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單位警戒俄羅斯的目標看著比歐盟面對中國分化要來得清醒, 但操作上有些緩不濟急的慢效率:
"建立共同對應外來混合戰威脅能力,已經成為歐盟與北約之間合作的主要領域之一。在這方面北約已制定了對歐洲國家抵抗外部影響的統一標準,透過北約和歐盟的共同雙邊合作努力,對抗俄國或其他國家的資訊戰攻擊。
2017年幾個北約盟國和歐盟成員國在赫爾辛基舉行會議,正式同意在芬蘭首都建立一個應對混合威脅的歐洲卓越中心。當時共有九個國家簽署備忘錄,分別為:芬蘭、法國、德國、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瑞典、英國和美國。"
看到德軍只能派出一艘老舊燃料補給艦就忍不住搖頭:
"綜合外媒報導,「波特號」27日至28日與義大利、土耳其、德國、羅馬尼亞海軍艦艇在愛琴海進行為期2天的聯合軍演,強化5國海軍合作能力。
第6艦隊也宣布,「波特號」已在10月30日進入黑海進行例行巡航,美國駐歐空軍(USAFE)為此也派出F-15E「攻擊鷹」戰機為「波特號」護航,「波特號」屆時將在黑海參與數次聯合軍演,改善船艦操控、機動能力,以及加強防空能力。針對「波特號」航入黑海,俄羅斯國防管理中心在30日在一份聲明中指出,俄羅斯黑海艦隊正在追蹤「波特號」。"
連葡萄牙出動的軍機都比德軍更有攻擊性(再度搖頭) :
"Meanwhile, in the Aegean Sea, Porter sailed with SNMG 2 for communication serials and ship handling and precision maneuvering alongside SNMG 2 ships, Flagship Italian Frigate ITS Virginio Fasan (F591), Turkish Frigate TCG Gokceada (F494), German Tanker FGS Spessart (A1442) and Romanian Frigate ROS Regina Maria (F222). The ships also conducted an Air Defense Exercise featuring Portuguese F-16 aircraft currently stationed in Riga, Latvia."
站隊這件事,連保加利亞都比德國來得清醒有覺悟:
"時任保加利亞總理基里(Kiril Petkov)於2022年四月訪問烏克蘭前,保加利亞就已啟動援助烏克蘭的計畫,從各式燃料到俄規軍火、砲彈都有。就這樣保加利亞不動聲色的來個瞞天過海、徹底裝死策略,獨自默默支撐了開戰初期烏克蘭急需的俄規軍火、砲彈。
更狠的是,當很多人批評怎麼不切斷進口俄羅斯天然氣與石油時(尤其一堆膠水跟搞不清楚現實狀況的人,這群人以為說斷就能斷),保加利亞一邊尋找替代進口的可能,一邊煉製俄羅斯進口的石油,一邊將各式提煉後的燃料經由英國、波蘭乃至美國轉運到烏克蘭,供應了烏克蘭軍隊開戰初期將近四成的燃料,且單單一個保加利亞,就撐了四個月。(歐洲最大國的德國連人道支援都拿不出這麼多)"
貪賺北極熊晶片財是打算進歐美制裁名單嗎?
"NOS報導,中間商是中國與香港企業,包括信諾電子、希瑪科技(Sigma)與新全電子(Xin Quan),前兩家有共同持有人,佔荷蘭晶片交付量五成。"
為了援呃, 國企民企都用上:
"紀錄顯示,去年八月,中國福建南安寶鋒電子有限公司透過烏茲別克一家國營公司,供應俄國公司用於RB-531BE軍車的天線,可用於干擾通訊;同月底,中國國營保利集團旗下「保利科技」(PolyTech)運送M-17軍事運輸直升機導航設備,給俄國國營軍事出口商羅斯波隆出口公司(Rosoboronexport)。
此外,去年十月,中國國企「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供應總值一二○萬美元(約三千六百萬台幣)的蘇愷-35(Su-35)戰機零件,給已遭制裁的俄國國防公司「俄羅斯技術國家集團」(Rostec)子公司AO Kret。C4ADS研究員賈西亞指出,紀錄顯示,這些俄國公司在烏克蘭戰爭中直接使用相同類型的零件。"
由日本媒體曝光印度研究數據揭露中國援助俄羅斯的規模與細項:
"日經亞洲為揭露這些管道,由印度市場研究公司Export Genius取得俄國海關數據,並檢視俄國自去年2月24日至12月31日的進口紀錄。
這些紀錄顯示,期間有3292項價值至少10萬美元的相關進口交易,而且其中2358項標示為英特爾公司(Intel)、超微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和德州儀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等美國晶片業者的產品,比重約達7成。這些美製品的交易總值至少7億4000萬美元。
在這2358項交易中,有1774項是由香港或中國大陸商家供貨,比率約達75%,其中很多是中小型公司,有些還是在俄國侵烏後才設立。這些交易的金額合計約5億7000萬美元。"
看來中國是摸到了自己暗中援助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秘密被外洩的源頭?
"上海國安全局幹員強調,凱盛融英公司為滿足客戶需求,即使對一些涉及國防軍工、尖端科技等敏感領域的諮詢項目,具體負責的項目經理,也會在公司內部群發郵件,發動大家圍繞軍工企業、涉密科研單位,多打電話,聯繫遊說掌握相關內部情況的專家接受諮詢,「公司還告訴專家可以利用舉例子、打比方等變通方法側面回答敏感問題。」"
恭喜總加速師的驅離外資戰績再添一筆:
[ News of the raids on consulting firms last month prompted the U.S. Chamber of Commerce to warn of rising risks in doing business in China.
Gerard DiPippo, a senior fellow at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a former senior U.S. intelligence officer, said the raids were a “a self-defeating strategy” because whatever China gained by restricting sensitive information was “not worth the reputational costs China is paying with foreign businesses.”
Mr. DiPippo said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 China had been trying to determine if the investigations were driven by national security concerns or were conducted as retaliation for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s trade restrictions on China. ]
https://www.nytimes.com/2023/05/08/business/capvision-china-espionage-law.html
又走一家:
"領英在2014年推出中文版網站時,走了一條Facebook和谷歌等同行迴避的道路。它與當地公司合作,開始按照中國政府的嚴格規定審查幾百萬中國用戶發布的內容。幾名美國記者和活動人士稱,他們的個人資料遭到屏蔽,因為含有「被禁內容」。領英當時曾表示,雖然公司反對政府的審查,但如果不提供當地服務,可能會剝奪中國專業人士建立職業聯繫的機會。
新闻简报:欢迎订阅新闻简报,包括每周四的“海外华人札记”专栏,获取全球重大资讯,了解美国华人社区热点话题。
然而,隨著多年來中國審查機器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領導下力量不斷膨脹,國內外的社群媒體平檯面臨的挑戰倍增。2021年,領英關閉了中國的社交平台服務,理由是合規問題和「更具挑戰性的運營環境」。"
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230510/linkedin-layoffs-china-microsoft/zh-hant/
在中外商離開趨勢看來似乎有增無減:
"美联社报道说,一些全球公司已经将投资计划转向政治风险被认为更低的东南亚国家、印度和其他经济体。
对外国公司的搜查和整肃,不论是否出于政治动机,正值中国与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主要国家的关系因人权、台湾问题、安全以及技术等因素而陷入紧张之际。
路透社周二也报道说,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Jorge Toledo)也对中国以保护国家安全为由对外国公司进行搜查以及扩大间谍法范围,将信息和数据转移列为刑事罪感到不安。
中国欧盟商会在一个声明中说,这些整肃行动对外发出一个令人忧虑的信号,提升了外国公司在中国经营的不确定性。"
"领英于2023年发布的最新“透明度报告”显示,中国政府在2021年度曾向领英提出过43次删除内容的要求,领英只有1次没有从命。这个数字和2020年基本持平,但是在之前的2019和2018年,此类要求没有如此频繁。"
"根据位于北京的大数据营销服务提供商“易观分析”的报告,2021年,三家头部公司的市场份额占据了整个在线招聘行业的70%。其中,前程无忧、Boss直聘、猎聘三家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6.6%、25.63%、15.94%。在各大咨询公司的招聘市场行业报告里,鲜见领英的名字。"
@Perfume 最近一看,領英中國都要關叻,領英中國專做外企招聘,這脫鉤之猛……
原來中國是怕解放軍採購內容曝光而開始對外商智庫開始騷擾打壓啊:
[ One of the U.S. think tank reports that got Chinese authorities’ attention, according to the people, is a policy brief published by the 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in June, titled “Silicon Twist.” It focuses on Chinese military access to advanced chips designed by American companies and manufactured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By analyzing thousands of purchasing records, this policy brief offers a detailed look at how China’s military comes to access these devices,” according to a blurb of the article on the center’s website. The report didn’t identify the sources for the procurement data it analyzed. ]
https://www.wsj.com/articles/u-s-think-tank-reports-prompted-beijing-to-put-a-lid-on-chinese-data-5f249d5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