澳洲組成AUKUS戰略聯盟,以美、英兩國合作的方式,轉移核動力潛艦技術給澳洲,為其興建八艘核動力潛艦。由於核動力潛艦是屬於高敏感的戰略武器,美國很少出售或提供給其他國家。上一次美國這麼做,是美蘇冷戰的情勢逐漸升高時,美國與英國簽署共同防禦條約,提供核動力潛艦技術與燃料給英國,以共同防禦大西洋。今日再度提供這種技術給澳洲,也說明美國希望拉攏西太平洋的盟友,共同扼止中國的擴張野心。
位於南半球的澳洲,在二戰結束後,一直遠離世界紛爭的中心。冷戰時不像歐洲國家面臨隨時被前蘇聯入侵的風險,冷戰結束後更順勢大幅削減軍備。目前澳洲皇家海軍只有六艘傳統動力的柯林斯級(Collins class)潛艦,原本計畫向法國採購12艘短鰭梭魚級(Shortfin Barracuda class)潛艦,這是法國核動力潛艦蘇弗朗級(Suffren class)的傳統動力衍生型。但不斷延宕的進度與大幅追加的造艦經費,讓澳洲決定毀約,直接爭取戰力更強大的核動力潛艦。在澳洲與中國的關係快速惡化之際,其重要性已不言可喻。
其二是美國已大幅放寬對西太平洋盟國的潛艦技術管制。因為目前世界上能夠獨立研發並生產高性能潛艦的國家並不多,除了俄系以外,就以美系與歐系為大宗。但擁有這種關鍵技術的歐洲國家,又都是美國的盟國。所以美國能利用政治壓力與技術管制,影響他國的水下兵力發展。台灣應該最有感觸,國軍長期無法獲得潛艦,除了中國的打壓外,美國不支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隨著美國放寬這方面的管制,不只台灣已取得關鍵的紅區裝備與重型魚雷,展開潛艦國造計畫,原有的兩艘劍龍級潛艦,也展開了性能升級計畫。"
帝國也怕日本自衛隊的支援緩不濟急:
"監督兩棲突擊艦及連接器計畫的上尉塞爾斯(Scott Searles)指出,「觀察現行的兩棲戰艦模式,主要是可在全球部署、長距離及多目的性的L級兩棲戰艦,並搭配小型的地面連接器使用。但在大型、多功能兩棲艦與地面連接器之間存在著一段空隙。因此,我們再一次地提倡需要有中型大小的登陸艦,這項需求能由輕型兩棲戰艦滿足。」
塞爾斯提到,輕型兩棲戰艦的長度應介於200至400英尺之間,排水量約3000到4000噸,可運送8000至1萬平方英尺的貨物,最重要的是能夠為海軍陸戰隊提供機動性支援。"
去年講,今年就來真的:
"HSTCSG在2月4日參與由北約主導的「海王星進攻22」軍演,此軍演涉及HSTCSG向北約移交控制及指揮權,讓北約得以整合高端海上作戰能力。「加富爾號」航艦打擊群也參與「海王星進攻22」,加強與美國、北約的海上夥伴關係。"
義法之外,連挪威都來參一咖:
"Elements of the strike group include the staff of Carrier Strike Group 8; flagship USS Harry S. Truman; the nine squadrons of Carrier Air Wing (CVW) 1; the staff and guided-missile destroyers of Destroyer Squadron (DESRON) 28, which include: USS Gonzalez (DDG 66), USS Bainbridge (DDG 96), USS Gravely (DDG 107); the Royal Norwegian Navy’s Fridtjof-Nansen class frigate HNoMS Fridtjof Nansen (F310) deployed as part of the Cooperative Deployment Program; and the Ticonderoga-class cruiser USS San Jacinto (CG 56). USS Cole (DDG 67) and USS Jason Dunham (DDG 109) are also part of the carrier strike group and currently supporting U.S. Fifth Fleet Area of Operations. The strike group is on a scheduled deployment in the U.S. Sixth Fleet area of operations in support of naval operations to maintain maritime stability and security, and defend U.S., allied and partner interests in Europe and Africa."
北約目前能湊出來的六艘航母陣容裡, 義大利的ITS Cavour去年居然曾到訪米國:
"Participating forces comprise the Carrier Strike Groups (CSG) formed in support of the French Navy Charles De Gaulle, the Italian Navy ITS Cavour, the United Kingdom Royal Navy Queen Elizabeth, and the United States Navy’s George H.W. Bush and Gerald R. Ford."
米帝與恐龍們談了甚麼:
"美國國務院最近跟盟邦分享一份經濟分析,內容提到中國若封鎖台灣,可能使全球經濟一年損失2.5兆美元。
一名歐洲聯盟(EU)高官說:「若說我們有針對哪個議題裡裡外外、徹頭徹尾地討論,那個議題就是台灣和可能發生的情境,還有基本上覺得會發生什麼事。」"
帝國第三遠征軍拓點延伸到菲律賓:
"美軍陸戰隊第3遠征軍是陸戰隊唯一常駐海外的危機反應部隊,部署在日本和台灣中間的沖繩。這支部隊是美軍陸戰隊全面改革的核心,目標是改變在中東打擊叛亂的重點,轉而設置精於在東亞和西太平洋的島嶼和海峽快速秘密行動的小型部隊,以反制北京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anti-access/area-denial)。
畢爾曼指出,要實現這一戰略,盟友更緊密結合至關重要。在最近一系列演習中,美軍陸戰隊首次建立雙邊地面戰術協調中心,而不只是與盟國的指揮所相互聯繫。
另一個深入合作的跡象是,日本特定軍事單位已被指定為與美軍第3陸戰隊遠征軍、海軍和空軍單位一起的「防區內部隊」(stand-in force)一環。
畢爾曼指出,不同於過去日本軍事單位輪番與美軍合作的方式,負責作戰計畫的盟軍單位開始形成「常設利益共同體」。"
"在這些準備中,菲律賓除現在讓美軍可進出的5個基地外,還打算允許美軍在另外5個基地預先部署武器和其他物資。
畢爾曼指出,有了可借力使力的據點,有了作戰的基地,將可在不同的作戰計畫中握有龐大優勢。"
美軍陸戰隊調整戰術後的國內演練:
"第3陸戰隊濱海團人力配置有別於其他作戰單位。其他單位擁有3個各約800名陸戰隊員的步兵營;第3陸戰隊濱海團只有一個步兵營,另兩個營分別是一個正在測試新武器與戰術的防空營,及一個後勤營。這個團的通訊隊伍比一般團大超過一半,含有多名來自美軍陸戰隊特種作戰司令部(MARSOC)具實戰經驗的准尉。
美軍參謀認為,將來若與中國一戰,戰場可能在包含沖繩、台灣、延伸至馬來西亞且涵蓋南海爭議島嶼的第一島鏈。"
台琉一體化。
"綜合媒體報導,日本官員透露,防衛省預計2022年前,在沖繩縣石垣島部署陸上自衛隊的飛彈部隊,估計部隊規模為500至600人,其中一支部隊配備反艦飛彈和地對空飛彈,另一支則用於第一時間應對武裝突襲和大規模自然災害。防衛大臣岸信夫指出,部署的具體時間還未確定,但會努力在2022年底完成,此外在石垣島附近的與那國島也有部署電子戰部隊的研究計畫。
報導指出,石垣島距離台灣約300公里,若完成部署計畫,將成為日本西南諸島中第4個部署飛彈的島嶼,其他3個分別為鹿兒島縣奄美大島、沖繩本島和宮古島。"
“日本陸上自衛隊幕僚長吉 田圭秀說:奄美大島是琉球群島的中心部分,是日本國防的重心, 地理位置上極其重要。而駐日美國陸軍指揮官沃爾(Joel Vowell)則 說,琉球群島對抗敵對勢力的力量薄弱,有必要展現兩國在緊急時 聯合防衛外島的預備能力。可見,為因應中國對東海釣魚台進行的軍事挑釁,美日強化琉球群島的協同防衛能力是必然的戰略方向。”
這位日本參議員說得好直白:
"佐藤也說,根據衛星照片,中共視日本沖繩嘉手納的空軍基地為攻擊目標,並在甘肅沙漠複製這個基地進行模擬訓練。原因之一是台灣中部有中央山脈,而台灣東部花蓮屬縱谷地形較不易進攻,中共軍機若要穿越宮古海峽進攻花蓮軍事基地,必須先「清理」沖繩戰場。
佐藤表示,台灣若被中共封鎖,日韓經過台海及巴士海峽的石油生命航運線將受威脅,造成石油短缺和油價飆升,嚴重衝擊日本經濟。北韓可能在朝鮮半島挑起戰端,俄羅斯也可能趁虛而入,對具爭議的北方領土有所動作。中共、俄羅斯及北韓也可能合作,日本應事先擬定好對策。
佐藤分析,在台灣有事的緊急情況下,中共將多方分散日本及美國軍隊,阻止美日軍隊在台集結。為了反制,西方國家在東協及印度洋的軍隊需向中國施壓,分散解放軍軍力。美軍第七艦隊與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合作也極為重要。"
"若中國圖謀侵略臺灣,首先將透過外交途徑干涉美日,要求切勿馳援臺灣。一般可以充分預期到中國將試圖離間美日兩國,向日本提出動聽說詞:「攻擊僅限於駐日美軍基地,若日本不支援臺美,中國不會攻擊日本」。解放軍高舉「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口號,在轉型至資訊戰的過程中,變得更加重視先發制人。因此,日本最好事先預想解放軍將先發制人,針對位於嘉手納、佐世保、岩國、橫須賀的美軍基地,進行網路攻擊與飛彈攻擊。以常識來說,針對駐日美軍基地的飛彈攻擊,便等同於針對日本的軍事攻擊。若日本政府認定為「武力攻擊事態」,首相將下令自衛隊出動防禦,反擊中國。自衛隊原本的任務便是守護日本,因此將為此出戰。"
日本的沖繩疏開計畫愈形具體:
"《產經新聞》報導,日本政府日前假想中共武力犯台,琉球群島(日本稱南西諸島)受到波及的情況擬定初步避難計畫,並於28日公開。該計畫由內閣官房、消防廳以及國土交通省主導,撤離地區為距離台灣僅約110公里的與那國町、石垣市、宮古島市、多良間村及竹富町共5個離島。
該避難計畫將以規定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必須在遭到武力攻擊等事態下擁有適當應對措施的《國民保護法》為基礎,在今年3月中旬進行演練,驗證該計畫是否能確保協助多數居民安全避難。報導指出,琉球群島一旦遭戰事波及,平時往返沖繩與九州的的民航機和船隻將成避難主力,預計屆時上述5個地區的避難人數共12萬人,首要避難地為九州;沖繩本島居民則以就地屋內避難為主。"
結果三月這場是紙上推演:
「報導指出,該島的撤離行動主要依靠民航機和船隻,因為在這種危機之際,日本自衛隊首要任務是消除國家安全威脅。沖繩政府已要求航空公司、渡輪公司和其他指定運輸服務機構合作。
沖繩縣政府估計,透過擴大航班和船舶交通,飛機每天可從先島群島疏散2萬多人,總計需要耗時6天時間疏散。」
兩個月後的美日加強協防沖繩尖閣再確認:
""また、厳しさを増す地域の安全保障環境に対応するため、日米同盟の抑止力と対処力をいっそう強化していくことを確認し、バイデン大統領からは日米安全保障条約第5条の沖縄県の尖閣諸島への適用を含む対日防衛コミットメントについて力強い発言があったということです。""
https://www3.nhk.or.jp/news/html/20211005/k10013291441000.html
明年看來不會讓中國海警繼續騷擾了:
"海上自衛隊二十三日公布與海上保安廳聯手,二十二日在伊豆大島東方海域,以想定在尖閣諸島(釣魚台列嶼)周邊遭遇接近的中國軍艦為前提進行聯合演訓。日媒報導,這是海自與海保自一九九九年以來進行第二十三次聯合演訓,但針對中國軍艦的聯合演訓則極為罕見。"
"此外,共同社二十三日根據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透露報導指出,日美已就台灣有事制定聯合作戰計畫,並可望於明年一月舉行的日美外長防長「日美安全保障協議委員會」(二加二會議)中正式敲定。"
從旅台僑民到西南諸島居民都設想到,日本政府看來是把抗中戰爭可能性看得很高了:
"報導指出,突發事件初期階段,美國陸戰隊將在鹿兒島縣至沖繩縣的南西諸島設立臨時的攻擊用軍事據點,而居民捲入戰鬥的可能性很高。"
"根據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情報,應對中國軍機緊急出動較前一年同期比增加240次,來到571次,佔全體超過約7成。俄國軍機的應對則是減少7次,來到199次,占比約4分之1。"
日本防衛省為了兩年後的組織改造提早做準備:
"「統合司令部」起初預計設200至300名人員,根據有關中國、北韓和俄羅斯的情報制定策略,尤重監控區域安全,並培養在危機中迅速反應的能力。
據了解,「統合司令官」除了向首相和防衛大臣報告外,還肩負與駐日美軍和美國印太司令部溝通、合作的責任,同時也負責指揮協同行動,包括在台海危機爆發時,檢視是否具備多管齊下因應的能力,包括飛彈發射及島嶼防衛任務。"
日本人的危機感有如礦坑裡的金絲雀:
"「台灣有事」的台海衝突,是指包括在台灣本島東方約110公里之處的日本沖繩縣的先島群島範圍,加上北韓也有可能趁著美軍進軍遠東地區而襲擊韓國,對於韓國來說,也會是個「危機」。因此有消息稱韓國計劃指派軍方體系出身者到台灣,其實不用感到太驚訝。
其實日本政府也有所因應,擔任對台窗口機關的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相當於大使館),除了目前已在任職的退役自衛官外,就將加派一名現職的防衛省文官進駐,希望提升收集情報的能力。"
日本正進行軍事層面的組織改造:
"日本去年十二月修訂國家安全戰略,將海保在有事之際接受防相指揮的程序具體化,並提出加強自衛隊與海保合作的方針,今年四月制定「統制要領」,明定海保納入防相指揮的步驟,並實施海自與海保的聯合演訓等。基本上,海保負責居民疏散和海上搜救等後方支援工作,協助自衛隊可專注於軍事行動。
自衛隊與海保卅日舉行桌上訓練,這也是「統制要領」制定後的首次演訓,包括位於東京市谷的防衛省與霞關的海保本廳、橫濱市第三管區海上保安本部,以及神奈川縣橫須賀市的自衛隊司令部進行系統連結,統合幕僚監部與海上幕僚監部共數十人參加。"
中國意圖測試可突破的壓力點嗎?
"根據《路透》報導,日本防衛省在聲明中表示,日本週五早上在鹿兒島縣奄美大島附近的領海外,發現一艘航向西北方的水下潛艦,附近還發現一艘中國驅逐艦。"
美聯社補充的驅逐艦資料:
"The submarine remained submerged, but the ministry said in a statement that it believes the submarine is Chinese because a Chinese Luyang III-class guided missile destroyer is near the submarine."
https://news.yahoo.com/japan-detects-suspected-china-submarine-074447208.html
日本也跟台灣一樣為應戰而打破軍種藩籬做整合了:
"中國在台灣周遭的軍事活動主要集中在東海和南海,一旦「台灣緊急事件」爆發,陸自的主要任務將是保衛釣魚台列嶼(日稱尖閣諸島)在內的「琉球群島」,運送物資到離島至關重要。陸自目前的後勤補給模式是以蘇聯入侵「北方四島」為準,並不適用於中國入侵南方離島的情況。
因此,日本防衛省決定交給陸自中、小型運輸艦,並由海自負責訓練陸自人員。"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736327
@Perfume 很难不落入昔日ABDA部队相似的处境 太平洋诸国需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
@snegveter 確實,若沒有一個類北約的正式組織主持運作,難以成事。
@Perfume 窝对前景比较悲观……
⋯轉頭看在沖繩的帝國第三遠征軍:這說的是你們很可能即將擴大實編了吧?
“川普政府的國防部官員柯伯吉(Elbridge Colby)指出,儘管這些倡議無法一勞永逸解決中國問題,但光是提出倡議,已足以鼓舞人心,顯示國防部致力將資源移出中東,提升以西太平洋為導向的部隊活力與軍力。
熟悉相關討論的知情人士指出,派駐太平洋的海軍特遣隊,將以北約在冷戰前與冷戰期間成立的「大西洋常設海軍」(Standing Naval Forces Atlantic)為範本。該部隊是一支能立即回應危機的快速反應部隊,但大多數時間巡弋該區、參與例行軍演與赴港口進行親善訪問,通常由北約各國的六到十艘驅逐艦、護衛艦與輔助艦組成,每艘軍艦派駐時間六個月。”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455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