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和波蘭的戰機互通領空協議擺明是北約在防北極熊~
"Announced on 12 May, the agreement signed in Warsaw between the German and Polish defence ministries will allow Luftwaffe Eurofighters to cross into Poland and Polish air force (Inspektorat Sił Powietrznych: ISP) Lockheed Martin F-16 Fighting Falcon and MiG-29 ‘Fulcrum’ fighters to cross into Germany."
https://www.janes.com/defence-news/news-detail/germany-poland-agree-to-defend-each-others-airspace
站在北約前線正對北極熊,難怪立陶宛對中國沒在怕的。
「我們已經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案例,平常發生的事情恰恰證明了西班牙軍隊和7架歐洲戰機部署立陶宛是合理的。」
"怪罪北約東擴導致俄羅斯不安,可能忽略的北約東擴的歷史發展。在柏林圍牆倒塌,華約開始解體後,曾深受蘇聯宰制的前華約國家對於自身安全高度憂慮,特別是在1991年八月還出現共黨強硬派短期的復辟政變,在當時還把共黨總書記戈巴契夫囚禁起來。面對這樣的發展,這些國家自然會擔憂蘇聯時代的歷史會重演。
雖然這個政變在一星期後落幕,但之後蘇聯解體後,出現了由俄羅斯與前蘇聯加盟共和國衍生的獨立國協(CIS),但之後俄羅斯直接揮軍攻打車臣一事,使得這些前華約國家對自身的安全更為擔憂。先是有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拉夫組成「維謝格拉德集團」(Visegrad group),直接要求能夠成為北約一員,接著是保加利亞總統也提出要與北約建立連結。當時的西歐國家反而對此遲疑不前,擔心俄羅斯對納入這些國家的反應(當時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就不同意這些國家加入北約)。
但俄羅斯自身的狀況高度不穩定,新成立的歐盟對於當時在南斯拉夫分裂的戰爭悲劇(斯洛文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塞爾維亞、科索沃)回應無力,還要靠美國在1995年出面介入調停,以及之後於1999年直接對塞爾維亞出兵,才讓這個戰火得以喘息。因此在當時,北約似乎是確定歐洲安保的關鍵組織。在1997年馬德里會議中,同意讓波蘭、匈牙利、捷克加入北約,出現了之後所說的北約東擴過程。"
普丁大帝用"歷史一部分"中國絕招正式舉起出兵大旗~
[ “The situation in Donbas is becoming critical,” Mr. Putin said of the eastern area of Ukraine, where the two breakaway regions are located. “Ukraine is not just a neighbor. It is an inherent part of our own history, culture and spiritual space,” he said. ]
呼籲北約加強聯繫亞太國家的主張正逐漸被擴散~
"NATO should, however, explore the meaningfulness in strengthening its existing partnerships in the Asia-Pacific. Australia, New Zealand, Japan, South Korea are further ahead in their adaptation to China in terms of resilience and supply-chain security and thus may prove use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joint resilience capacity."
https://thediplomat.com/2021/07/nato-shouldnt-try-to-do-too-much-on-china/
北京遲遲不表態以避免外交上更形掣肘:
"Beijing is aware that by so closely aligning China with Russia on European security issues, it risks further alienating Europe and pushing countries on the continent further into the orbit of the U.S."
[ State-owned Chinese engineering, power and construction companies in recent years have invested billions of dollars in projects in the Eastern European country, a big supplier of cooking oil, machinery and nuclear reactors to China. In late 2020, Beijing and Kyiv agreed to deepen their Belt and Road cooperation, with Vice Premier Liu He, Mr. Xi’s longtime economic czar, pledging to promote “sound and stable bilateral relations” with Ukraine.
Meanwhile, China has been building a vast network of pipelines in Central Asia to secure its supplies of oil and gas, and diversify the source of its suppliers. Many countries that those pipes go through are former members of the Soviet Union. ]
台灣被北約cue囉~
「國防部承認,會中確實邀請六國十二位國際友人,與台灣來自各部會的高階軍官、文官,共同研討俄烏戰爭,以及印太地區情勢等議題。這是國防大學首次舉辦這項講座,目前並沒有成立定期班隊。」
北約表態:
[ In an interview with Nikkei Asia in Tokyo, Jens Stoltenberg said the bloc is concerned about China's threatening rhetoric and "coercive behavior" in the Taiwan Strait. He stressed that preventing Beijing from using military power was crucial.
"There is no justification for China's threats against Taiwan. And it will be in no one's interest to have a conflict around Taiwan," he said.
"Any attempt by China to try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by the use of military force will have severe consequences for East Asia. But it will also have consequences for NATO allies and for global security." ]
北約釋出的善意:
"政治層面,則代表北約盟國對台灣的信任。揭仲指出,Link-22的專利屬北約各國,若美國同意協助台灣升級,代表其餘北約國家都已同意,在外交上顯現出歐洲各國對俄羅斯、中國的不滿與不信任;蘇紫雲也表示,此舉象徵台美互信,更將台灣視為非北約盟國,符合2023國防授權法(NDAA 2023)精神。"
台灣與北約之前的低調互動:
"除了雙方都確認里提曼在3月訪台,台灣國防部1月向路透社記者透露,台灣過去已派出不止一名軍官到北約防衛學院受訓。
在此同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北約官員表示:「多年來,北約的教育機構,例如北約防衛學院和北約訓練學校(NATO School Oberammergau),都跟印太區域的參與者進行接觸,其中包括台北。」"
難得看到現任北約秘書長這樣的明確表態:
「中國正愈加挑戰基於規範的國際秩序,拒絕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威脅台灣,並進行顯著的擴軍行動」。
補波蘭在北約的戰略地位串:
波蘭邊界的壓力測試:
"最近幾個月,有成千上萬多數來自中東地區的移民,從白俄羅斯跨越邊界,進入歐洲聯盟東部的成員國拉脫維亞、立陶宛以及波蘭。
布魯塞爾(Brussels)相信,這些移民湧入歐盟地區是白俄羅斯政府的蓄意作為,目的在報復歐洲聯盟對白俄羅斯的制裁。白俄羅斯政府否認此種指控。
波蘭則是指稱,這是白俄羅斯對歐盟集團的混合攻擊(hybrid attack)。"
這些由白俄羅斯流向波蘭的中東移民根據路透說法是來自伊拉克及阿富汗:
"Poland began building a barbed wire fence last week along the border in an effort to curb the flow of migrants from countries such as Iraq and Afghanistan crossing from Belarus."
兩個月後情況依舊:
"波蘭內政部長卡明斯基(Mariusz Kaminski)在推特表示:「我們為任何情況做了準備。」他並說,華沙當局已在該地區增加了警察和軍人人數。
法新社報導,白俄羅斯邊境防衛隊在聲明中證實,「一大群難民…正沿著高速公路向(白俄)與波蘭的邊界移動」。
路透社報導,立陶宛內政部長畢洛泰特(Agne Bilotaite)指出,當局正派遣軍隊前往與白俄羅斯的邊界,以因應可能湧入的移民。"
看了這篇總算知道白俄羅斯在搞啥名堂,難怪被罵:
"綜合英國《衛報》、德國《明鏡週刊》與法國《世界報》所取得的前線證詞,白俄羅斯的「難民攻略」顯得極有規劃,其主要以境內收容數百萬各國難民的土耳其為招募點,並透過官方旅行社與駐土大使館的「優惠活動」,由地下管道吸引數萬名中東難民,以每人1.5~2萬歐元的高昂價格(折合新台幣48~65萬元),購買白俄官方推出的「偷渡新路線專案」。"
"在白俄軍警的嚴格管控下,所有參加國家專案的難民,都沒有反悔調頭、或延長滯留時間的餘地。只要一被送出白俄國境管制區,所有「觀光客人」都會變成「從歐盟入侵回頭的非法難民」遭到暴力驅逐。因此,許多被歐盟邊防隊封鎖去路、後悔卻毫無餘地的難民家族,只能持續滯留在陰冷無人的比亞沃維耶扎原始森林裡,然後集體染疫、目睹虛弱者一一失溫凍死。"
波蘭受不了, 找其他受害者要搬北約出來擋:
"《CNN》報導,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向媒體表示,政府正與立陶宛和拉脫維亞思考是否啟動北約第四條款。該條款明定,任何一個北約成員國若發生危及國家主權、領土或安全等威脅時,可召集北約進行磋商。"
波蘭警方這邊是直昇機與水砲, 難民那邊是石頭樹枝, 潛在目標終點的德國應該看得頭皮發麻吧?
[ The bloc's foreign affairs chief Josep Borrell announced in a news conference in Brussels that EU foreign ministers have agreed to impose new sanctions on "people, airlines, travel agencies and everyone involved in this illegal push of migrants against our borders." ]
https://edition.cnn.com/2021/11/15/europe/poland-belarus-border-crisis-nato-intl/index.html
捐出1%GDP給烏克蘭也吸納大量烏克蘭難民的波蘭所面臨的難處:
"波蘭的GDP沒有西歐國家來得高,但波蘭卻是這次俄烏戰爭中捐獻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多國家,也是歐洲花費最多經費接納烏克蘭難民的國家,許多民間組織也自發性地協助身邊的烏克蘭人。
除了協助難民安頓,波蘭還得積極處理過度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問題,好在今年冬天已確定可從波羅的海以及立陶宛導入天然氣,雖然費用昂貴,但可以減少依賴俄羅斯。
密特尼克指出,雖然波蘭人民面對高通膨與昂貴電費,天然氣費用明顯感到支出壓力,但整體而言波蘭人是支持對烏克蘭人的援助,因為波蘭似乎要在貧窮與飛彈間做選擇。
由於嚴峻寒冬已至,波蘭面對持續的戰事,必須更平衡本身的財稅,在烏克蘭議題上也需要顧及波蘭納稅義務人的權益,找尋平衡,不然很容易陷入國內政治衝突與海外政治風險。"
打仗打到後來變成侵略國開始出逃難民也是滿神奇的:
"芬蘭與俄羅斯邊境地區過去都「相安無事」,但托爾潘南(Jari Tolppanen)准將去年11月向法新社表示,俄烏戰爭已「從根本上」改變了安全局勢。
他說,為了阻擋移民從俄羅斯領土大規模非法入境,設置邊界圍牆是「必需的」。
去年9月,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下令動員後備軍人到烏克蘭打仗後,芬蘭看到俄羅斯人湧入境內。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波蘭也加強與俄羅斯交界處的維安,或正在打算這麼做。"
俄羅斯出兵與出逃後的人口變化:
"經濟學人報導,過去3年,由於戰爭、疾病和人口外流,俄羅斯失去的人口比正常情況下,多出約 200 萬。光是最近1年裡,就有 17.5萬至20萬名俄羅斯士兵傷亡,還有50萬到100萬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為逃避普廷的「絞肉機」,離開俄羅斯,使得該國邁向人口萎縮的惡性循環。
如果將染疫亡率、戰爭傷亡及因動員而逃亡的人數加總,除了正常的人口惡化之外,俄羅斯在 2020-23 年還損失了 190 萬至 280 萬人口。男性平均壽命也從 2019 年的 68.8 歲暴跌至 2021 年的 64.2 歲。
這對俄羅斯的未來意味著什麼?大多數經歷過人口下降的國家都設法避免社會動盪,俄羅斯可能不一樣,該國人口萎縮速度過快,預估到本世紀中葉可能會降至 1.3 億。"
辜朝銘從總體經濟角度分析普丁寶座尚穩的角度很有趣:
如果把中日與美國之間的貿易摩擦當作兩次經濟戰,日本那次只能算帳面上的純文戲,中國這次可是有實打實的武戲風險:
[ Then there is the problem of debt. Once off-balance-sheet borrowing by local governments is factored in, total public debt in China reached 95% of GDP in 2022, compared with 62% of GDP in Japan in 1991, according to J.P. Morgan. That limits authorities’ ability to pursue fiscal stimulus.
External pressures also appear to be tougher for China. Japan faced a lot of heat from its trading partners, but as a military ally of the U.S., it never risked a “new Cold War”—as some analysts now describe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 Efforts by the U.S. and its allies to block China’s access to advanced technologies and reduce reliance on Chinese supply chains have sparked a plunge i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to China this year, which could significantly slow growth in the long run. ]
中歐團結自救:
"根據《路透》報導,捷克政府批准派兵計畫送交議會審核,議會預計將在下週批准計畫,屆時捷克出兵將成為繼愛沙尼亞、英國之後第三個向波蘭與白俄羅斯邊境派遣軍事人員的國家。捷克和波蘭同屬中歐的維西格勒集團(Visegrad Group),在移民問題上採取堅定立場。
捷克國防部表示,波蘭方面希望工程單位前來支援,目前波蘭邊境障礙物建造與修復作業仍在進行中,波蘭方面也希望支援單位能日夜監控邊界。
捷克的支援部隊預計不會和試圖非法越境的難民有直接接觸,而支援部隊預計會有一支配有無人機的單位,負責監控邊境。"
西方戰線的集結點總算前進到羅馬尼亞:
“The US deployment to Poland consists of about 1,700 troops from an 82nd Airborne Division infantry brigade combat team based at Fort Bragg in North Carolina. There are about 300 service members from the 18th Airborne Corps at Fort Bragg deploying to Germany. And the US is moving a stryker squadron of about 1,000 troops from Germany to Romania, Kirby said.”
https://www.cnn.com/2022/02/02/politics/us-troops-europe-russia/index.html
捲入烏俄戰雲新增成員: 斯洛伐克
"根據《路透》報導,2000名駐德美軍與數百輛軍車將前往斯洛伐克參與軍演,斯洛伐克國防部表示,雖然斯洛伐克東部與烏克蘭接壤,但是兩年一度的北約軍演是早就計畫好的事,此次軍演與烏俄局勢無關。
斯洛伐克國防部指出,演習時間將在3月頭兩週舉行,2000名美軍與1300名斯洛伐克士兵將一同參與聯合演習。演習地點則在斯洛伐克中部的茲沃倫市(Zvolen),距離斯洛伐克與烏克蘭邊境約300公里。"
波蘭舉足輕重:
"美國國防部14日聲明指出,奧斯汀15日將出訪海外,與比利時、波蘭和立陶宛的軍方和政府高層會面,奧斯汀還將在布魯塞爾參加北約部長級會議,並會見北約成員國的國防部長。
聲明說,奧斯汀將在比利時與北約成員國的國防部長會面,討論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附近的軍事建設,並重申美國對北約第5條款的承諾,繼續推動北約在威懾和防禦方面的發展,同時確保北約做好迎接明天挑戰的準備。"
北約諸國武裝廢弛,何足懼哉? 莫斯科真正忌憚的是英美:
"北約規定成員遭第三方入侵時,全體成員將共同對抗,美軍還可駐軍北約盟國並部署武器。據波蘭國防部的資料,目前波蘭境內約駐有4000名美軍和1000名其他北約部隊;波羅的海三小國境內的北約駐軍也有約4000人。
若烏克蘭與另一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喬治亞加入北約,西方盟國及美軍形同可直接與俄國接壤,莫斯科視此為存亡大事,要求北約斷不可納入烏克蘭與喬治亞,並要給出具約束力的法律保證,但美國與盟國則堅持北約的開放原則,拒絕俄國的要求,"
衛報將普丁這場國安會議大戲戲肉做了分析:
[ Sergei Naryshkin, the hawkish head of Russia’s spy service, known for making aggressively anti-western statements, stuttered uncomfortably as Putin grilled him on whether he supported the decision.
“Speak directly!” Putin snapped, twice.
Eventually, when he was able to get the words out, Naryshkin said he supported “the LNR and DNR becoming part of Russia.” Putin told him that wasn’t the subject of the discussion; it was only recognition being weighed up.
Some suggested this might have been a carefully scripted encounter to show the West what other options might be available, but Naryshkin’s genuinely flustered expression suggested otherwise. ]
侵略國出現逃難潮也是挺難得的:
"雖然俄羅斯當局先前聲稱部分動員令只會徵召30萬名預備役,但有許多不在動員範圍的人也被徵召入伍的消息不斷傳出,許多俄羅斯民眾感到恐慌與不滿,在宣布局部動員令後的近2週以來,超過70萬人出境,俄羅斯高級官員坦承無法計算出有多少人出於旅遊目的出境。"
小莫斯科遠在峇里島:
"Since Russia invaded Ukraine in February 2022,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its citizens have poured into neighboring countries such as Georgia and Armenia, where the Russian language is widely spoken. A smaller number have traveled to destinations farther away, including Bali, where food and rent are relatively cheap and enforcement of immigration rules is typically lax.
In October, the month after Moscow ordered a broad mobilization to generate new troops to fight in Ukraine, the number of Russians entering Indonesia doubled to 12,000, and increased every month through January, the latest month for which official data is publicly available. Roughly 22,000 travelers from Russia arrived in Bali in January, more than any nationality other than Australians."
侵略國俄羅斯人數足足是被侵略國烏克蘭人數的七倍有餘也是滿奇葩的:
"據峇里省政府統計,2022年共有7466名烏克蘭人入境峇里島,今年截至5月則有9643名烏克蘭人入境,比去年一整年還多。"
光韓國就有破萬宗的俄羅斯人申請難民以避免成為戰場炮灰:
“A total of 18,838 refugee applications were reported last year, a 63 percent increase from the previous year. Russians accounted for over 30 percent, followed by Kazakhstan nationals with 2,094, Chinese with 1,282, Malaysians with 1,205 and Indian nationals with 1,189.”
嘆氣: 三戰又解鎖一個....
"美聯社報導,北約(NATO)簽署國現在正式凍結對此一條約的參與。
北約的31個盟國大部分都已簽署「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Treaty on Conventional Armed Forces in Europe,簡稱CFE條約)。這項條約於1990年11月簽署,直到2年後才獲全面批准,目的在避免冷戰敵對方、即北約和華沙公約組織(Warsaw Pact)在對方的邊境附近集結軍隊。
北約指出,「盟國各方恪遵條約,俄羅斯卻不再遵守,這種狀況無法持續下去」,因此採取行動應對。
俄羅斯外交部今天稍早宣布,莫斯科已完成退出CFE條約的程序"
四大約束器只剩一個運作中:
"路透社報導,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各項武器管制條約標記著東西方關係緊張局勢降溫、互信升高。如今情況正好相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事件使得美俄關係來到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以來的新低,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形容兩國關係降到冰點以下。"
地中海諸國也不安全了:
“俄羅斯副防長葉夫庫羅夫(Yunus-Bek Yevkurov)近日再度赴利比亞與控制利比亞東部的軍事強人哈夫塔(Khalifa Haftar)會晤。有消息指出,雙方商討在利比亞東北部托布魯克(Tobruk)港設立俄羅斯海軍基地的可能性。
俄羅斯目前在地中海東側的敘利亞已掌握兩個海軍基地;若再拿下托布魯克,則相當於將俄軍常態部署擴及地中海中部,並迴避英國可自英屬海外領土賽普勒斯阿克洛迪瑞(Akrotiri)基地對東地中海執行的監偵活動。”
十個月後捐了升級過的退役戰機給烏克蘭, 改買公親米帝的新戰機替補, 面子裡子都有, 斯洛伐克這步棋下得皆大歡喜:
"Káčer’s statement indicates Slovakia is in talks with the U.S. over the best way in which the jets could be transferred to Ukraine. This suggests Bratislava intends to avoid a similar situation to that from earlier this year when Poland unveiled plans to transfer its MiG-29s to the Ukrainian Air Force. However, the initiative was derailed after Polish and U.S. officials engaged in a public discussion over Washington’s potential role in the procurement."
帝國軍陸戰反裝甲殺器重裝壓軸登場:
"M2布雷德利坦克的到來,意義很重大,這是美國第一次向烏克蘭提供地面作戰的重型武器,代表美國已經將自身的榮辱與烏克蘭的自由獨立緊緊綑綁在一起,這與阿富汗是不同的。如果俄羅斯不輸,美國就會再給50到100輛的M2;如果還沒輸,那就再給100到200輛,直到俄羅斯輸為止。"
烏克蘭如果真被俄羅斯吃下來,波羅的海三國跟波蘭成為下一道前線,北約能否接受這種勢必要增員與整備的退守結果是很令人懷疑的:
"Moscow has also demanded that NATO curb military exercises in Ukraine and other former Soviet nations, and that the alliance pull its forces back from its eastern member states. NATO deployed about 5,000 troops to Poland and the Baltic countries after Russia invaded Ukraine in 2014."
俄烏戰爭番外篇的飛彈掉波蘭所引發的後續北約效應:
"At Poland’s insistence, Nato will have to deliberate seriously on whether the events of 15 November require active preparations for a decisive military response. A viable missile shield on Nato’s eastern flank will become an absolute priority. The German chancellor Olaf Scholz’s recently proposed shield for more than a dozen European countries is just the beginning. Current events should accelerate an early compromise on the issue. Rather than more sanctions, frontline states will demand that more Nato troops and defence systems are put in place."
看到德軍只能派出一艘老舊燃料補給艦就忍不住搖頭:
"綜合外媒報導,「波特號」27日至28日與義大利、土耳其、德國、羅馬尼亞海軍艦艇在愛琴海進行為期2天的聯合軍演,強化5國海軍合作能力。
第6艦隊也宣布,「波特號」已在10月30日進入黑海進行例行巡航,美國駐歐空軍(USAFE)為此也派出F-15E「攻擊鷹」戰機為「波特號」護航,「波特號」屆時將在黑海參與數次聯合軍演,改善船艦操控、機動能力,以及加強防空能力。針對「波特號」航入黑海,俄羅斯國防管理中心在30日在一份聲明中指出,俄羅斯黑海艦隊正在追蹤「波特號」。"
連葡萄牙出動的軍機都比德軍更有攻擊性(再度搖頭) :
"Meanwhile, in the Aegean Sea, Porter sailed with SNMG 2 for communication serials and ship handling and precision maneuvering alongside SNMG 2 ships, Flagship Italian Frigate ITS Virginio Fasan (F591), Turkish Frigate TCG Gokceada (F494), German Tanker FGS Spessart (A1442) and Romanian Frigate ROS Regina Maria (F222). The ships also conducted an Air Defense Exercise featuring Portuguese F-16 aircraft currently stationed in Riga, Latvia."
北約慢吞吞的恐龍覺醒:
" 「我們見到中國愈加努力掌控我們的關鍵基礎設施、供應鏈和重要產業」,中國的稀土礦無所不在,包括手機、汽車到軍事裝備,「我們不能給專制政權任何機會,利用我們的弱點削弱我們」,因此,各盟邦加強各國國內社會和基礎設施的韌性,至為重要。
北約新戰略概念,稱中國是對此聯盟「利益、安全和價值觀」的挑戰,同時「在其戰略、意圖和擴軍上模糊」。"
對陸戰真正有用的戰車沒送到, 放空中偵察好似俄羅斯還真有能力對北約開第二線戰場似:ablobheadshake:
"據《路透》報導,這架預警機是北約在羅馬尼亞部署的第1架AWACS,降落在布加勒斯特附近的一個空軍基地,另外2架AWACS預計將在當地時間18日稍晚與18日降落羅馬尼亞,並將停留數週。
根據北約聲明,這3架E-3空中預警機將在東歐和波羅的海地區進行定期巡邏。自俄國侵略烏克蘭戰爭開打後,北約加強在歐洲東部的兵力部署,包括提供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斯洛伐克更多的戰力。另有180名北約官兵,也將派駐鄰近布加勒斯特的奧托佩尼(Otopeni)空軍基地,支援AWACS偵察任務。"
自由電子報新開的軍武區塊明顯對準備受關注的俄烏戰爭與國防議題而開:
"英、德、義、西四國根據成立公司的出資比例,分配戰機製造工作,德國負責製造機身中段;機翼由西班牙和義大利製造;英國負責製造前段和部分後段機身;義大利則負責後段機身製造和最後組裝。
這樣的分工合作,除了降低共通零件成本,各國還能依各自需求進行細部客製化。而採用複合材料所降低的成本和重量,也更有餘裕裝備更好的設備。其中最奢華的裝備,便是由勞斯萊斯公司製造的發動機,不僅推力強、壽命長,零件數量更大幅精簡,最新的補強版發動機,最大推力甚至超過了美系F-15和F-16戰機。"
中國韭出逃最好遠離義大利:
"歐洲新聞網站Politico.eu今天報導,「保護衛士」後來又發現48處據點,其中11處在義大利,其他則分布在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與羅馬尼亞等國家。
這份報告也指出,義大利政府早在2016年就與中國中央政府合作,直接促成這些警局的建立。
報告表示:「2015年公安部與義大利政府就聯合警察巡邏達成的雙邊協議,似乎直接促成後來2016年(溫州警方)和2018年(青田警方)在米蘭建立歐洲『試點』站。」"
法國的表態看來比義大利在狀況內:
"據報告顯示,中國在法國有4間非法警察局,兩間在巴黎市,另兩個在巴黎近郊較多華人居住的地區。
卡托蘭指出:「警局監控台灣、維吾爾、西藏機構,也對旅法中國公民施壓、政治控制中國僑民等非法手段不勝枚舉。許多中國政治人物接受質疑時,也承認這些警局的存在,卻謊稱『服務站』只是在協助僑務工作。」
據法國情資新聞「情報在線」(Intelligence Online)披露,遭監控的台灣機構為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書硯學校,書硯學校校長林淑琳也向中央社表示「懷疑得到印證」,因為自從學校去年底加入台灣華語文學習中心後,臉書(Facebook)和網站就多度被駭。
而據中央社獲得的消息,巴黎13區中國警察海外服務站就藏身在巴黎書硯學校隔壁棟住商混合的大樓內。"
日本跟韓國跟著清理中國非法警務巢穴:
"另一方面,日本讀賣新聞報導,外務省等機關十九日在自民黨外交部會等聯席會議上引述保護衛士的報告,指出中國警方在日本開設兩處服務站;已透過外交管道告知北京,絕對不會容忍任何侵犯日本主權的活動。
外務省指出,境內兩處服務站分別是由中國福建省福州市和江蘇省南通市兩地公安局主導,前者在東京都開設,後者的地點則未知。自民黨保守派議員組成的「日本尊嚴與國家利益保護會」在國會針對中國警方設置據點,舉行專家意見聽取會議,並要求政府盡快釐清此事。"
"南韓媒體則以「中國秘密警察局」稱呼中國政府在海外設置的這些「服務站」。韓聯社報導,南韓政府已動員軍警反間諜措施,以及外交部等相關部會著手調查,境內是否設有中國警察服務站,若結果屬實,韓中關係可能因北京侵犯主權、妨害司法等疑慮受到負面影響。"
示範何謂做賊心虛~
"韓媒JTBC電視台日前接連刊出獨家報導,稱這間餐廳的40多歲王姓會長是2004年從中國來到韓國,與裴姓餐廳代表使用相同住址,2007年起開設旅行社,旗下有10名員工,營業內容除旅行業、餐飲業外還包括「代辦行政機關及公部門民眾業務」。
但旅行社總辦公室已人去樓空,登記解散的日期是12月5日,正好是總部設在西班牙的人權組織「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揭露韓國也有海外警局的隔天。"
這表現真的就很義呆立~😩
"第5屆歐盟國家警察局長會議2015年於荷蘭舉行,中義兩國簽署聯合巡邏任務備忘錄,啟動「試點」任務。羅馬、米蘭、波爾察諾(Bolzano)、威尼斯、佛羅倫斯、普拉托(Prato)和西西里島目前都設有「服務站」。但此「服務站」背後可能實為「警察局」。"
義呆立終於醒來:
"「蟻報」這個月曾報導,近期義大利發現有一家祕密中國銀行,在羅馬、佛羅倫斯、巴多瓦(Padova)、普拉托(Prato)、拿坡里、雷焦卡拉布里亞(Reggio Calabria)設立分支機構,向中國轉移數十億歐元,涉嫌非法洗錢,義大利調查人員稱它為「中國地下銀行」。
目前佛羅倫斯法院已完成對「中國地下銀行」初步調查,法官並發布一項命令,逮捕2名華裔人士,這2人因與犯罪集團同夥濫用金融和銀行活動而遭到逮補。此外另有13名嫌疑人。
「蟻報」(Le Formiche)16日也報導,「中國地下銀行」機構提供隱藏的匯款服務,但需支付轉帳金額2.5%作為佣金。轉帳系統有兩個主要方法,金額小的透過微信或支付寶等應用程式將一張或多張信用卡轉到一個帳戶 。
至於較大的金額,透過在中國開設的經常帳戶和銀行金融卡預付給客戶指定的「地下銀行」機構,然後在佛羅倫斯和普拉托等分支機構領取現金,再由其他中國人提取並以其他方式運回中國。"
站隊這件事,連保加利亞都比德國來得清醒有覺悟:
"時任保加利亞總理基里(Kiril Petkov)於2022年四月訪問烏克蘭前,保加利亞就已啟動援助烏克蘭的計畫,從各式燃料到俄規軍火、砲彈都有。就這樣保加利亞不動聲色的來個瞞天過海、徹底裝死策略,獨自默默支撐了開戰初期烏克蘭急需的俄規軍火、砲彈。
更狠的是,當很多人批評怎麼不切斷進口俄羅斯天然氣與石油時(尤其一堆膠水跟搞不清楚現實狀況的人,這群人以為說斷就能斷),保加利亞一邊尋找替代進口的可能,一邊煉製俄羅斯進口的石油,一邊將各式提煉後的燃料經由英國、波蘭乃至美國轉運到烏克蘭,供應了烏克蘭軍隊開戰初期將近四成的燃料,且單單一個保加利亞,就撐了四個月。(歐洲最大國的德國連人道支援都拿不出這麼多)"
貪賺北極熊晶片財是打算進歐美制裁名單嗎?
"NOS報導,中間商是中國與香港企業,包括信諾電子、希瑪科技(Sigma)與新全電子(Xin Quan),前兩家有共同持有人,佔荷蘭晶片交付量五成。"
@Perfume 白俄明顯很聰明,知道怎麼利用歐左的軟肋
@Perfume 把侵略戰爭打成了衛國戰爭
@Perfume 就有被害妄想症
以為民主國家腦袋跟他一樣齷齪
北約單位警戒俄羅斯的目標看著比歐盟面對中國分化要來得清醒, 但操作上有些緩不濟急的慢效率:
"建立共同對應外來混合戰威脅能力,已經成為歐盟與北約之間合作的主要領域之一。在這方面北約已制定了對歐洲國家抵抗外部影響的統一標準,透過北約和歐盟的共同雙邊合作努力,對抗俄國或其他國家的資訊戰攻擊。
2017年幾個北約盟國和歐盟成員國在赫爾辛基舉行會議,正式同意在芬蘭首都建立一個應對混合威脅的歐洲卓越中心。當時共有九個國家簽署備忘錄,分別為:芬蘭、法國、德國、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瑞典、英國和美國。"
https://www.pourquoi.tw/2021/05/02/military-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