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fume 把“惡意做空”的統統抓起來 😂
秦老師這裏對制度性歧視和個人偏見或觀念的説法很贊同,如果這偏見是個人的,甚至你從道義上指責都站不住脚。白左們往往把偏見等同歧視。一個姑娘她不喜歡黑人,你不能立法强迫她必須嫁給黑人
@michellec1866 :
我问过以色列的武官,有关阿拉伯人免除义务兵的问题,他的回答是:建国初期是阿以冲突,所以让阿拉伯人打阿拉伯人(兄弟打兄弟),伦理道德上是下策。现在以巴冲突,有不少阿拉伯人自愿加入IDF,但主要是后勤和创伤部门。特别是穆斯林少数族群Druze和贝多因,有阿拉伯旅,他们出征前都是拿古兰经宣誓的。西岸也有穆斯林阿拉伯人加入以色列警察的。
Invidious真是個良心軟件,一個youtube的前端替代。。
受不了youtube倒不是它的廣告,而是偏左的審查制度,對某黨後臺開放
這是一個Invidious的鏡像列表:
https://stats.uptimerobot.com/89VnzSKAn
可以找一個好用的
@maoyaoyao 一邊拿著剪刀在肚子裡嚯嚿一邊唱:快使用雙截棍哼哼哈嘿~
@goodrich 事必躬親,剛愎自用,誰都不信,圍一圈全是等著看笑話的,越勤政賣力死得越快
@lulu_coi 網購讓商場超市倒閉,甚至威脅到街邊各種小店,外賣又把餐飲行業搞死。清零三年讓人們更習慣網購。網購的問題在於拉低了地區差異,購物變成簡單的比拼價格,讓實體經濟無利可圖,大家一塊死
“能对号入座,还不能说毫无自知之明;还不能说‘完全不知羞耻’”。
前面有人說馬英九像崇禎,可是差太多了,崇禎是蠢了點,但沒有主動賣國,馬最多可以和汪精衛比一比,只是後者也知道赤禍比日軍可怕多了
北美老劉Dr. Liu ResearchTIPS
北美老劉Dr. Liu ResearchTIPS
5小时前
转载一篇网友pdman的文章节选,促进理性思考:在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之后, 保守主义者为何排斥巴勒斯坦相关群体的声援者?
近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造成平民伤亡,以色列随即反击。暂不考虑事后的发展,只以事件发生附近做一时间截面。有人主动反思哈马斯的袭击事出有因,并打出标语支持巴勒斯坦相关群体。这样的行为受到保守主义者的强烈排斥。保守主义者为何强烈反对在恐袭后同情恐袭发动相关方自身的遭遇?
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我提出保守主义者持有如下原则:不应支持暴力行为对推进施暴方自己的议程产生正面结果。这一原则的价值基础是:暴力行为不能参与议事,不符合议事规则的行为不能从议事过程中获利。暴力行为有专属于通过暴力获利的途径。在保守主义者看来:在暴力行为过后,第三方有意无意中通过顺应施暴者的议程,让理性暴力行为的逻辑实现闭环。施暴者和顺应施暴者议程的人缺一不可,共同演绎了在议事场使用暴力的有效性。回归具体事件,对保守主义者来说:在恐袭后不谴责恐袭发动者,而是同情恐袭发动相关方自身的遭遇推进了恐怖主义实施者的议程,同情者成为了施暴者完成恐怖主义离不开的另一半。两方共同完成恐怖主义,都是恐怖主义者。
潜在的批评
不同意这种原则及价值基础的一个角度是:推进正确的议程比议事规则和议事过程更重要。武力是手动调整议事机器的良好工具。如果同意以上原则,则可以认为:暴力的实施是一个已经发生的事实,哭泣不能让打翻的牛奶回到杯中。这样的事实能导致的结果只要是“好”的,我们都应该笑纳。议事桌不总是有效的,如果武力能让议事桌变得更有效,我们就不应该拒绝武力带来的效果。回归具体事件,他们可以说:如果可以,我们不希望有人伤亡,但是对伤亡本身的反应在伤亡既已发生后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哈马斯发动袭击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当地的问题,并最终实现一个“好”的结果,我们就应该推动这个“好”的结果的实现。因此,在恐袭发生后,提醒大众恐袭者自身也曾受到很多不公和压迫是合理的,这会有助于大众对事件的框架有更广大的认识,进而推进问题得到更长久的解决。
总结:在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之后,声援巴勒斯坦的人与反对者的强烈冲突是价值观的激烈碰撞,不是事实认知的差异。此中没有真正的潜在杀人犯,只有一方认为另一方试图“杀害”一种价值。
9
6
北美老劉Dr. Liu ResearchTIPS
北美老劉Dr. Liu ResearchTIPS
2个月前(修改过)
@DrLiuResearchTIPS
@DrLiuResearchTIPS
4小时前
Sorry。其实简单理解就是,程序正义是一种保守主义价值,保守主义者反对通过恐怖暴力来追求所谓正义。
@JPKDQSB 哈哈,東西方共性問題
| 三觀不正 | 好爲人師 | 貪財好色 | 混吃等死 |
有仇男/女傾向者請繞行