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觉得我读过的第一本“女性文学”(如果真有这种分类的话),是铁凝的《大浴女》,小姑娘们躲在厨房里对着陈年《苏联妇女》杂志做俄式西餐和裹雨衣当晚礼服时装秀的的场景真是印象深刻,后来小姑娘们由于时代和命运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尹家姐妹和她们的妈妈章妩,章妩婚外情人唐医生的外甥女唐菲,尹家姐妹的发小厨艺满分的孟由由(这个角色的笔墨少一点),全都是非常鲜明复杂的好角色。从我爸电脑里挖出这部电子书的时候我大概是小学三四年级,看完后久久不能忘怀……

关于女作家的回忆 龙应台1 

在同样三四年级的那个时期,我也读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我认为这本书是我妈的诸多育儿书中的一本,但是我妈买的育儿书基本上都被我看了。她在前言里写,有些评论家就爱说:“那些女作家呀,一结婚就写丈夫孩子,婆婆妈妈的,无聊!”,她年轻时深以为然,然而自嘲自己也写了这样一本“婆婆妈妈”书。写她哺乳期和席慕容见面,大口大口喝奶昔感觉自己像一头母牛(褒义)。从孩子的角度写了她和当时的丈夫吵架,说她无法给小孩解释一些女性主义的概念(当时作小孩的我也不明白这些概念)。写她怎么样做了白葡萄酒和大虾,计划说服当时的丈夫结扎(这不仅是我第一次知道结扎的概念,而且是第一次就知道了男的可以结扎)。写独身主义的时髦女友来访,说她像“黄脸婆”,她一边和友人谈严肃话题,一边拿白雪公主动画片哄孩子。她当时的丈夫是一个德国人,因此婆婆也是德国人,写她婆婆拿出一条压箱底的绣花红衬衫送给她,说“是他送给我的。”婆婆的第一任丈夫参加了二战,是德军,战死。她写“想象在冰天雪地的苏联战场上,这衬衫被怎样温柔地包扎被寄出”,想到婆婆作为战中和战后女人的苦难,最后不忍心穿这件衬衫。

很多这样的故事我复述出来就像反婚反育小故事——如果让三四年级的我读到反婚反育小故事可能会马上开始厌世,但是这是一本复杂又易懂的、实际上充满爱的书。

Show thread

关于女作家的回忆 龙应台2 

上高一的时候我又读了散文集《目送》,写五十多岁的龙应台怎么样送别健康一天天恶化的父亲,间杂回忆父母在1949大江大海年代及初到台湾的经历。写父亲去世后她努力照料母亲,带母亲去街上做什么呢?

“你开始留意商店,有没有,专门卖适合八十岁妇人的衣服?有没有,专门想吸引这个年龄层的商店?有没有,在书店里,一整排大字体书,告诉你八十岁的人要如何穿,如何吃,如何运动,如何交友,如何与孤独相处,如何面对失去,如何准备……自己的告别?有没有电影光碟,一整排列出,主题都是八十岁人的悲欢离合,是的,八十岁女性的内心世界,她的情和欲、她的爱和悔、她的时光褪不去的缠绵、她和时光的拔河?” 我想,好像是不怎么有,那是十年前了,现在也不太有。

这是高一看的,从高二开始我也经历了一个“目送”的时期,我从这样的书里学,成年人应该怎样面对离别。

那个时候的言论环境有一些不一样,杂志报纸上新书推荐、专栏书评经常提起《大江大海 1949》,弄得我以为此书已在大陆出版。等我上了大学手里有买书钱了却搜不到,上网感慨一通,才有网友告诉我,这书从未在大陆出版过。那么当年写书评的人是在哪买的呢?香港吗?现在可以在香港书店买到《大江大海 1949》吗?我到今天也还是没有看过这本一直想读的书,而且到了今天,有很多人听见龙应台的名字,就要跟你讲“中国文化是我的故乡”和《我的祖国》的故事。他们实在不明白我在乎什么。

还有一位在我未成年的时代给我巨大影响的女作家是黑柳彻子,不管是巴学园故事、NHK电视台初代新人故事、当联合国大使时记下的塔利班冲突和割礼,怎样在雪地里拍鸽子洗出来结果什么都看不清,小豆豆所有的书都值得!

小豆豆的妈妈也写过一些自传性的书,我只看了《小豆豆与我》,黑柳朝是那种八十多岁跑去美国会站在窗口和保姆嘻嘻哈哈街上哪个过路男士比较帅气的老太太,是为“窗口猎艳”。总之是一种让我喜爱的(后来才发现罕有的)日本文学风格。

这两年我又发现小豆豆的朋友向田邦子的书也有翻译。邦子因为空难意外去世,在彻子的《小时候就在想的事》中有一篇写了她的葬礼。我很久之前先看了朋友如何回忆已逝的她,然后才接触到她的作品。向田邦子真好啊,我边看边想,果然是小豆豆的好朋友。

Show thread

关于女作家的回忆 龙应台2 

那书当年不难买,我去的几个旧书店都见过,大概一百多,后来李敖那部《……骗了你》也摆在同个架子上。不过没想入手,看是看完了的。她第一部书我看的是《野火集》九十年代左右吧,那时就不太喜欢她的文风。@lilythepooh

关于女作家的回忆 龙应台2 

@lilythepooh 你讲的好好哇(┯_┯)感谢你写了这样的嘟文。我也是在上高中的时候读龙应台的书,好像全国的高中校园书店都会卖《目送》。当时读到真觉得哇,第一次看到能把文章写得这样柔软的人。因为之前读书根本没读过这种人文关怀气息很浓的东西,写自己的家庭生活,女性视角,对当时的我来说真有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的感觉。现在东西见多了也不觉得她有那么那么好了,但是看到一提龙应台就是《我的祖国》的人,也会和你有一样的想法,我们在乎的根本不是同一种东西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Qoto Mastodon

QOTO: Question Others to Teach Ourselves
An inclusive, Academic Freedom, instance
All cultures welcome.
Hate speech and harassment strictly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