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言論自由日益收縮的氛圍可能扼殺其亞洲藝術拍賣市場的龍頭地位:
"While local officials and museum bosses have yet to address concerns over any specific works, many in the city’s arts community fear that some of Mr. Sigg’s donated art won’t ever see the light of day.
Long reliant on the finance industry, Hong Kong has worked hard to become a global arts hub. It is among the world’s biggest art-auction markets and one of the three cities world-wide to host the Art Basel fair."
香港司法體系中國化的具體表現。
"there is nothing inherently unreasonable in directing a trial by a panel of three judges sitting without a jury, when there is a perceived risk of the personal safety of juror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or that du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might be impaired”.
法官恣意擴大心證。
“李官強調,只要律政司司長真誠地相信上述3個理由成立,她便有權指示不使用陪審團。判詞亦指,條文用上「等」字,可見除上述3個理由外,司長還可以有其他理由指示審訊不設陪審團。”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tm/hk-tong-05202021060625.html
中國對G7公報提及香港的回應:
"政權上周四第二度搜查報館,撿取大批新聞材料,並以國安法拘捕五名高層,其中報館的社長張劍虹、總編輯羅偉光已被落案控告,還柙在獄。昨晨再拘捕主筆楊清奇,報館基於員工安全和人手考慮,決定停刊及停止新聞網站的運作。2021年6月24日之後,香港將沒有《蘋果》。《蘋果》死亡,新聞自由是暴政的犧牲品。"
"根據《立場新聞》報導,24日凌晨,首批的最後一期《蘋果日報》甫印出,就已有大批市民在蘋果日報大樓外,排隊等候,並點亮手機燈。期間,也有蘋果日報記者到大樓門外拍大合照。拿到報紙的市民難掩激動,齊齊高舉報紙給其他家媒體記者拍攝。
香港蘋果的員工親自拿著報紙免費派給在大樓外聲援的市民。期間,有港人哽咽高呼:「多謝你哋(你們)呀!」"
WSJ對香港蘋果日報迫於國安法收攤的評論:
"This story of what happened to Apple Daily is only partly about undermining the free press. It’s more broadly a warning of what can happen to any company operating in Hong Kong that the authorities claim committed some offense under the vague terms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Law."
"The free flow of information enabled prosperity and broad freedom. Now, Hong Kong shares and bank accounts can be frozen on the order of a single official, destroying private enterprise as well as freedom."
"頭版的樣貌為、「港人雨中痛別」,在作業正式結束後,公司內響起了拍手聲。
長年支持民主派,「蘋果日報」也是唯一保持同一姿態的報紙,但是創業者及幹部們以涉嫌違反國家安全維持法為理由依序起訴,公司的資產也遭到凍結。"
WSJ對港府以國安法打壓香港蘋果至關閉的報導:
At the end of a weekly press conference on Tuesday held by Hong Kong’s top local official, Carrie Lam, one Apple Daily reporter asked her: “You said the national-security law will only affect a small number of people, but more than 800 people in my company will be forced to lose their jobs. Can you respond, Mrs. Lam?”
She walked away without answering.
香港蘋果日報用了25年時間向世界證明:中國共產黨不可信。
"《蘋果日報》在1995年的創刊社論〈我們屬於香港〉中,有幾段是這麼寫的:
「我們要辦的是一份香港人的報紙。
尚有兩年香港的政權便要移交了,在這個時候辦報,不怕九七後情況有變嗎?我們怕。但我們不願意被恐懼所威嚇。我們更不願意被悲觀所蒙蔽。我們要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因為我們是香港人!
在世界的資訊走廊上,香港雖然只是斗室一個,但我們清明通透,時刻與整個世界資訊交流:每一分、每一秒都受到世界傳媒注視、受世界輿論監察。在舉世眾目睽睽之下,誰敢貿然對香港胡作非為?
我們有緊扣世界脈搏的靈通資訊網絡,優良的自由法治傳統,無數世界級的人才⋯⋯我們對中國和世界貿易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權衡利害,中國能不讓我們有一個自由充裕的生存空間?」"
無國界記者的聲明:
"無國界記者組織(RSF)東亞辦事處執行長艾瑋昂(Cedric Alviani)表示:「『蘋果日報』是少數勇於批評北京政權的主要中文媒體之一,在多年騷擾後將它打倒,向香港新聞工作者發出令人不寒而慄的訊息。」
艾瑋昂強調:「如果國際社會不以最堅定的決心回應,就是在告訴習近平主席,他可以像在中國其他地區那樣徹底抹煞香港的新聞自由,也不會受到任何懲罰。」"
這篇集結了英德外交系統及其他記者組織對港府及北京的譴責:
WSJ對香港蘋果日報做的最後身影報導:
"Apple Daily’s website had about 9.6 million monthly unique visitors in Hong Kong and a print circulation of more than 86,000 copies, according to the most recent filings from the paper’s Hong Kong-listed publisher."
“Hong Kong people are smart. Even if it’s gone now, it’ll return in another form,” ... “They can’t suppress all our voices.”
「估計不用解釋為何香港現時在非常黑暗的境地,因為中國的獨裁大幅削減及焚燒一國兩制僅存的破爛碎片」。
"Vines 認為,在新制度下,令人無法釋懷般諷刺的事,是最可享受到好處的人,就是破壞香港成為獨特地方的人,形容他們大多數憎恨及恐懼人們,破壞香港有活力的文化,甚至摧毀廣東話,因為希望以所謂的母語取代。"
《資深傳媒人 Steve Vines 離港赴英 「混雜極大遺憾與解脫所作的決定」》https://thestandnews.page.link/SQpUGWAkP8yXj3ip6 - 立場新聞
"10月27日,香港立法會通過《2021年電影檢查(修訂)條例草案》,根據這部最新法例,香港政府有權禁止「不利於國家安全」的影片上映。如果展映遭法律禁止的影片,相關人士最高可面臨三年監禁及一百萬港幣的罰款。
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香港再不會有影視作品的榮景了。非但影視,就是文學和藝術,也已經走入絕境。在中共的鉗制下,香港沒有了創作自由,沒有自由,創意也死了,被人扼住喉嚨,連呼吸都有問題,更談不上精神上無拘無束的放任馳騁。"
"幾位同學問我對香港印象如何?我說比較遺憾的是,這趟來覺得跟以前相比,整齊劃一的感覺更強烈了。我在每一站地鐵站下車,步行附近社區,大樓的設計以及商店的安排如出一轍,由幾個大財團包了。較熱鬧的街道為了迎合中國客,賣的東西也都一樣。久了以後會覺得這樣的街景非常無聊,食、衣、住、行變得一致性很高。
當然我也試著走進各處平民居所,仍然發現一些有魅力的所在。但表層的香港確實正在質變,「服務」中國客的性格變成是顯性的。
學生聽了我的話後表達感傷,其中一位說,我們也覺得是這樣,但好像沒有能力改變了。我說嘗試「掙扎」一下吧,學文學的核心就是懂得掙扎,懂得為自己的生命爭取一些時間與可能性。但香港離中國太近了,中國是這樣一個權力集中、巨量的政經綜合體,東方之珠很難以小島的力量影響它。
我覺得近年香港電影、電視劇的轉變正是如此。港片與港劇失去了港味,港星或導演到中國發展,拿中國資金,特有的質感與力道很快就稀釋掉了。因為他們變得要迎合中國那個「大市場」,那個大市場的品味因此也就變得更具宰制性。
我問學生(這批學生可是集合了香港目前年輕一輩有潛力的創作者),有沒有認為哪些中國年輕作家影響他們的?(我指的是四十五歲,或五十歲以下的創作者),結果並沒有。中國新一代作家的能量「斷了」,因為年輕一輩連寫文革這樣的材料都不具力道,寫生活又顯百無聊賴。(路內比較好的作品,正是寫文革的餘聲)好作家的數量,不像是一個擁有十四億人口的國家。
中國年輕的寫作人才,似乎都集中去做「IP劇」(Intellectual Property),不是「IP劇」不能做,但這樣的文學顯得「無趣」。多年之前我曾在回答一位中國留學生問題時,提到中國為什麼沒有「現代的自然書寫」?我認為科普書寫很快在中國會發展起來,但自然書寫是沒可能的。自然書寫要挑戰國家建設、宰制性的概念,很快就會像攝影家盧廣那樣「失蹤」。
真正談人心的小說也是,很難在中國市場存活。看起來像是百花榮景,事實上單調得可怕。正是因為如此,絕對不能只靠讀中國文學學寫作。"
香港離新疆化更近一步的惡兆...
"Major General Peng Jingtang, a deputy chief of staff of China’s People’s Armed Police, will head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garrison in Hong Kong, China’s Xinhua News Agency reported late Sunday. He was previously chief of staff for the armed police in the far western region of Xinjiang, site of a yearslong crackdown on predominantly Muslim and Turkic-speaking Uyghurs and other minorities."
"观察人士们注意到,这是中共首次派武警将领出任驻港部队司令员,而2018年升任少将的彭京堂在担任武警新疆总队参谋长期间曾指挥所谓镇暴反恐行动。一些人认为这一任命发出一个信号,北京将更加不容忍在香港发生针对当局的任何大规模抗议活动。"
一年後的佐證:
"《路透》早在2020年3月便曾披露,中國武警官員在「反送中」期間,曾與香港警方一起觀察抗議活動,以加深對香港情勢的了解。報導引述外國高層外交官和香港民主派議員的說法,當年進入香港的武警可能多達4000人,派駐香港的人民解放軍也擴充到1萬2000人,創歷來新高。
去年1月,習近平簽署命令,由武警部隊副參謀長彭京堂少將接替陳道祥,擔任駐港部隊司令員。這是解放軍駐港部隊司令首次由武警系統將領接掌,彭京堂曾任新疆武警總隊參謀長,專責新疆反恐多年,一般認為彭將利用武警維穩經驗,透過香港本地執法力量執行,北京對港立場將更為強硬。"
這個變動感覺是北京要避免第二回六四鎮壓的後果,一方面取得合法性(定調為內政警務),一方面降低敏感的傷亡程度(輕量攻擊武器)。操縱武力手法變得更靈活,又能降低國際壓力。可見吸引全球目光的香港雨傘運動確實讓北京動了殺機,同年港府強推的《逃犯條例》只是第一個套索,真正的刀子——南下的武警才是北京實務目標。亦即北京用披著警察皮的軍武鎮壓了香港,也確實讓國際壓力無法如同應對六四那樣立即拉高層級,取得時間優勢抵擋國際壓力之餘,也讓香港反對勢力短期內大規模被耗損。以北京政權角度來看,打擊反送中運動實際上是更大更久的六四鎮壓進化版。以香港角度而言,這波九七後最大移民出逃潮是真正敲響金融中心的喪鐘,所謂內地的恐怖統治終於降臨香港了。
真希望快點走到文章最後那句<中華民國」的元素才是與「中國」的接軌點;沒有它,「台灣就是台灣」。>...
"中華民國與台灣之間有一定距離,就像中華民國被描述為存在於台灣空間中。因此,李登輝廢除了中華民國和台灣之間的台灣省行政職能,保留了管轄金門、馬祖列島的福建省行政職能。
相較之下,即將卸任的總統蔡英文在2019年使用「中華民國台灣」的表述。這代表中華民國與台灣等同,暗示兩者是結合在一起的。
這也是蔡英文政府讓中華民國福建省政府走入歷史的原因。它顯示中華民國管轄的空間是台灣,台灣與中華民國是一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