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美軍陸戰隊司令呢。
「在與中國發生衝突期間,陸戰隊在交戰區內的部隊,將在關鍵水域『持續的存在』,並將尋求阻止和打擊針對美國盟友、夥伴和其他利益團體的非致命脅迫行為和其他惡意活動。」
“漂浮在海上的陸戰隊將能夠用飛彈和其他武器瞄準這些系統,並為海軍和其他軍事力量提供提示,組成「高度致命的海軍和聯合火力殺傷鏈」。”
美軍陸戰隊在沖繩的佈防:
"報導並稱,目前前進沖繩部署的火箭連,是駐防加州彭德爾頓營區的第11陸戰團第5營T連,以及德州艾爾帕索的14陸戰團2營D連;2個火箭連分別在完成6個月的輪調部署後,將與其他火箭單位換防。"
https://www.ydn.com.tw/news/newsInsidePage?chapterID=1481594&type=international
在小島上也要實戰演習的風雨前奏:
"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配備砲塔的車輛在冲繩縣內公路上行駛,是二次大戰後首例。
陸上自衛隊跟美軍陸戰隊實施的訓練,以日美共同設立據點的警戒等科目作為想定。美軍將部隊投射到日本最西端、距台灣僅約110公里的與那國島上,也是史無前例。"
沖繩被頻頻加固備戰:
"陸上自衛隊目前在南西群島沒有彈藥庫,距離最近的是佐賀縣的九州補給站。 吉田幕僚長指稱「跟南西群島還有一段距離」。強調要提前儲備物資,為緊急出兵做好準備。除了彈藥外,還將假設儲存建築材料。"
"據報導,日本全境目前有約一千四百座彈藥庫,但主要是在冷戰時期,為了抵禦前蘇聯入侵而建,七成都集中在北海道,距離中國可能挑起區域緊張的東海島嶼,相距超過兩千公里。不僅如此,日本當前的彈藥存量最多僅能支撐自衛隊應戰兩個月,而距離台灣最近的九州和沖繩地區,彈藥庫存更不到十%。
為改善上述情況,日本防衛省評估,陸上自衛隊未來十年內需要新增約九十座彈藥庫,海上自衛隊則需新增約四十座,其中七十座預計在五年內完工。新建彈藥庫將分布在南西諸島,從九州南端延伸至沖繩,包括更靠近台灣的島嶼。"
"日相岸田文雄計畫從下個財政年度開始,五年內斥資五兆日圓(約一.一六兆台幣)採購彈藥和飛彈,並在南西諸島部署「距外飛彈」(standoff missile),建立對日本遭受的外來威脅採取反制的能力。
另一方面,日本防衛省也將對部署沖繩縣以外的陸上自衛隊進行組織改革,將原本僅在各地區部署的「師團」和「旅團」,整編成可在全國機動性部署的部隊,主要目的同樣是在台海危機升高時,能夠及時伸援南西諸島。"
日本態度在台海戰爭中的重要性由此可知:
"因為共軍在悲觀設定下仍不能成功,所以用來推演共軍在美日聯軍攻擊下要怎樣才能成功
(i.e.一定要兵推到共軍勝利)
為了讓共軍勝利,設定成日本嚴守中立,拒絕美軍從日本境內出擊
以及共軍成功阻止美軍使用長程轟炸機(實際上幾乎辦不到,只能假定美軍轟炸機缺乏戰鬥機護航,
有可能被共軍飛機在極遠距離搶先擊落,等於是劇情殺XDDD)
末日設定下,共軍集中長程火力打擊關島(完全不用管日本)
美軍在這種設定下只能靠核潛艦滲透到台海作戰
共軍在國軍反艦火力和美軍SSN的打擊下損失約三分之一的船隊
但仍成功穩固登陸和運補
在此危及情況下,美軍決定投入29艘巡洋/驅逐艦、兩艘航母、十艘核潛艦,試圖進行最後決戰,結果慘遭共軍火力擊潰
末日設定的兵推中,美軍損失43艘巡洋/驅逐艦、四艘航母
因為美軍在末日設定下仰賴SSN,還沒到最後決戰就已經損失十艘核潛艦"
兵推報告原文連結, 基礎設定在第三章(p.46開始), 台美中三方軍力基礎設定及盟友各國立場在第四章(p.58開始), 兵推結果見第六章(p.89開始):
電子戰各種對決:
"這次美國軍售的岸置魚叉飛彈(RGM-84L BLOCK II(U)),射程不但與雄二/三增程型在伯仲之間,且極可能具有因目標艦軟、硬殺反制未命中而折返原目標的「再攻擊」(re-attack)模式;另岸置系統尚包括25座目獲雷達,戰時觀通、鏈路及指管系統遭到摧毀而無法提供目獲與指揮管制時,魚叉飛彈機動車組可使用雷達自行偵蒐目標反擊。
最重要的是,解放軍055型萬噸驅逐艦上搭載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 HPM)陣列,船段組合中的六千噸054B飛彈護衛艦研判亦可能具有此種「電子攻擊」(electronic attack, EA)裝備;然魚叉飛彈的「躍起」(POP UP)攻頂模式可以確保飛彈終端歸向時不致被高功率微波攻擊而傷及追蹤導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