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7日報導,德國新聞雜誌「明鏡週刊」(Der Spiegel)4日報導,衛生部在2020年春季從中國訂購一批價值估計約10億歐元(約342億台幣)的口罩,但該批口罩還需要經過緊急檢驗,才能認定是否符合歐盟標準。"
"面對各界撻伐,衛生部聲稱,在採購包括口罩在內的醫療用品時,已對口罩的品質進行嚴格把關,口罩若有缺陷,就不會付款,並強調口罩抵達時,德國正處於緊急狀態,相關批評沒有事實根據,無法接受。"
對德國這樁疑似雙重間諜案表示好奇...
"德國聯邦檢察官辦公室發布聲明指出,該案的75歲嫌疑人「克勞斯-L.」(Klaus L.),在2010年6月前往上海學術交流時,遭到中國情報單位誘使合作,從那之後一直到2019年11月間,經常利用德國政府高層到中國進行國是訪問或跨國會議的機會,向中國情報單位提供機密資訊。
檢察官指出,克勞斯-L.從2001年起擔任慕尼黑智庫「漢斯賽德爾基金會」(Hanns Seidel Foundation)的負責人,利用其學術名聲和長年建立的資訊網路累積國際影響力,再透過與德國政府高層的聯繫,取得重要情資並交給中國,藉此獲取中方提供的酬勞,以及資助參與跨國會議。
值得注意的是,「漢斯賽德爾基金會」隸屬於德國「基督教社會聯盟」(CSU),該政黨為總理梅克爾「基督教民主聯盟」(CDU)的姊妹黨及執政夥伴。不僅如此,《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還披露,克勞斯-L.還曾替德國聯邦情報局(BND)工作,但不清楚中方是否知道他的這個身分。"
"根據《德國之聲》報導,德國基爾21歲女大生海雯娜(Navina Heyden)自稱中國人的朋友,她過去一年來在推特時常發表贊同中國官方立場的言論,比如稱新疆再教育營是無良學者捏造的謊言、香港抗議者是暴徒等,而她的推特追蹤人數也在這段期間,從寥寥無幾迅速激增至超過2.6萬人。
德國《世界報》上月中刊登一篇題為《中國的秘密宣傳員》的長篇報導,其中就提到海雯娜的案例,該報委託英國戰略對話研究所(ISD)對海雯娜的推特帳號進行分析,發現在去年8月至今年4月粉絲數量出現「跳躍式增長」,其中很多帳號都是新創的,另外,很多她的粉絲會針對性轉發親中推文,甚至還有「人」數天內將同一篇推文轉發了數千次之多。
《世界報》的結論是,中國正試圖在德國政治、經濟與媒體界尋找代言人影響輿論,「並改善中國人在德國公眾眼中的形象」。"
"连续五年来,中国都是德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据欧盟统计局今年最新发布的数字,2020年,欧盟作为整体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从以往的美国变成了中国。不过,随着德国联邦大选的临近、默克尔即将在今年秋天退休,德国的对华政策很有可能发生转变。包括当前执政的联盟党以及极有可能成为新一届执政党的绿党在内,多个党派都在竞选纲领中明确提出,应当利用跨大西洋即欧美合作来更好地抗衡中国。同时,这些党派也认为应当在气候保护议题上与中国展开合作。"
"德國聯邦統計局(Destatis)表示,2021年德國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年成長15.1%,達2450億歐元(近新台幣8兆元),使得中國自2016年以來,第6度蟬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
德國尤其依賴從中國的進口。從2015年起,中國就是德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2021年德國從中國進口1417億歐元(約新台幣4.5兆元)的產品,成長幅度達21%,可見中國相當程度從歐盟開放的市場中受益。
貿易數據顯示,德國製造的產品最大的出口國是美國,其次才是中國和法國。德國由於對美國、法國和英國等主要貿易夥伴出現巨額順差,過去曾被國際貨幣基金(IMF)批評,2021年情況依舊未改善;相較之下,對中國貿易則出現381億歐元的逆差。"
德國的經濟競爭力看來將持續低迷了:
"高技術勞工、仰賴廉價能源的創新企業等讓德國成為歐洲工業強權的憑藉正在瓦解。隨戰後嬰兒潮世代接近退休,德國人口結構很快將使企業缺乏工程師、科學家和其他技術工人,而這些人才對在全球市場上保持競爭力至關重要。德國在接下15年內約有30%的勞動力將達退休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