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美軍陸戰隊司令呢。
「在與中國發生衝突期間,陸戰隊在交戰區內的部隊,將在關鍵水域『持續的存在』,並將尋求阻止和打擊針對美國盟友、夥伴和其他利益團體的非致命脅迫行為和其他惡意活動。」
“漂浮在海上的陸戰隊將能夠用飛彈和其他武器瞄準這些系統,並為海軍和其他軍事力量提供提示,組成「高度致命的海軍和聯合火力殺傷鏈」。”
在國內有跨軍種演習, 美軍陸戰隊的跨國演習也正式登場, 這種操練強度恐怕是做好了核心打擊主力的準備:
"日本陸上自衛隊與法國陸軍及美國陸戰隊,以離島防衛作戰為主的聯合演習,預定本月11至17日在九州登場,這也是日美與法國陸軍首次在日本本土進行聯合演習。地點為長崎縣佐世保市的相浦軍營,以及宮崎縣與鹿兒島縣交界的霧島演習場。"
「美國就是用陸戰隊遠征隊(MEU)加上兩棲戰備艦隊(ARG)的方式,確保美國可以隨時將重裝武力投射到全球各地。第三海軍陸戰隊遠征軍轄下的第31海軍陸戰隊遠征隊駐紮在沖繩,距離台灣非常的近,從沖繩航行到台灣,只需要不到一天的時間,若再加上裝備上船的時間,不到三天就能抵達台灣,並立刻發動一場小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即使正在亞太地區別的地方演訓,航程比較遠,但因為節省了裝備與人員上船的時間,最遲也差不多三、四天的時間就能抵達台灣。因此一旦台海突然爆發戰事,或是美國想要攻打台灣,那第一階段就是由空軍發動第一波打擊,美軍的大型空軍基地就位於台灣附近的沖繩與關島上,台灣會在幾個小時內受到第一波攻擊,空襲可能會持續數波,同時就在西太平洋海域巡弋的第七艦隊軍艦,會航向台灣,並發動長程巡弋飛彈攻擊,隨後第七艦隊的航空母艦會趕到,與空軍一起發動更大規模的空襲,並清理出安全的灘頭,掩護趕到的海軍陸戰隊遠征隊,展開首波的兩棲登陸作戰,建立起灘頭堡。」
⋯轉頭看在沖繩的帝國第三遠征軍:這說的是你們很可能即將擴大實編了吧?
“川普政府的國防部官員柯伯吉(Elbridge Colby)指出,儘管這些倡議無法一勞永逸解決中國問題,但光是提出倡議,已足以鼓舞人心,顯示國防部致力將資源移出中東,提升以西太平洋為導向的部隊活力與軍力。
熟悉相關討論的知情人士指出,派駐太平洋的海軍特遣隊,將以北約在冷戰前與冷戰期間成立的「大西洋常設海軍」(Standing Naval Forces Atlantic)為範本。該部隊是一支能立即回應危機的快速反應部隊,但大多數時間巡弋該區、參與例行軍演與赴港口進行親善訪問,通常由北約各國的六到十艘驅逐艦、護衛艦與輔助艦組成,每艘軍艦派駐時間六個月。”
美軍陸戰隊調整戰術後的國內演練:
"第3陸戰隊濱海團人力配置有別於其他作戰單位。其他單位擁有3個各約800名陸戰隊員的步兵營;第3陸戰隊濱海團只有一個步兵營,另兩個營分別是一個正在測試新武器與戰術的防空營,及一個後勤營。這個團的通訊隊伍比一般團大超過一半,含有多名來自美軍陸戰隊特種作戰司令部(MARSOC)具實戰經驗的准尉。
美軍參謀認為,將來若與中國一戰,戰場可能在包含沖繩、台灣、延伸至馬來西亞且涵蓋南海爭議島嶼的第一島鏈。"
帝國遠征軍調整訓練方向:
"打了廿年的中東地面戰後,美軍陸戰隊如今正在進行新型態的訓練:小型、具機動性且難以被偵測察覺的小組搭建臨時基地,以及在印度太平洋地區進行跳島移動,並可在各島上使用火箭、飛機與其他武器,以阻止敵人使用附近的關鍵水道。至於選在距離巴布亞紐幾內亞不遠、位處澳洲熱帶區的斯切格空軍基地進行演訓,在於可模擬美軍陸戰隊在南海或台海衝突引爆點的氣候條件。"
"美軍陸戰隊如今改主打「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xpeditionary Advanced Base Operations),此概念類似二次大戰時美軍對日作戰,但也有新的挑戰—陸戰隊不再一路打進敵方,而是改為預先或秘密部署於中國飛彈、飛機與船艦射程內的區域,這意味美軍部隊必須降低電子、熱感應與物理足跡,而且還要能夠快速移動。"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59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