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撤離阿富汗議題後的種種反應,其中之一是阿富汗籍翻譯員及其家庭的移民申請。

"Roughly 17,000 former Afghan interpreters and their families are awaiting word on their applications for U.S. immigrant visas, according to No One Left Behind, a nonprofit that advocates on their behalf. On average, two former Afghan translators have been killed a month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according to No One Left Behind.

The U.S. hasn’t said publicly how it would keep them safe in the event of a Taliban takeover. But the State Department has said it is aware of the risk and is committed to moving their visa applications forward."

wsj.com/articles/american-vets

"美軍為了對付恐怖份子游擊戰,這20年來調整了許多過往習慣的戰略觀念,就連指揮系統,也從2000年以前強調的指揮、通信、情報、管制、計算機(C4I: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Computing,& Intelligence),演進到C4ISRT,把前五個項目加上了監視(Surveillance)、偵察(Reconnaissance)、目標鎖定(Targeting),後面加的這三個項目,以往全部都是參二情報官的業務,獨立出來是因為有了新工具,而且更需要即時而精準的反應,以免造成過多的「附帶傷害」,傷及無辜。"

forum.ettoday.net/news/2017414

Show thread

阿富汗以後只能改吃中國空餉了。

"根據美國政府的機密報告,阿國軍警號稱共三十五.二萬人,但實際員額卻僅二十五.四萬。美國政府審計單位指控阿國軍方高層長期「灌水」,A美國人的稅金,使華府要求阿國政府必須在提交包括指紋和臉部掃描在內的個資,才可撥款援助。"

news.ltn.com.tw/news/world/pap

Show thread

【在反游擊戰的概念裡,政府軍並須保持最少3比1的人數優勢來對抗游擊隊,而游擊隊保有戰場主動權與出奇不意的優勢來決定戰鬥的時間與地點。而把美軍的空中火力支援抽掉後,阿富汗正規軍與特戰也等於失去了對塔利班戰鬥的優勢,而很多人會問,美國在阿富汗作戰的20年間,為何不幫助阿富汗政府建構強而有力的空軍?答案是阿富汗人民的識字率在10%至20%間,所以非常難找到合適的人來做飛行與維修支援的訓練。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建構砲兵部隊上。 我曾親手訓練過阿富汗六個步兵營與兩個機動打擊營。在間接火力支援配備上,這些單位配有俄製82mm與SPG-9無後座力炮。 與我一起工作的羅馬尼亞訓練小組告訴我SPG-9無後座力炮雖然可以運用在直射與曲射火力支援上,但我們並沒有教阿富汗部隊如何運用曲射火力支援的方式,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大部分的人並沒有足夠的教育程度去了解如何讓間接火力有效的發揮。 】

facebook.com/DTMMAG/photos/a.1

Show thread

【阻礙阿富汗重建的另一大主要原因,還是源於該國群山造就的部落化心態。由於千百年來各地難以互聯互通,散落在群山之間的各個村莊宛如一個個「獨立共和國」,擁有武裝、毛拉(神職人員),族長是最高話事人。事實上,該國從未成功建立起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總統或國王的影響力往往只能輻射到自己人掌控的大城市。阿富汗諺語「院子里的一條好狗,比首都的好國王更有用」,就充分體現了這點。

在這樣一個歷史上缺乏有力集權機構和國家意識的國家,很難在戰亂後迅速搭建其一套具有廣泛動員力的權力機構,尤其是在經歷了長久戰亂後,許多民眾會更加依賴自己部落的軍閥所提供的安全網絡。】

hk01.com/%E5%9C%8B%E9%9A%9B%E5

Show thread

"阿富汗的35萬現代大軍,為何短短10天就土崩瓦解?主要的問題,仍是北方的各族軍閥「提早變節」——像是兩個月前才高調起兵的西北大城赫拉特,或者是由副總統杜斯塔姆元帥誓師坐鎮、揚言「要血戰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北方重鎮馬札里沙里夫,都沒有爆發想像中的「圍城戰鬥」,全是政府軍主動投降或突然逃亡的「無血開城」。"

"由於美國在阿富汗的使節團、民間承包商、保全單位、國際援助工作者的人數,預計多達1萬餘人;若再包含那些幫美國工作的各種「受庇護阿富汗雇員」,需要撤離的人數恐怕多達6~7萬;更何況其他歐洲盟邦的僑民、使節團,也都緊急請託美軍「一起救走」,因此喀布爾政局的豬羊變色,也加劇了歐美各國「緊急大撤退」的災難級混亂大失態。"

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

Show thread

路透社報導有其聲明流亡乃是避免流血衝突與澄清未捲款潛逃,但怎麼說都不如仍在北方待戰的副總統了。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外交與國際合作部能證實,阿聯已基於人道理由,歡迎甘尼總統及其家人來到阿聯。」

is.gd/2wqXuI

Show thread

出身北方聯盟的塔吉克裔副總統與舊友聯手,重回到與塔利班作戰的911前內戰模式:

【Ahmad Massoud is the son of Ahmad Shah Massoud, who fought against the Soviets in the 1970s and 1980s and then against the Taliban in the 1990s. The elder Massoud, who became known as the "Lion of Panjshir," was a prominent member of the Northern Alliance, which the United States leveraged to help oust the Taliban from power in 2001 following the 9/11 terrorist attacks. Ahmad Shah Massoud was assassinated on Sept. 9, 2001, in a suicide attack carried out by individuals linked to the Taliban and Al Qaeda, who were posing as journalists who had come to interview him.】

thedrive.com/the-war-zone/4205

Show thread

不臨海的阿富汗很難像敘利亞那樣由海陸出逃大量難民, 已經收容上百萬與十幾萬阿富汗難民的伊朗與土耳其最可能迎來新一波難民潮: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接下來幾周內將有數萬人撤離,五角大樓表示將至少安頓2萬2000名符合特殊移民簽證(SIV)資格的阿富汗人,德國宣布接手安置1萬人,英國表示將接納1600名曾為英國機構工作的阿富汗人。

根據聯合國紀錄,阿富汗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海外難民人口,海外已登記加上未登記的難民數量超過460萬,占該國3804萬人口的12%。】

storm.mg/article/3888254?page=

Show thread

【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CFR)高級研究員艾丁塔斯巴斯(Asli Aydintasbas)指出,「對土耳其來說,毫無疑問,目前情勢是巨大風險。而如果塔利班重返老路,並提供伊斯蘭極端份子避風港,那麼,對伊朗也相當不利。」

伊朗和土耳其目前都承受風險,可能看到大批難民湧入。其中許多難民可能跨越伊朗,進入土耳其,希望抵達歐洲。

土耳其目前已經收容360萬敘利亞難民,伊朗也收容350萬阿富汗難民,而且兩國內部都已失去耐心。】

rti.org.tw/news/view/id/210875

Show thread

有本事開黑鷹但沒本事管機場,果然是恐怖份子。

"根據《路透》 報導,作為北約盟國之一的土耳其,過去主要負責維護喀布爾機場安全,目前喀布爾機場仍有數百名士兵,近期將全數撤離;不過,土耳其總統艾多根(Tayyip Erdogan)先前說過多次,如果有需要,他們願意在神學士奪取政權後繼續留在喀布爾機場,為機場提供相關技術和安全方面的援助。

然而有2名土耳其政府高層25日向路透說,神學士竟一方面要土耳其軍隊全面撤離,一方面又要求土國繼續提供技術層面的支持,讓喀布爾機場繼續正常運作下去。對此,不願具名的2名土國官員直言,神學士要求他們的軍隊撤離,將使未來任何任務都變得窒礙難行,且沒有武裝部隊留下來確保土耳其技術人員的安全,無疑是個非常冒險的選項。"

news.ltn.com.tw/news/world/bre

Show thread

@Perfume 中亚邓小平政权的狂妄自大尊素难以估量啊!

Follow

@snegveter 之前做媒體公關有成功美化一瞬間,只是很快露出強盜馬腳,現在就毫不遮掩土匪作為了。🙄️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Qoto Mastodon

QOTO: Question Others to Teach Ourselves
An inclusive, Academic Freedom, instance
All cultures welcome.
Hate speech and harassment strictly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